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好多机器人,他们会打拳、会跳舞,甚至一转身就能看到机器狗在巡馆。这里机器人含量太高了。”11月9日,塞尔维亚小伙菲利蒲兴奋地告诉上游新闻(报料邮箱:cnshangyou@163.com)记者,从进博会志愿者到进博会工作人员,他看到了越来越开放的中国。
![]()
菲利蒲在塞尔维亚国家馆。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摄
今年28岁的菲利蒲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几年前,他加入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志愿者队伍。作为“老同学”,今年菲利蒲成为进博会新闻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工作之余他喜欢用随身携带的设备详细记录在进博会的日常,今年进博会期间他拍摄最多的就是人形机器人。“他们会打拳、会跳舞,优酷又可爱,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机器人。”菲利蒲说:“在中国馆还有可以承载人体重量的无人机,我想不到还有哪里比这里的科技更先进。”
菲利蒲告诉上游新闻记者,他5岁开始学习中文,8岁跟随来华从事历史研究工作的父母定居上海。20年时间里,随着地铁线路的增加,他的生活半径也在不断扩大。他不仅感受到了上海日新月异的变化,更通过鲜活的日常细节,看到了藏在老百姓日常生活里的中国发展。于是,他开始尝试在B站开设自媒体账号,用镜头和文字,向世界讲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如今,他在B站已拥有超10万粉丝。
![]()
菲利蒲在展台了解进博会展品。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摄
2024年,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菲利蒲拍摄了第一条与进博会有关的视频——《进博会偶遇机器人》,收获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粉丝点赞。今年,菲利蒲成为了进博会的工作人员,他的进博Vlog也开启了第二季。“通过进博会我看到了不断开放、进出口贸易不断向好的中国。之前塞尔维亚对接的只是周边国家,而在进博会我甚至看到了塞尔维亚展商和全球各地的客户洽谈合作,进博会将单边贸易变成了多边贸易,让包括塞尔维亚在内的国家有了更多发展的机会,实现了双赢。我想通过视频将进博会的盛况和中国故事传播到塞尔维亚,让人们了解中国。”
![]()
菲利蒲在进博会新疆展台品尝冰淇淋。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摄
菲利蒲说,看到中国经济、科技不断发展,进出口贸易持续扩容,让他有了要做好两国使者的目标。因此,他撰写过与巴尔干和中国有关的课程论文,还为塞尔维亚学者翻译过各种中文文献。从2023年起,菲利蒲多次参与过中国学者及行业专家在塞尔维亚的论坛组织工作。
“中塞是铁杆朋友,塞方一直在支持并积极参加‘一带一路’,我希望能将更多的中国理念带到塞尔维亚,做两国经济和贸易的桥梁。”菲利蒲说。
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