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净利润腰斩仍值283亿!是什么撑起惠城环保“魔幻估值”?

IP属地 中国·北京 览富财经网 时间:2025-11-14 10:15:49

在A股市场形形色色的“妖股”中,惠城环保(300779.SZ)可谓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根据惠城环保半年报数据,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与净利润双降,净利润同比降幅超八成,创2023年同期以来最低,扣非净利润更是不足80万元。

公司业绩长期低迷,与之相反的是其股价与估值却始终处于高位,与基本面严重背离。行情显示,2022年11月至今,惠城环保股价从每股15元附近上涨至143.91元,期间触及251.65元/股的最高点,区间最大涨幅超过1500%。截至11月13日的市盈率达770.68。

这种巨大反差,使得惠城环保格外引人注目,也引发了市场各方对其背后原因的诸多猜测。



估值与基本面严重背离

惠城环保成立于2006年,早期以炼油企业废催化剂处理处置为核心,建成过世界首条FCC废催化剂处理处置生产线,能让废催化剂恢复使用价值;2023年起重点布局废塑料资源化领域,推出混合废塑料深度裂解制化工原料项目。

2019年公司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上市之后,惠城环保业绩变脸,2019年至2022年营收连续负增长,净利润也持续四年大幅下滑。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5年前三季度,惠城环保分别实现净利润0.43亿元、0.27亿元、0.12亿元、0.025亿元、1.39亿元、0.43亿元、0.28亿元。



通过数据可以明显看出,除了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499.75%以外,几乎上市之后的每一个财年惠城环保的业绩都在下降。而2023年业绩增长幅度较大的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是新项目产能释放,包括年产4万吨的FCC催化新材料项目、年产3万吨的FCC催化装置固体废弃物再生及利用项目、石油焦制氢灰渣综合利用项目;其次是2022年净利润基数过低,上涨空间较大。

2024年,惠城环保营收微增至11.49亿元,但受行业竞争加剧影响,毛利率下滑,净利润同比下降69.24%。彼时,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成品油消费开始步入下滑轨道。同时,惠城环保的主要客户集中在山东省地炼企业,业绩对单一区域依赖度较高。因此,成品油需求的降低、行业的不景气导致公司盈利能力持续降低,压缩利润空间。且时至今日也没能重现2023年的“高光”。

看上去极尽“摆烂”的基本面,让人难以想象惠城环保是一家市值接近300亿元的企业。东方财富数据显示,截至11月13日,环保行业平均市值为63.10亿元,而惠城环保目前283.0亿元的市值远超均值,在行业中尤为突出。而行业内总市值相当的伟明环保等企业,均有着稳定且可观的盈利规模。

此外,10月底东方财富网数据显示环保行业平均市盈率(TTM)仅40.26,即便是此前市场情绪较高时行业均值也未超百倍。惠城环保11月13日市盈率(TTM)达770.68,此前甚至一度出现2468倍、3184倍的极端数值。



废塑料或为助“涨”原因

与行业平均水平的悬殊差距令外界震惊,是惠城环保有着足以驾驭高股价与高估值的优势?又或者公司仅仅是资金炒作的“祭品”?

通过对惠城环保业务与发展的梳理,览富财经网认为,核心或源于市场对其20万吨混合废塑料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的政策适配性和技术创新性的乐观预期。

2006年公司成立之初,就锁定了炼油行业FCC废催化剂处理这一细分赛道。惠城环保历经三年攻关,在2009年建成首条废催化剂处理生产线,实现了废催化剂的资源化再利用。此后,公司还建成世界首条FCC废催化剂处理处置生产线,逐步在该领域站稳脚跟,市占率一度超过60%。值得注意的是,惠城环保的这一主赛道高度依赖炼油行业景气度,且业务模式单一。

2022年起,环保行业从“高速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传统水气固废处理增量市场见顶。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环保产业营收同比增长仅1.9%,远低于前期增速。之后,炼油厂利润低迷,废催化剂处理价格下跌,直接冲击惠城环保主营业务。

2023年4月,惠城环保投资4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广东东粤化学有限公司,推动混合废塑料深度裂解制化工原料项目,正式进入废塑料化学回收领域,开启又一增长曲线。

公开资料显示,废塑料化学回收是环保领域解决“白色污染”的关键技术路径,更是链接“双碳”目标与资源循环的核心枢纽。在各国纷纷出台“限塑令”的同时,中国将废塑料循环利用纳入“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化学回收作为规模化处理技术,成为政策支持的重点方向。

在此背景下,惠城环保投资建设20万吨混合废塑料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该项目为全球首个规模化混合废塑料化学循环示范项目,于2023年6月立项,2024年3月开工,2025年1月中交,7月11日完成72小时试生产,计划2026年一季度满负荷运行。生产产品已通过SGS检测,芳烃含量84%~85%优于重整油。

在技术层面,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混合废塑料深度催化裂解(CPDCC)技术,无需分选即可将混合废塑料直接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工原料,产品收率超92%;若年处理5000万吨废塑料,相当于减少约2.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可以认为,该项目令惠城环保的股价与估值呈现出一片繁荣。尤其是在今年8月,公司宣布再融资8.5亿元用于该项目后续建设后,股价再度上涨。

资金追捧未来难期

除了项目的政策适配性和技术创新性的乐观预期之外,业内人士认为,惠城环保作为小盘股,其流通市值曾一度处于较低水平,这意味着少量资金便能推动股价大幅上扬,为市场炒作创造了条件,使得类似“击鼓传花”的投机行为得以不断重演。截至最新收盘,惠城环保的总股本1.97亿股,其中自由流通股本1.57亿股。

除了流通盘规模较小这一因素外,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惠城环保所专注的废催化剂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业务,还被市场赋予了“循环经济”“稀缺金属回收”“碳中和”等前沿且热门的标签,进而吸引了大量资金的热烈追捧。

然而,这种因热门概念和流通盘小带来的股价飙升,隐藏着巨大风险。一方面,热门概念虽能吸引资金,但若公司实际业务无法持续支撑这些概念,当市场热情消退,资金撤离,股价便会大幅下跌。惠城环保目前虽在废塑料资源化等领域有布局,但项目从立项到满负荷运行还需时间,且面临技术转化、市场接受度等诸多不确定性。若项目进展不顺或效益未达预期,前期因概念炒作积累的泡沫可能迅速破裂。

另一方面,小盘股易被资金操纵,股价波动剧烈。一些投机资金利用小盘股流通市值小的特点,通过短期炒作拉高股价后迅速出货,导致股价大幅震荡,普通投资者容易成为“接盘侠”,遭受重大损失。而且,公司股价与基本面严重背离的情况若长期持续,也会引发监管关注。一旦监管介入调查是否存在市场操纵、信息披露违规等问题,公司股价将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

此外,行业竞争也在不断加剧。随着环保行业对废塑料资源化等领域重视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可能进入该领域,惠城环保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如果公司不能在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市场拓展等方面保持优势,其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可能受到冲击,进而影响股价和估值的稳定性。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