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纵览快评|官方宣布调查“跳转广告”,清理“电子牛皮癣”别再失信于民

IP属地 中国·北京 纵览新闻 时间:2025-11-10 20:11:50

评论员 任凯

消费者苦“APP开屏广告跳转”久矣。据大众新闻消息,记者亲测发现,百度、闲鱼、菜鸟等常用手机APP均出现“手机一碰”或机身稍晃便会强制跳转淘宝APP的情况,想关闭,要么跳转太快根本来不及点按钮,要么按钮很隐蔽很难找到。近日,针对淘宝“双11”期间霸屏广告乱象,杭州市余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证实已收到相关举报,目前已交由网监分局展开调查。

“小手一抖,广告秒转”“小手不抖,广告也转”,手机APP开屏广告已经进化到越来越让人防不胜防的地步。从滑动式到“摇一摇”,从手一抖到稍微晃,开屏页面就自动跳转到购物软件,手机在某种程度上,貌似已经不属于使用者本人,而是成了购物软件的“私人领地”,想来就来,想跳就跳。几乎所有人都对这种广告形式深恶痛绝,不少网友都希望“从重处理”。

针对APP开展弹窗信息“关不掉”“乱跳转”问题,职能部门进行过专项治理。《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中也明文规定,“以弹出等形式发布互联网广告,广告主、广告发布者应当显著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但在巨大利益诱惑下,专项整治和法条的现实约束,并未让这些APP背后的大厂和企业主产生足够的敬畏心。想跳就跳、想转就转,这些开屏广告就像是街头的小广告一样顽固,清理一茬,冒出一茬,成为互联网时代的“电子牛皮癣”。

这些泛滥的“电子牛皮癣”,带来的不仅是糟糕的用户体验,还侵犯了用户上网安全和隐私安全。如一些广告向用户推送的是一些低俗擦边的产品,甚至涉嫌违法,尤其是暗藏猫腻的第三方跳转。不久前,一款名为“宝宝巴士”的早教APP被曝出开屏广告跳转擦边广告,招致舆论质疑。尽管宝宝巴士向社会致歉,并表示进行整改,但也并未有效平息众怒,给品牌声誉、信誉和企业商誉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专项整治成为“猫鼠游戏”,严肃法条变为选择性遵守,各大APP厂商对消费者权益不断进行试探性蚕食。对规则的熟谙、对人性的洞察、对利益的渴求、对监管尺度的恰当拿捏,这种周期性、有规律性的周而复始,透露着投机者的鸡贼。关闭跳转广告,非不能为,实不想为。据某广告投放平台显示,邮箱类APP开屏广告报价33万—40万/天,图片类APP报价80万/天,出行类APP报价100万/天。

相比于巨大获利,由广告违法所产生的处罚,可以说是九牛一毛。据了解,淘宝曾于2021年6月、7月,分别因广告违法行为、未制止平台商家广告违法,两度被余杭区市监局处以5万元顶额罚金。法律的遵从与否,本质上也服膺于某种经济理性,连最严重的经济处罚都伤不了皮毛,至于致歉、整改都是一些表面文章而已。

希望这次官方出手展开调查,不再是做做样子,整治和处罚的力度要跟上来,绝不能让一些企业再有侥幸心理,必须让其心里有杆秤,权衡好违法行为的产出比。也提醒相关平台和企业,别再揣着明白装糊涂,早点行动,积极整改。霸屏广告看似能带来一些收益,长期牺牲的是用户权益和消费者的使用体验,不以用户为中心的APP,迟早会被消费者“用脚投票”抛弃掉。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