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中国车企最大规模IPO诞生了

IP属地 中国·北京 华尔街见闻官方 时间:2025-11-05 22:09:19


作者 | 柴旭晨

编辑 | 张晓玲

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当红名角,新能源汽车高端品牌的标杆赛力斯,又要登上资本市场的新舞台了。

11月5日,赛力斯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最终顶格按131.5港元/股的最高发行价定价,总共募得资金约140亿港元,成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中国车企IPO,也是2025年以来全球规模最大的车企IPO。

如此豪华开局,是因为问界在高端市场的得势。旗舰M9/M8的爆火,一举切走了BBA的核心利润蛋糕,销量一路狂飙,短短两年跻身新势力顶流,成为现象级造车范本。

赛力斯在新能源赛道、资本市场的“爽文翻身剧本”,少不了华为托举。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成了赛力斯两千多亿身价的核心卖点,此番赴港IPO,也被视为是“华为系造车”的一次估价。

但在被华为扶上马后,赛力斯不能指望再被送一程。这次港股上市,是它筹措粮草,谋求重估的契机。

根据招股书,赛力斯准备拿出IPO融资的七成用于研发。这被外界视为赛力斯在关键技术环节强化自主能力、降低对外依赖的重要信号。不久前,赛力斯宣布牵手字节,准备开入具身智能赛道,似乎大有成为中国版特斯拉的野望。

这一刻开始,赛力斯想彻底独立开战。再次掷出筹码的董事长张兴海,想要继续豪赌一把,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抢占制高点,让赛力斯的命运第四次逆转。

资本宠儿

九年前,拿着5.81元/股的定价,在A股融了区区7亿元的张兴海或许自己都没料到,他领导的汽车公司,九年后会以20倍的价码,迎来资本市场的又一轮押注。

11月5日,港交所的铜锣声穿透交易大厅,国内新势力豪车明星赛力斯踩着红毯正式登陆港股。这是港股今年最大一轮车企融资,按照配发结果计算,赛力斯港股IPO募资约142.83亿港元,募资净额约140.16亿港元。

赛力斯这次颇有底气,虽然宣称发行价较A股有所折让,但发售期间市场百余倍的认购热情,推动赛力斯最终选择顶着定价上限落锤。两地差价不过21.8%,没给投资者留下更多“吃肉”的空间。

有部分投资者认为,131.5港元的发行价相对较高,可能会对赛力斯的股价带来一定的压力。也有机构指出,赛力斯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头部潜力巨大,高发行价也体现了市场对其未来价值的认可。因为,背后有一票机构愿意为其抬轿。

此次招股,赛力斯吸引了22家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约64.2亿港元,包括重庆产业母基金、林园基金、华泰资本、广发基金、三花智控、云锋基金、MiraeSecurities等产业和金融资本以及国际长线资金。

在一些证券从业者看来,在赛力斯的港股上市叙事中,和华为合作的问界始终是最核心的价值标签,更是其撬动国际资本的关键筹码。换而言之,机构们很大程度上在为“华为招牌”而买单。

不过赛力斯今年业绩飘红也是不争事实。在眼下残酷的行业竞争下,赛力斯的业绩呈现出销量放缓,利润不降反增的局面。前三季度,赛力斯录得销量30.4万台,同比下滑3.8%;期内的营收却同比增长3.7%,归母净利润涨幅逾三成,狂赚53.1亿元,接近去年全年盈利水平。

中泰证券指出,赛力斯的利润改善主要是得益于高端车型的增长,其中问界M9、M8两个高端双子星前三季度的销量占比达65.5%,而2024年这一数字仅36.5%。这使得赛力斯的毛利率从2023年的7.2%,飙升至今年三季度的29.5%。

截至十月末,问界M9全系累计交付量正式突破25万台,创下中国50万级豪华车型交付新纪录。连续18个月稳坐50万以上豪华车型销量冠军宝座,彻底终结了BBA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

高溢价的旗舰产品爆火,让问界瓦解了BBA的关键壁垒,坐稳了豪车领域的地位。赛力斯的收成也跟着水涨船高,它的命运已经与华为深度绑定。在与华为并肩的5年,赛力斯的市值翻了逾12倍多。

挂牌当天,赛力斯市值一度站上2200亿港元高位,超过蔚小理、长城、吉利、奇瑞等,港股汽车板块里,排在它前面的就只有比亚迪了。

未雨绸缪

在商海浸淫近40年的张兴海与资本交手无数,他深知资本最喜欢“晴天借伞,雨天收伞”。

从时间点来看,赛力斯此番赴港,正值问界爆发带来盈利转折的当口。眼下,高毛利以及盈利能力改善,为赛力斯赴港上市提供了重要支撑。但此时也是其内部资金结构承压的阶段性节点。

表面上看,背靠华为的赛力斯成了“赚钱机器”。在经历连续四年累计亏损近百亿元后,将BBA挑落下马的M9,让赛力斯去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59.46亿元,成为全球第四家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今年更是赚得盆满钵满。

奇迹是有成本的。

根据招股书,赛力斯向最大供应商“供应商A”(华为)的采购额呈逐年增长趋势。2022-2024年,赛力斯向其采购额从58亿升至420亿元,占公司总采购额的14.5%、17.4%及30.2%。今年上半年这个占比依旧维持在营收约三成。

在“五界”汇聚的新局面下,赛力斯为了进一步绑定华为,在技术、决策、供应链等方面,获得更可靠的保障,还掏出115亿元真金白银,入股华为引望10%股权。

另一边,赛力斯自从2022年以后,销售费用一直是研发费用的3倍以上,远高于比亚迪的0.45、吉利的1.27、小米的1.05,零跑的0.74。今年前三季度,赛力斯的销售费用继续上浮15%达到159.9亿元,是同期研发费用的3.2倍。

这意味着,赛力斯需要更多的资金以支持问界高速运转。行业人士指出,赛力斯目前账面现金虽然看似充裕,但结构化存款和受限资金占比较高。公司确实需要通过港股上市获得新的资金补充。

除了财务上的压力,长远来看,赛力斯也想重构和华为的关系,在更大程度上走向独立。

过去的赛力斯,是华为智选车的“独子”,享受了华为倾其所有的技术、品牌和渠道赋能,这是问界奇迹的起点。但随着其他“四界”加入,赛力斯从“独子”变“长子”。“长子”的地位现在虽然稳固,但资源被稀释的风险客观存在,同门的享界S9和尊界S800都试图在高端赛道分一杯羹。

虽然目前赛力斯还离不开华为,但它想尽快从“老大哥”的影子下走出来,事实上张兴海对此筹谋已久。

赛力斯此次在港股上市早在今年4月就已上马,从提交上市申请到9月获得中国证监会的境外上市备案通知书,再到10月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11月5日挂牌交易,赛力斯赴港IPO被一路火速推进。

而赴港二次上市,除了融资之外,赛力斯的另一大目的是借助新资本市场的舞台,向大家证明它不只是一家车企,更是一家科技公司。

全新叙事

招股书显示,赛力斯拟将募资净额70%用于研发投入;20%用于多元化新营销渠道投入、海外销售及充电网络服务,以提升全球品牌知名度;10%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对赛力斯来说,站上港股除了多一条融资渠道外,也是在为其拓展海外市场助力,为独立再添一把火。

招股书中明确指出,公司需要通过港股建立更加开放的估值体系,以支撑全球化战略,并进一步摆脱对国内信贷体系和A股融资渠道的依赖。上市地点选在香港,也与问界品牌计划出海、寻找东南亚及中东市场增长机会的节奏相符。

但要想真正独立,赛力斯需要长出自己的核心能力。

具体来看,研发投入将围绕三个方向展开:一是升级“魔方”平台架构;二是加大智能驾驶算法与鸿蒙OS座舱系统的投入;三是开发下一代电驱与增程系统。

从研发支出上看,赛力斯上半年已投入近52亿。张兴海还表示,今年将投入50亿元建设自有研发中心。他的“阳谋”,指向了今年最火热的赛道之一——具身智能。

今年10月,赛力斯宣布,其全资子公司与字节跳动旗下火山引擎签署《具身智能业务合作框架协议》,布局智能机器人赛道。这是因为张兴海嗅到了机遇的味道。

在今年6月英伟达的年度股东大会上,黄仁勋强调,AI和机器人技术是最大的两个增长机会,代表着数万亿美元级别的增长机会。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50年,全球机器人将累计部署10亿台,市场规模达5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大约是去年全球20家最大汽车制造商总收入的两倍。

在业内人士看来,车企在人形机器人的制造与应用上自带先发优势。小鹏、长安等车企也相继“赶潮”人形机器人。马斯克更将其人形机器人“擎天柱”视为特斯拉未来价值的核心,首先要颠覆自家工厂的生产模式。

显然,赛力斯也想通过车载AI向机器人赛道延伸,试图复制特斯拉从汽车到人形机器人的生态迁移,这种跨界或许能为赛力斯打开万亿级市场空间。在挂牌当天,张兴海透露赛力斯正探索AI+的落地,以此推动公司向技术科技型转型。

有卖方认为,汽车零部件2025净利复合年均增长率仅12%;而机器人赛道2025-2027年出货量复合增速60%,赛力斯凭车规级降本10%和主机厂背书,净利复合年均增长率拉高到45%。

中信证券更直言,赛力斯有望成为国内的特斯拉。西南证券指出,参照特斯拉2022年机器人发布会后市销率跳升50%的范式,赛力斯的估值有望继续提高到30-40倍以上。

可以说,赛力斯在业绩最辉煌的时刻主动求变,用一个关于未来的宏大叙事,对冲了现实中潜在的增长瓶颈和身份焦虑。这是张兴海的又一次豪赌,因为赛力斯的成功,就是靠一次次抉择“赌”来的。

这次,他要让市场重新审视赛力斯的长期价值,这家新势力明星不再仅仅是一家“华为概念股”,而是一家真正有潜力引领未来产业变革的科技企业。

倘若赛力斯能顺利突围,它也将为中国车企趟出一条从技术依附到生态主导的转型样本。这条路注定荆棘密布,但也充满无限可能。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