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张朝阳的物理课》四周年:基础科学发展出发点是本能好奇心

IP属地 中国·北京 雷递 时间:2025-11-04 20:14:53



雷递网 雷建平 11月4日

这几年,企业家做直播、做科普的不少见,搜狐创始人、CEO张朝阳则独辟蹊径:以物理专业知识密度、思想深度和严谨数学思维为核心竞争力,打造出知识直播IP《张朝阳的物理课》。

11月2日,《张朝阳的物理课》迎来四周年特别直播,张朝阳以“以矢量微积分的精神表达微分几何”为主题,在搜狐视频直播间通过满屏手写公式,带领观众在数学符号与物理图景的交织中,揭开时空弯曲的底层密码。

自2021年11月5日首播以来,《张朝阳的物理课》已播出265期课程,累计在线时长超过26322.82分钟,并开设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专场5期。课程内容涵盖量子力学,相对论,天体物理,流体力学,电动力学,数理方法,经典力学,热力学等多个物理领域知识。《张朝阳的物理课》还出版了三本同名科普著作,均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

回看《张朝阳的物理课》的诞生,张朝阳在直播中透露,四年前出于兴趣与好奇,他计算了马斯克飞船与中国空间站每日绕地球飞行的圈数。恰逢搜狐视频正发力打造知识直播平台,他由此萌生开设物理直播课的想法。“这样一讲就一发不可收拾,我学到很多东西,理论物理水平也得到很大提高。”他强调,人生任何阶段都可以学习,不应被动接受知识,要主动学习。

张朝阳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是美国麻省理工物理系博士生,这些年,不少曾经活跃的企业家已沉默,张朝阳始终是中国互联网行业风云人物。

作为一个功成名就的商业领袖,张朝阳正利用自身所学的物理学背景及其影响力,结合当下社会的热点现象,把高深的物理理论知识,和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现象结合起来,加速基础科学在中国的普及。

张朝阳认为,科研在满足人类好奇心的同时,也在为人类进步做贡献。基础科学研究应是出于对自然界产生的本能好奇。物理学的核心价值在于推动人类对世界的认知,研究者不应过分着眼于短期商业应用,更不能以功利性牟利为导向。

理解量子力学就理解了世界 相比宇宙人类微不足道

对于普通人来说,量子力学实在是陌生,但在《张朝阳的物理课》中,量子力学却随处可见。

张朝阳说,量子力学早已渗透到大家生活的方方面面。走进办公室,空调中的工质通过氢键的反复断裂和重建调节温度;电脑处理器内上亿个晶体管和显示屏中的LED灯板,都是量子力学能带理论的直接产物。甚至人们每一句话的传播速度,都受到了量子力学能量分立的影响;而每个思维的跳跃,都伴随着成千上万的钙离子通过复杂的生化反应进入神经元。

张朝阳给出一些生活实用小建议。他建议晚上及时清洗衣物并保持开窗通风,以避免油点和污渍通过扩散效应渗入衣物中,留下难以去除的痕迹。保持开窗通风则能降低室内氡气的浓度,这种放射性气体长期积聚会对健康造成影响。特别是,氡气在量子隧穿效应的帮助下辐射出α粒子,进入人体内将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在更广阔的宇宙背景下,张朝阳提到,量子力学正在帮助人类破解宇宙的奥秘。通过光谱分析,科学家可以识别不同星体的元素,甚至通过谱线的红移计算星体的远离速度。从而揭示了宇宙正在膨胀。量子力学带来的定量方法,是人类探索宇宙的关键工具。

“宇宙之大,地球只是一个小点,而地球上的芸芸众生是宇宙小点里更小的点。”张朝阳说,

正是量子力学,让世界万物以特定的结构和规律存在,塑造了这个世界周围的一切,从水、空气,到人类自己。没有量子力学,世界将是无序的灰烬。

Cosplay奥本海默:解析电影中原子弹爆炸原理

《张朝阳的物理课》并非是枯燥无味的,往往还生动有趣。2023年9月,由诺兰执导的电影《奥本海默》热映,同期,张朝阳一身复古西装,头戴礼帽、手拿雪茄,完美复现了电影中奥本海默讲课的场景。张朝阳还说,“Feel like in the movies, right?”



网友们直呼“奥本海默*朝阳本默”,还表示,这不仅是“张老师”致敬奥本海默的专场,更是为大家观影《奥本海默》划重点的精彩演讲。

课上,张朝阳利用“玻恩-奥本海默近似”处理氢分子离子,再利用变分法求解其波函数,说明分子键的物理本质是电子带来的吸引势,硬核解读了奥本海默早期对量子力学的贡献。

张朝阳表示,“玻恩-奥本海默近似是一个基本的处理问题的方法,整个量子化学都是基于这个计算方法,非常精确,非常重要。”据悉,“玻恩-奥本海默近似”由奥本海默和导师玻恩合著的论文提出,至今被视为利用量子力学认识分子行为的重大突破,构成了现代量子化学的基石。

电影里最为震撼人心的画面,莫过于世界首颗原子弹被引爆的瞬间。

对此,现场学生提问原子弹与氢弹物理原理有什么区别?张朝阳解释道,“一个是裂变,一个是聚变,但都是爱因斯坦E=mc²的应用。”那么电压不稳定对原子弹发射有什么影响?他指出,“电压不稳定,那几个引爆的点就不同时了,或者电流分配不够稳定,都有可能引起毫秒级的差别。”

谈经典物理:从牛顿力学到流体力学的认知转变



经典物理是人类理性认识自然的第一次系统性突破与技术革命的基石。2025年7月,张朝阳与剑桥大学教授、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汤大卫(David Tong)展开了一场物理对话。两人对话从经典物理切入,汤大卫教授提到,他在剑桥的办公室就能够看到牛顿当年工作的办公室,“而牛顿的家门口,那棵400年的苹果树还在结果”。

流体力学揭示了飞机起飞的奥秘,这已是当今的常识。然而1903年莱特兄弟试飞成功前,“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曾让我们误以为飞机不能飞。”汤大卫教授解释,忽略方程中的粘性项后,理论上飞机既无升力也无阻力,完全无法解释莱特兄弟的成功。直到1905年,普朗特终于发现关键。那个看似微小的粘性项其实并不可忽略,它会导致机翼附近存在微小的边界层,其内湍流和梯度效应的叠加让升力成为可能。

“很多人认为飞机升力来自机翼形状,其实粘性项才是核心。”张朝阳这一总结令汤大卫教授深表认同,汤大卫教授说,这是流体力学的迷人之处。他进一步提出,除了流水和空气,“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运动居然也能用流体力学来描述,这方程简直是宇宙的通用语言。”

科学教育必须注入严谨的数学思维

在《张朝阳的物理课》中,张朝阳多次呼吁基础科学研究需自由,非功利氛围。他认为,在科学领域里的很多发现都是不经意间的,偶尔发现的一个小的突破可能就会对社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基础科学的研究,包括一些应用的研究,要不经意地随机地有很多方向,“你不能计划有一个攻关项目,一定要把它攻克拿下来,而是要多个小组,跟着兴趣去探讨、碰撞、思考、尝试,最后可能就会出现突破。”

张朝阳也多次提到了推广基础科学推广的意义,张朝阳认为,“科普不必回避公式和深度。” 张朝阳主张科学的本质是数学与计算的结合,而非 “薛定谔的猫” 式的玄学解读,科学教育必须注入严谨的数学思维。

据悉,经过持续4年的积累,以“知识爆品的打造逻辑”为核心,《张朝阳的物理课》已成为搜狐视频“知识直播”的重要IP。这一IP提升了搜狐视频平台调性、沉淀高价值用户、繁荣播主生态,巩固搜狐在知识直播领域的行业地位,最终呈现一个“爆品驱动平台战略”的完整商业范例。

《张朝阳的物理课》IP的持续打造,也让张朝阳完成一次从商业领袖到物理老师的身份融合与升华,并以此成为一种流量时代的个人样本。实际上,张朝阳近年来不仅一直直播《张朝阳的物理课》,张朝阳每周四堂英语课也已直播9年。张朝阳还持续坚持跑步、健身等活动,可以说,张朝阳是中国企业家中极少活得如此清醒的人。

雷递由媒体人雷建平创办,若转载请写明来源。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