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举办的AIGC相关赛事和活动,报名者大多来自大湾区的深圳、香港、广州,反而比北京、上海的参与者更多。”一家外资平台云业务板块负责人日前对记者感慨道。刚从香港金融科技周归来的他,深切感受到大湾区在AI与大模型领域创新创业的蓬勃热度。
香港金融科技周的余温未散,大湾区的企业内部已掀起AIGC相关的探讨热潮。日前,一场聚焦“AIGC时代的多模态内容:生成、理解与安全治理”的行业交流活动在深圳举办,吸引了众多行业从业者、高校学子踊跃参与。
该活动由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CSIG)主办,CSIG数字媒体取证与安全专委会、深大——软牛人工智能技术联合创新中心联合承办,集结高校权威学者、图像图形领域专家及软牛科技核心团队,以“学术前沿+产业实践”为核心开展深度研讨,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与产业化落地搭建起高效对接平台。
当前,AIGC技术正从内容创作工具向智能生产力引擎加速演进,但在多模态内容生成的逻辑性、安全性及工程化落地等方面仍面临关键瓶颈。多位专家学者在活动中分享前沿洞见,为行业发展支招: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首席教授、IEEE Fellow黄继武聚焦AIGC时代多媒体安全新挑战,直指虚假媒体案例增长的行业痛点,提出需理性界定安全威胁边界、避免问题扩大化,通过对比AIGC与传统多媒体的安全威胁差异,深入探讨相关热点技术的应用价值与发展前景,为行业安全治理提供新思路。
中山大学教授、国家优青获得者任文琦围绕扩散模型等生成式AI技术浪潮,系统梳理图像复原领域最新进展与未来趋势,以图像超分辨为核心脉络,拆解精准条件控制、高效先验适配、实用模型压缩与加速三大前沿方向,延伸探讨生成式模型在多类图像及视频复原任务中的应用,凝练核心挑战与机遇。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教授武执政聚焦AI自然交流的核心目标,解析语音包含的文字、副语言(情感、口音等)与环境信息的多元价值,提出口语理解系统需兼具信息识别与共情能力,朝着“听清、听懂、听出人情味”的方向研发。
大湾区大学助理教授寸晓东重点分享通过无训练技术优化与逻辑重构,实现复杂文本指令到完整情节视频的高效转化,以及保障角色风格一致性的定制化方案,为长时强叙事视频生成提供可行路径。
AIGC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学术前沿与产业实践的深度融合。活动现场,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企标委秘书长张堃博介绍了CSIG在推动行业标准制定、产学研资源对接中的核心作用;深耕图像/视频媒体、AI创意、AI数据安全等软件领域的深圳软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盛,分享了企业在AI视觉增强领域的产业实践,详解从算法研发到商用落地的全链路突破,为高校技术成果转化提供了宝贵的企业视角参考。
从香港金融科技周的行业热度,到深圳专场交流的深度碰撞,大湾区正以产学研协同之力,持续激活AIGC创新动能,在破解技术瓶颈、推动产业化落地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