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卖了半个世纪“披萨”破产了

IP属地 中国·北京 投中网 时间:2025-11-08 16:16:32

“披萨之王”必胜客的英国业务正陷入严重的经营危机。

近日,多家英媒报道,必胜客英国的特许经营商DC London Pie正式进入破产管理程序,68家堂食餐厅和11个外卖点永久关闭,导致1210个工作岗位随之消失。

必胜客的英国故事始于1973年,巅峰时期在全英拥有超过700家门店,承载了无数英国家庭和学生的时代记忆。然而过去十年,在市场竞争加剧和消费习惯转变的冲击下,这家曾经的“国民餐厅”正逐渐失去吸引力,最终难逃破产命运。

好消息是,就在此次破产消息公布后不久,必胜客品牌全球母公司百胜迅速介入,通过一项救助协议保住了剩下的64家堂食餐厅,确保业务平稳过渡。

百胜的出手无疑给必胜客英国赢得了一些喘息之机,但结合英国传统餐饮的行业现状来看,其前路依然不容乐观。

9个月内两次陷入危机

事实上,这已经是必胜客英国短短一年内第二次步入破产管理程序。

早在今年1月,该业务就曾因前管理者Heart with Smart Limited资金链断裂而进入破产程序,当时累计负债高达约4000万英镑。危急时刻,美国私募机构Directional Capital以“白衣骑士”身份介入,通过预打包破产管理协议收购了必胜客英国的特许经营权,接管了旗下139家门店及约3000名员工。

Directional Capital本身就在负责运营瑞典与丹麦的必胜客业务,旗下管理资产规模超过50亿美元。正因如此,在接手英国业务时,这家机构显得信心十足,表示将 “重塑必胜客在英国市场的辉煌”。

但事与愿违,在接手后仅数月内,其门店数量不增反减,净减少7家至132家。更严峻的转折发生在今年9月,英国税务海关总署(HMRC)正式对负责运营的DC London Pie提出清盘申请,也为此次再度破产埋下了伏笔。

不过,必胜客英国的运气并未完全耗尽。正如9个月前等来了Directional Capital一样,本次危机中,其全球母公司百胜集团再次出手援救。

就在破产消息公布的当天,百胜就宣布通过预包装破产管理交易收购了必胜客在英剩余的餐厅业务。公司称:“英国将保留64家必胜客门店,保障1277名员工的工作岗位,这些门店未来将由百胜直接管理。”

尽管百胜的出手给必胜客英国赢得了更多时间,但市场关于其最终走向依然存在很大争议。行业分析师加里·亨明就在一篇报道中指出,必胜客九个月内两次陷入破产,叠加巨额债务和税务清盘申请,暴露的是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

在他看来,“临时的救助协议根本无法解决核心矛盾,最终还是员工为企业的经营失误买单,这也凸显了餐饮行业就业的脆弱性。”

“留英”半个世纪的“披萨之王”

自1973年在伦敦伊斯灵顿开设第一家餐厅以来,必胜客在英国市场已经长达半个世纪的历程。抛开近年来的经营低谷,这家披萨连锁品牌也曾在这个国家创下辉煌,一度被视为“国民连锁餐厅”的象征。

早在1999年,必胜客在英国雇佣的员工人数就已高达1.4万人;到2006年,其门店规模接近700家,达到历史顶峰。BBC在一篇报道中回顾道:“必胜客曾是英国家庭与朋友聚会的首选之地,顾客可以在这里享用无限量自助餐、沙拉吧,以及配料任选的自制冰淇淋。”

必胜客在英国市场的颓势最早显现于2012年前后。那一年,以挽救下坡路公司出名的投资机构Rutland Partners,接手了英国必胜客330家门店的特许经营权,这笔交易被视作一个强烈信号——根据媒体报道,当时必胜客英国的营收基本已处于负增长状态。

然而,Rutland Partners的介入并未能扭转局面。尽管投入了大量资源,经营状况仍未得到显著改善,最终于2018年将经营权以1亿英镑转售给了Heart with Smart Limited。

也正是这一时期,必胜客的关键市场遭遇了来自达美乐和棒约翰等竞争对手的强劲挑战。尤其是达美乐,随着消费者日益偏好外卖服务,其专注于外卖业务和高效配送体系的优势愈发凸显,持续蚕食着以堂食为主的必胜客的市场份额。

根据美国披萨行业媒体PMQ发布的2020年报告,必胜客已被达美乐从销量第一的宝座上挤下,退居第二;而在增速排名前20的披萨品牌中,必胜客已不见踪影。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更是成为了必胜客颓势的加速器。疫情期间,必胜客被迫关闭了29家门店,堂食业务遭受重创。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这家曾经的行业巨头在2025年两次进入破产管理程序,为其在英国市场的发展历程写下了令人唏嘘的注脚。

“小店主之国”迎来破产潮

陷入破产危机的远不止必胜客一家,当前英国整个休闲餐饮行业都在遭遇严峻冲击。

根据公开数据,2025年一季度,处于“危急”财务困境的英国企业数量同比去年增加了13.1%。其中,酒吧和餐厅业陷入危急财务困境的数量激增了31.2%,高居各行业之首。另有统计显示,仅今年上半年,英国就有209家酒吧永久关闭,相当于平均每周有8家酒吧结束营业。

在这轮闭店潮中,不乏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品牌。例如,今年7月,主打中式点心的连锁餐厅 Ping Pong 在经营二十年后,关闭了其在英国的所有门店;此外,在英国拥有70多家分店的连锁餐厅 Côte Brasserie 也传出正在寻求出售的消息,其所有者已和英途咨询合作,寻找潜在投资者。

一连串闭店与经营危机的背后,除了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外,更受到宏观环境的多重挤压。《金融时报》分析指出,疫情、通胀、能源价格飙升、税收压力叠加在一起,正让曾经依赖线下体验的英国餐饮连锁体系步履维艰。

以能源因素为例。过去一段时间,受地缘冲突影响,天然气市场持续波动,推高了英国乃至欧洲的能源成本,电力价格随之上涨。对堂食餐厅而言,能源成本的急剧上涨直接侵蚀了本已微薄的利润空间。据报道,英国六家主要酒馆和酿酒公司旗下部分门店的能源账单涨幅高达300%,甚至面临断供风险。

与此同时,政策变化也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运营压力。今年4月,英国的雇主国民保险缴款迎来一系列重大调整:税率从13.8%提高到15%;缴纳起征点从9100英镑降至5000英镑,这直接推高了企业的人力成本。

英国酒店餐饮行业协会在2025年7月指出,餐饮行业已成为预算调整后受冲击最严重的领域,占所有受影响岗位的45%。协会主席凯特·尼科尔斯强调:“国民保险缴费政策的调整不仅具有社会倒退性,更对初级岗位造成了不成比例的冲击。”

“传统堂食模式已难以适应市场变化,那些仍固守2020年前物业布局与运营逻辑的企业,自然举步维艰。”行业分析师加里·亨明分析称。

1815年,拿破仑被流放至圣赫勒拿岛时,曾向他的私人医生巴里·奥米拉抱怨:“不列颠是一个小店主之国……它的财富既不来自广阔的土地,也不来自众多的人口,更不来自丰富的矿产,而是来自于商业。”

与他同时代的亚当·斯密也在《国富论》中评论,“英帝国政府深受小店主阶层的影响。在这个崇尚自由市场的国度,每个城市繁忙的街道旁,曾遍布鳞次栉比的独立小店。”

而如今,当能源危机、政策调整与消费变革的多重浪潮袭来,这些曾经支撑英国商业生态的中坚力量,正在风雨中飘摇求生。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