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椰 北京报道
从传统巨头到造车新势力,一场以“绿色、低碳、可持续”为主题的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推进。
“‘中国速度’‘卷’是我在中国深刻感受到的。”近日,在梅赛德斯—奔驰在京举办第13届中国可持续发展对话会上,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区业务的佟欧福(Oliver Thöne)表示。
随着电动化浪潮席卷全球汽车市场,越来越多的车企将碳中和作为核心战略。随着中国新能源车企比亚迪、蔚来等的崛起,外资车企巨头也“卷起来了”。
在汽车产业迎来电动化转型的关键时刻,伴随11月5日全新梅赛德斯—奔驰纯电CLA在中国上市,梅赛德斯—奔驰正以其史上最大规模的产品发布计划,向“零排放出行”目标加速前进。
“在中国,我们合资的北京奔驰及福建奔驰工厂通过节能减排、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循环经济等措施,已成为所在地的可持续生产标杆企业,并已与主要生产供应商达成绿色发展共识,共同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佟欧福表示。
纯电车实现净零碳并不容易。
今年9月在北京奔驰正式下线的全新梅赛德斯-奔驰纯电CLA于11月在中国上市,产品实现全面电动化转型。这是梅赛德斯-奔驰史上最大规模的科技与产品发布计划。
全新纯电CLA展现了公司在能效技术上的重大突破。该车型配备800伏电驱系统和同级独有的两挡变速箱,实现了866公里的CLTC续航里程,而百公里能耗仅10.9千瓦时。
据了解,与上一代燃油车型相比,纯电CLA仅在使用阶段便能减少七成以上的碳排放,同时在整个车辆生命周期中,可削减超过19吨的碳足迹。
根据规划,到2027年,梅赛德斯—奔驰将陆续推出7款中国专属车型,包括基于全新MB.EA架构的梅赛德斯—奔驰全新纯电GLC SUV长轴距版本,以及纯电C级车、纯电E级车和轻型商务车。形成覆盖多个细分市场的电动化产品矩阵。
电车安全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如何在确保车辆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产品低碳化?
全新纯电CLA在安全方面毫不妥协,开发过程经历180次实车碰撞,配有11个安全气囊,并能实现毫秒级的高压自动断电;其电池的热稳定性已完全符合将于2026年生效的新国标。
此外,在汽车的循环利用方面,梅赛德斯—奔驰将循环经济理念贯彻车辆的整个生命周期。
以全新纯电CLA为例,相比上一代车型,再生热塑塑料的比例增加了两倍多,保险杠含有高达25%的再生材料。相比使用原生塑料,每辆车可减少约50公斤二氧化碳排放。
在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方面,通过与宁德时代等企业合作,自2024年6月以来,梅赛德斯—奔驰集团中国已高效回收约391吨报废动力电池及模组,实现电动车电池的闭环管理。
今年,梅赛德斯—奔驰中国研发技术中心正式启动车网互动系统(V2mG)试点项目,通过六台20千瓦双向充电站实现电动汽车与微电网之间的双向能量流动。这一创新技术将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转移至电力更清洁且成本更低的非高峰时段,并在高峰需求时向本地微电网回馈电能,这有助于平衡能源供需,减少对高峰期化石燃料电网电力的依赖,并支持风能、太阳能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整合。
在全球碳中和目标驱动下,汽车行业的低碳转型已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佟欧福在会上表示,梅赛德斯—奔驰一直秉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力求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及供应链协同实现“零排放”出行的战略愿景。
“2039愿景”是梅赛德斯—奔驰的核心战略目标,旨在通过减少碳排放,最晚到2039年,实现乘用车新车产品阵容在整个价值链和车辆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净碳中和。
各大车企纷纷加大电动化投入,从产品研发到生产制造,从供应链管理到终端服务,全产业链的减碳行动正在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在生产环节这一领域,梅赛德斯—奔驰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北京奔驰前驱车工厂近期获得《ISO 14068-1:2023实现碳中和核查声明》认证,成为中国首家获此认证的汽车制造工厂。这一认证背后是扎实的节能减排举措:2024年该工厂较2023年实现减排近2.2万吨CO2e,相当于近120万棵树一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实现这一减排目标的关键在于能源结构的优化。北京奔驰作为北京首批申购绿电的企业之一,仅2024年就采购绿电超3亿度,占其用电总额的约60%。通过一系列能源管理措施,北京奔驰2024年实现单车生产碳强度同比下降38%。
除了“外购绿电”,北京奔驰也在“自制绿电”。自2024年以来,北京奔驰持续扩建光伏。截至目前,其光伏覆盖面积扩展至约43.9万平方米(相当于61个标准足球场),总装机容量提升至88.8兆瓦,支撑约20%的用电需求。
在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方面,技术创新发挥着关键作用。顺义工厂的喷漆车间采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的废热回收系统可将300°C的废气转化为冷冻水,每年削减用电100万度电,减少碳排放约620吨。
与此同时,福建奔驰也在零碳生产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福建奔驰则已达成生产碳中和,成为福建省首批100%使用绿电的企业。2024年,福建奔驰通过有针对性的节能项目节约256万度电,约占其总能耗的约3%。展现出卓越的能效管理水平。
供应链端的碳中和也是梅赛德斯—奔驰实现“2039愿景”的关键一环。与直接控制的生产环节不同,供应链碳减排涉及众多外部合作伙伴,其复杂性和挑战性更为突出。
梅赛德斯—奔驰采取了从承诺到行动的全方位策略。截至2025年6月,北京奔驰和福建奔驰几乎所有的生产供应商都已经签署了“愿景意向书”,承诺践行碳中和目标。这一全覆盖的供应商脱碳承诺,为整个产业链的绿色转型奠定了基础。
然而,书面承诺只是起点,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承诺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原材料管控这一关键领域,北京奔驰要求为新车项目采购的原生铝材引入铝业管理倡议(ASI)监管链认证要求,从源头落实对高排放原材料的管控。
除了建立严格的准入标准,北京奔驰也注重赋能合作伙伴共同成长。通过搭建“驱动可持续”平台,北京奔驰持续向供应商输送涵盖生命周期评估、碳核算、绿电采购及CCER机制等核心议题的培训,支持供应商的可持续发展工作。
梅赛德斯—奔驰的碳中和征程展现了一个传统豪华汽车品牌在电动化时代的转型决心。从产品能效提升到生产流程优化,再到供应链协同减碳,奔驰正在构建一个覆盖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体系。
随着史上最大产品发布计划的推进,这家汽车制造商正以实际行动证明,豪华与可持续并非取舍,而是可以共赢的未来。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