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周二,美股市场“冰火两重天”,道指创历史新高,而AI科技股集体下挫则拖累了纳指。截至收盘,道指涨1.18%,报47927.96点;纳指跌0.25%,报23468.30点;标普500指数涨0.21%,报6846.61点。
美股AI科技股遭遇投资者抛售。其中,英伟达跌近3%,公司市值一夜蒸发1431.27亿美元,日本知名科技投资公司软银集团清仓英伟达股票成为直接导火索。
11月11日,软银集团宣布,已于10月以58.3亿美元(约合41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出售其拥有的英伟达的全部股份。
软银CFO后藤芳光在投资者说明会上表示:“我们希望为投资者提供大量投资机会,同时仍能保持财务实力。”
他说,将确保以非常安全的方式为投资做好资金准备,上述股份出售是公司“资产货币化”战略的一部分。
![]()
软银股价走势
出于对“AI泡沫”的恐慌,软银股价在此前一周出现下跌。后藤芳光表示:“我们的股价近期波动剧烈……我们希望提供尽可能多的投资机会。”
在软银宣布抛售英伟达股份的消息传出后,11月11日盘前交易中,英伟达股价已下跌0.95%。
股票研究分析师罗尔夫・巴尔克向CNBC分析称,软银的抛售不应被视为对英伟达的谨慎或负面态度,而应结合软银的资金需求背景来看。2025年10月至12月,软银需筹集至少305亿美元投资资金,其中225亿美元用于OpenAI,65亿美元用于安培公司(Ampere)。单这一季度的金额就超过了过去两年的投资总和。
来自投资研究机构晨星公司分析师丹·贝克认为,此举并不代表软银的战略发生根本性转变。他表示,软银特意强调,出售股份并不暗含对英伟达的任何看法。软银是在用这笔钱投资其他与AI相关的公司。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报道,尽管软银出售英伟达股份可能让部分投资者感到意外,但这并非软银首次套现英伟达的股份。软银愿景基金是英伟达的早期投资者,曾于2017年累计持有其40亿美元股份,后于2019年1月全部出售。
尽管此次再度抛售,软银的业务利益仍与英伟达紧密交织。软银参与了多个依赖英伟达技术的AI项目,包括“星际之门”计划。
软银愿景基金近来一直积极布局人工智能领域,在从芯片、大型语言模型到机器人技术的整个AI价值链中进行投资和收购。
该公司一位管理人员向美联社透露,软银的业绩往往因投资多元化而波动,但此次财报中,对Open AI的投资成为主要盈利来源。
软银发布的业绩信息显示,本财年上半年(4至9月),该公司合并净利润同比激增1.9倍,达2.9万亿日元(约合1338亿元人民币),创下该公司财年上半年历史最高纪录。其销售额增加7.7%,达3.7万亿日元(约合1708亿元人民币)。
软银CFO后藤芳光称,之所以能取得财报显示的成绩,是因为去年9月首次投资了OpenAI。
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报道称,尽管Open AI估值持续大幅攀升,但其亏损正不断扩大。
资本市场也出现了对“AI泡沫”的担忧。10月29日,英伟达成为首家市值达到5万亿美元的公司。此次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的里程碑,距离英伟达跨越4万亿美元关口仅过去三个月。分析师表示,英伟达股价上涨反映出投资者对人工智能领域持续投入的信心,但也有部分人士警告,其估值可能已处于过高水平。
塔特尔资本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马修・塔特尔指出:“当前人工智能的扩张依赖于少数主导企业相互为对方的产能提供资金支持。一旦投资者开始要求现金流回报,而非满足于产能扩张,这些良性循环中的部分环节可能会陷入停滞。”
有分析认为,龙头企业投入巨额资金用于资本开支,却可能无法产生与之匹配的高额利润,难以证明这些投资的合理性。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