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八届进博会GE医疗的展台上,充满科技感的ORIDEX Spine脊柱手术机器人吸引了许多目光。这台设备能凭借多模态影像提前规划手术路径,再以七轴灵敏机械臂实时导航,达到亚毫米级定位精度,让手术更精准、安全、微创。
更值得一提的是,ORIDEX Spine机器人是在进博会上“全球首秀”。以其为代表,这次GE医疗带来18款首发产品,60%都是中国团队主导研发,创下历届进博会参展新高。
这背后有一个愈发明显的趋势——回顾历届进博会,最早跨国企业大多带来的是海外创新产品。后来,国产化产品越来越多。再到这两年,本土团队参与乃至主导研发的产品,已经成为进博会上不容忽视的主角之一。
从“进口商品”到“中国制造”,再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创造”,这一变化背后有几个原因。
首先,中国市场足够大,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产品,往往有赚不赔。比如丰益国际瞄准中国4亿超重或肥胖人群,首次集中推出“金龙鱼丰益堂”大健康品牌,包括为需要控制胆固醇的人群专门设计的植物甾醇蛋白乳等功能性食品,切中了中国消费者的健康需求。
进一步看,这么大的市场,竞争仍相当激烈、革新换代飞速。企业和研发人员的创新能力都被倒逼加强。许多跨国公司都认为,不到这个“练功房”练练“肌肉”,在全球市场就难以维系竞争力。反过来,越来越多在中国市场研发制造的商品,开始在海外畅销。
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式发展,以及中国在该领域的领先,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跨国制药巨头罗氏在第七届进博会上首秀的阿尔茨海默病脑脊液检测试剂盒Elecsys AD CSF,在当时垄断式领先竞品。但才过了一年时间,就有中国医药企业在国产大模型的帮助下,通过AI设计的蛋白质,赶上了Elecsys AD CSF的水准。
本届进博会上,许多“中国创造”的新产品,都是应用了AI技术,或者是与本土AI企业合作。进博会是一个双向窗口,展会内的新趋势,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展会外的全球大趋势:以AI为代表的国产新技术,正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占据主导地位。
但同样要看到,科技竞争正变得越来越激烈,且跨国企业仍有技术积累与“护城河”,谁也不知道眼下的优势能够维持多久。面向未来,有两件事仍要坚持做好。
一方面,是要继续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唯有持续掌握国际市场需要的、难以被替代的高价值要素,才能在竞争激烈、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国际格局中掌握主动权和确定性。
另一方面,坚持开放合作仍然关键,跨国公司的选择已充分证明这点。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可以更多从“实体”层面转向规则、规制、标准层面。
由于本身的开放属性,进博会无疑是落地相关合作最合适的平台之一。本届进博会期间,就有《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国家标准外文版、人工智能标准国际合作倡议及《2025人工智能科技伦理及审查评估研究报告》英文版发布,多个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给予高度评价。
也许今后透过进博会这扇窗,我们不仅能看到更多“中国制造”“中国创造”,还能看到更多“中国标准”。
原标题:《上观时评 | 进博透视②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我们还期待看到什么》
栏目主编:简工博
作者:解放日报 胡幸阳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