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技术加码 理念升级——透视“双十一”快递业务发展新变化

IP属地 中国·北京 新华社 时间:2025-11-13 00:11:31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记者阳娜) 随着“双十一”购物节的战线逐步拉长,10月中下旬开始,我国快递业进入忙碌季,在今年“双十一”期间再次给出亮眼表现。如今,快递业不仅解决了“货到人”的问题,更通过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展现行业发展新活力。技术加码、绿色低碳、理念升级等关键词诠释着当前我国快递业发展的多重变化。

  智能分拣、AI路由系统、无人车等技术应用的加码,重塑着我国物流体系。

  韵达枢纽中心通过搭载自动分拣、摄像识别、重力传感器等多种智能化设备实现全链路自动化流程,“双十一”期间通过AI路由优化,干线运输平均时效提升了25%,车辆周转率提高了30%;菜鸟成功将L4级自动驾驶技术落地于城市末端配送场景……


  智能仓储系统在入库包裹。新华社发

  今年“双十一”期间,正值各产地大闸蟹迎来销售旺季。由于大闸蟹出塘后存活时间短,对物流时效与温控提出了严格要求,为此,今年京东物流在产地投入了无人车、无人机以及多项AI技术进行保障。

  海易阁相关业务负责人赵若伊说:“公司开拓电商渠道后,物流快了不是一点半点,现在我们出货量翻了三倍。”

  京东在其物流超脑大模型2.0的协同下,今年“双十一”期间在物流全环节实现了“AI+机器人”驱动,仅京东物流机器人就已经在全球超500个仓规模化部署。京东物流相关负责人介绍,“双十一”,京东入库商品数同比增长超50%,库存周转天数下降至30.9天;超脑大模型2.0累计调用19亿次,物流全链条环节自动化覆盖率超95%,95%自营订单24小时内履约。

  绿色低碳,逐渐成为快递业的鲜明底色。

  面单扫描、交叉分拣、自动集包……连日来,源源不断涌入的包裹在韵达安徽枢纽转运中心内快速完成分拣归类后,循着面单信息,精准流向对应出口。中心负责人介绍,今年“双十一”快递单量较平日大幅增长,为保障顺畅运转,中心采取提前开机、增加班次等措施,整体用电负荷显著上升。


  无人机在运送包裹。新华社发

  为解决用电需求,该中心库房屋顶铺设了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太阳能光伏板,支撑多套自动分拣设备高效运转。源源不断产生的清洁电能不仅能满足转运中心用电,还实现了余电上网。

  不仅光伏发电,新能源车送货、快递包装回收再利用等也成为快递业的“绿色低碳”举措。菜鸟推出电子面单,让每个包裹节约4张单据,菜鸟速递自营车队的城市配送车辆中新能源车运输的车次占比达到99%;韵达设置快递包装回收箱,推进快递包装减量循环;京东的碳管理平台可记录核算每笔碳排放,目前已服务全球超1000个品牌,累计减排超464吨。

  “全县有20多个门店驿站设置了快递绿色回收箱。‘双十一’期间,我们店入库量增长了两倍多,纸箱回收量比平时提升了50%以上,回收后的纸箱近一半被用于二次寄件。”韵达江苏东海房山镇门店驿站负责人尹如明说。

  人工智能赋能、算法优化等并非“简单粗暴”地带来“技术优越”,而是从物流效率、企业管理、人文关怀等多角度出发,通过理念升级给全行业带来了全面转型和全新价值。

  菜鸟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循环箱植入自研的射频识别技术标签,搭配自研的循环箱管理系统,助力实现“一箱一码”的数字化识别和管理,主要是为了解决循环箱在运输环节丢失率高、盘点效率低等问题。

  快递企业类似的技术考量还有很多,比如基于大数据、实时预测和在线决策优化算法,可以实现毫秒级实时决策,给出面向消费者多个订单的最优组合与物流服务升级选择,有效解决跨境物流履约过程中跨境小件物流费用高、时效低的问题;在全国多个城市的天猫超市仓推广循环周转箱,以简化包装并减少包装破损率;推进路径规划算法,通过合理规划自营车队和承运商车队的路径,缩短行驶距离,降低空载率。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姜奇平等业内专家表示,在电商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物流配送和快递业发展构建起了一张线下高速货运网,近年来行业在技术、理念等方面的快速升级让快递业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