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Robotaxi商业化:规模、成本与责任的“三重门”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孙明 新熵 时间:2025-11-11 20:07:09

自动驾驶行业,近期新消息不断。

11月6日,继2024年在美股相继上市后,被称为国内自动驾驶双子星的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同日在港股上市,双双形成“港股+美股”的资本市场格局。小马智行创始人、CEO彭军表示,公司将把融资重点投入规模化商业化;文远知行创始人兼CEO韩旭也称,将以港股上市为新的起点,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在全球范围的大规模商业落地。

处于全球Robotaxi第一梯队的萝卜快跑,最新的阶段性运营数据也显示,其订单量实现了大幅增长。

在大洋彼岸的另一端,马斯克此前便已经表示,特斯拉打算在 2025 年底之前在 Robotaxi 服务里取消安全驾驶员。近期,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乔纳斯声称,特斯拉已经“解决”了自动驾驶问题,足以“在主要大都会区大规模取消安全驾驶员”。他预测,到2025年底,特斯拉在全球的活跃车辆总数将达到800万辆。

▲ 图/X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Robotaxi头部企业都在努力向大规模商业化加速迈进,而在行业向规模化、商业化迈进的同时,整个产业链也涌现出了更多的角色,Robotaxi行业的竞争维度正在变得愈发丰富。

这一系列密集动态清晰地显示出,Robotaxi行业正在整体跨越技术研发与小范围测试的初期阶段,进入以量产应用和规模化商业运营为核心的新周期,并在新的周期内根据自身差异化争夺领先身位。在这条前景广阔的道路上,新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而在此背景下,一场关于盈利与责任的深刻变革也已悄然开启。

01

Robotaxi的商业化竞速

自动驾驶作为一项尚未完全普及的新兴科技产业,为推进技术迭代,相关企业均经历了漫长的巨额资金投入阶段。截至目前,全球几家头部Robotaxi企业中,普遍尚没有实现规模化盈利。而为早日实现盈利,扩大车队规模、降低单车成本成为企业们必选的动作。

以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为例,截至目前2024年,小马智行净亏损32.6亿元,文远知行净亏损28.9亿元。 2025年第二季度,文远知行净亏为4.064亿元,经调整净亏损为3亿元;小马智行净亏损3.816亿元。尽管在技术和市场前景方面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同,但巨额的资金投入和连续的亏损对于两家企业来说仍旧是不小的挑战,这一点从两家企业均在港股上市首日破发上已经明显显现出来。

▲ 图/AI生成

资本为技术和市场前景狂欢的时代已经行至尽头,在新的阶段下,Robotaxi企业必须拿出具备更多确定性和实用性的商业化落地计划。

小马智行将盈利的时间点定在三到四年后。小马智行CEO彭军近日公开表示,公司将战略重心转向以总付费订单量为核心目标,并预计在三至四年后实现盈利。据其招股书披露,小马智行Robotaxi无人车现在有720辆,年底的时候会达到1000辆的规模。小马智行副总裁、Robotaxi业务负责人张宁认为,当公司拥有1000台车的规模时,运营能够自负盈亏。并进一步称:“当1000台车能盈亏平衡,意味着在1万台车的时候就能有相当可观的毛利率来支撑商业模式”。

文远知行CEO韩旭则称,从技术层面来看,自动驾驶肯定能支持5年内实现盈利,但还需考虑更多的商业和政策因素。

除了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外,萝卜快跑依托百度的技术和资金资源,在规模化道路上走得相对更远。截至目前,其在全球覆盖的城市数量已经达到22个。据中国经营报报道,百度自动驾驶业务部相关负责人透露,随着时空覆盖的扩大和运营效率的提升,萝卜快跑在武汉已经非常接近收支平衡的临界点,预计2025年全面进入盈利期。不过,目前,萝卜快跑尚未公布具体营收情况。

另一家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排位居前的企业特斯拉,尽管当前Robotaxi业务覆盖范围方面较小,但在规模化方面预期进展不容小觑。10月28日,特斯拉称,其计划在2025年年内,在内华达州、佛罗里达州和亚利桑州那进一步开启Robotaxi的运营,并有望逐步取消车内安全员。分析人士预测,到2025年底,特斯拉在全球的活跃车辆总数将达到800万辆。

此外,近期,马斯克万亿美元的薪酬方案历经波折最终获批。在这个薪酬方案中,马斯克想要获得全部薪酬,需在未来10年内完成多个目标,其中一个目标便是:投入商业运营的Robotaxi车辆达100万辆。

▲ 图/央视财经截图

无论是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这类资金较为紧张,需要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度过商业化前夜的企业,还是走在行业前排、盈利在即的萝卜快跑、或是虽然当前商业化进展较慢,但未来有大规模商业化预期的特斯拉,都共同指向一个明确的行业共识: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竞争焦点已经从“技术验证”全面转向“规模化和盈利能力”的比拼。

02

聚合与开放成新趋势

当行业的主旋律从技术奠基转向商业落地,除了坚持全栈自研的Robotaxi公司,产业链上下游的众多参与者也开始愈发活跃。

在更接近C端用户的产业链下游,聚合平台加入战局。Robotaxi本质上是聚焦共享出行的出租车,聚合平台的加入,正如其在网约车领域所扮演的角色一样,正在重塑行业的竞争逻辑与生态结构。它们不直接下场造车或研发自动驾驶技术,而是凭借其巨大的流量入口、成熟的用户运营体系和高效的地图与匹配算法,成为连接供给(Robotaxi车队)与需求(用户)的“超级枢纽”。

11月5日,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小鹏科技日上宣布,将在2026年推出三款L4级Robotaxi车型,并与高德达成全球生态合作,开启“出行平台+前装量产Robotaxi”的合作模式,该模式将率先在广州等地启动试运营,而在更远的未来,双方将把Robotaxi服务推向全球。

据悉,在与小鹏汽车达成合作之前,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Robotaxi公司均已接入高德,用户可通过高德App在两家公司提供服务的区域一键叫车。据华尔街见闻报道,在高德内部,高德或已明确将Robotaxi业务定为战略级业务。

在Robotaxi商业化落地的过程中,做好C端服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聚合平台通过与Robotaxi企业的合作,整合多家Robotaxi服务,使用户能够“一键叫车”,着可以极大地提升服务的便捷性与覆盖范围。

在产业链上游位置的技术研发方面,英伟达被传正在孵化Robotaxi项目,该项目不走全栈自研,而是更聚焦技术路线,致力于为Robotaxi提供一套可通用的底层技术架构。英伟达作为全球AI芯片龙头,进军Robotaxi有着天然的技术优势,而其技术优势,事实上早已经延伸到了汽车智能化领域。如其最新发布的Thor芯片,不仅具备空前算力,更实现了智驾、座舱、车控等多域功能的融合。基于此,英伟达为Robotaxi提供技术支持具备可行性。

当前Robotaxi企业多数都坚定走全栈技术自研的道路,如Waymo走的是自研芯片+全栈算法+自有车队路径,特斯拉将车路协同轻量化和数据闭环相结合,百度的路径则是Apollo平台和企业合作运营,本质上都是把核心技术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并以此形成差异化优势。这种模式无疑需要前期烧钱进行研发,也是当前Robotaxi门槛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未来,若英伟达以技术赋能者的身份正式入局,向车企提供成熟的技术方案,则有望显著降低Robotaxi的研发与部署难度。这不仅可能改变现有竞争格局,对整个行业来说,也有助于推动突破规模化落地的瓶颈,加速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进程。

任何产业要实现大规模商业化,上中下游的各司其职与通力配合是关键基石。无论是下游聚合平台的业态整合,还是上游如英伟达的技术赋能,都昭示着Robotaxi产业正迈向更高阶的成熟阶段。在此背景下,Robotaxi全面商业化无疑将加快落地。

03

从技术可靠到责任闭环

随着Robotaxi行业加速向规模化商业运营迈进,技术可靠性仍是基石,但竞争焦点正逐渐从单纯的性能提升,转向更复杂的“责任闭环”构建。这意味着,企业不仅需要证明自动驾驶系统在大多数场景下的安全高效,还必须确保在出现事故、纠纷或伦理困境时,能够明确责任归属、快速响应并建立用户信任。而这,也需要政策制度、保险条款等的完善配套。

近期,武汉出现首例出租车针对无人驾驶汽车萝卜快跑的故意“碰瓷”案件,在这一案件的侦办过程中,萝卜快跑车辆详实的算法日志与云端数据,成为指认出租车“异常加速”的首要证据。这标志着,在未来涉及智能网联汽车的事故中,最可靠的“证人”可能是由代码生成的运行数据。这要求相关法律法规与时俱进,出台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的相关监管和责任划分标准。

与此同时,针对Robotaxi的保险制度也在积极跟进。

不同于传统车险主要围绕人为驾驶制定的相关规则,包括Robotaxi在内的自动驾驶汽车,涉及软件和硬件等安全性能,保险公司现有的产品与之并不完全契合,全球的监管框架也尚处于探索阶段。不过,随着Robotaxi商业化落地速度的加快,关于Robotaxi安全责任的相关制度、保障进展显著。

例如,今年8月,小马智行在上海正式投入运营,公司与平安产险进行合作,为搭载L4级技术的Robotaxi投保了专属的保险产品组合,包括交强险、100万元至200万元保额的承运人责任保险,以及500万元保额的商业三者险。也就是说,如果乘客在上海乘坐小马智行Robotaxi时发生事故,且判定为无人驾驶出租车负有责任,车内乘客无需承担任何责任;如果有乘客受伤,将获得最高200万元的赔偿。

近期,特斯拉首次发布了“Robotaxi高级保险理赔专员”这一全新职位,该职位描述指出,受聘者将统筹管理公司各业务板块的企业保险、风险管理及担保计划,并在特斯拉Robotaxi及网约车运营的事故报告与理赔流程管理中发挥关键作用。这表明,特斯拉已经开始为未来全面承担自动驾驶事故责任做准备。

从商业化落地,到产业链成熟,从安全性保障,到法律与保险制度跟进,Robotaxi正构建起一个环环相扣的生态系统,而距离Robotaxi全普及,相关企业仍需跨过规模、成本与责任的三重门。在全新的出行图景中,规模化运营与成本优化双轮驱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力,数据与保险构筑责任网络,而在不远的将来,当技术突破、商业模式与制度保障形成良性循环,智能出行的新时代正加速到来。

标签: 技术 商业化 小马 企业 智行 行业 规模化 全球 责任 落地 商业 公司 数据 汽车 规模 保险 业务 平台 高德 萝卜 成本 盈利 事故 文远 用户 产业链 马斯克 算法 出租车 阶段 方面 百度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