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外卖大战后,茶饮商家“大逃杀”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周伟 表外表里 时间:2025-11-14 15:00:32
“10元奶茶时代”的生存法则

表外表里 刘钰民

站岗10小时不准碰手机,坐下歇会儿扣20元,一天擦无数次吧台,手都皴裂了还被嫌太悠闲

淡季到了,奶茶店员舟舟反而更累了。店里裁到只剩她一个人,硬是掰成两个用,老板还天天来找茬,她想不明白逼走自己对老板有什么好处。

茶饮店主王洁,却能体会那份焦虑与无奈:补贴一停,全部归零。

三个月前,她还在抱怨忙到没时间吃饭,踏进秋冬,生意像坐过山车般俯冲。顾客都走到门口了,看到恢复原价的奶茶扭头就走,单量相比外卖大战时膝盖斩,日营业额屡屡跌破1000元盈亏警戒线。

要命的是,在订单狂飙的那两三个月里,她也没挣到几个钱。业绩再这么垮下去,怕是撑不过这个冬天。

跟王洁境遇相似的商家,不在少数。据GeoQ Data数据,今年国内连锁茶咖品牌净增门店数量快速攀升,仅三季度便开出新店2.6万家,同比去年几乎翻番。

职业开店人球球,也是掘金者之一。不过,她最初盯上的并非茶饮,而是餐饮。

彼时,一家生意火爆的胡辣汤品牌正在全国扩张,球球准备了几间年租金10-50万的店铺,兴致冲冲去了。然而到了招商会现场,望着手指图册,大喊这里好,就开在这的大师傅,她觉出不对味来。

被锁定的位置,不是她找好的任何一间,而是本地高端商场里星巴克的隔壁真开在那,每天得给精致都市男女卖900碗胡辣汤,才能在预期内回本。

球球没说什么,连夜提箱子跑路:上百万的投资,给你出谋划策的居然是一位初中毕业的厨师,真是个草台班子。

相比之下,后续考察的那些茶饮品牌,更令她安心:不同于后厨主导、高度分散的传统餐饮,茶饮早已进化成标准化的快消工业,哪怕小连锁也自成一套体系,试错成本更低。

但带来的收益,却不比餐饮逊色。

大环境不景气的时候,奶茶和咖啡是消费者触手可及的‘即时快乐’。在球球眼里,茶饮是一门低价高频的好生意。

森茶主理人阿方则点出另一个关键:茶饮的价值弹性远胜许多品类。一盘土豆丝值多少钱,消费者心里门儿清,但一杯原创饮品的价格上限,却可能望不到边。

自营咖啡店老板周诚,正是艰难求生的商家之一。

瓶吹百里甜拿铁、紫苏西柚冰咖啡名字花里胡哨的,能好喝吗?听到顾客质疑自己精心研发的新品,周诚内心已经毫无波澜。

这几年,他被打击过太多次,但凡价格高点的,消费者都不太乐意尝鲜。而自营是靠产品和体验立足的,买单的人少了,店里收入有时还不及他出去打工高。

外卖大战开打后,本就缺氧的生意,更加窒息。

阿方经常在街头,目睹这样一幕:外卖小哥取完奶茶,转身送进了十几米开外的饭店。消费者即使在附近吃饭,也不再堂食,而是薅外卖羊毛。她无奈道。

不仅如此,点外卖然后自提的人也肉眼可见变多,从以往仅仅周末有变成天天有,从一两人变成五六人

尝过1.69元的库迪、3块9的古茗,以后9.9元就是心理钱包天花板。阿方愈发清晰地认识到,茶饮的暴利时代已终结,现在是10元以内新时代。

而这样的消费观念转变,落在商家头上,就是不可承受之重。

球球听说出去创业的小伙子,每天从早9点营业到凌晨12点,大受震撼要知道,开早和打烊还得花2小时,这意味着他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7小时!

但转念一想,进场就碰上外卖大战,她又读懂了拼命背后的无奈。

做活动换曝光,配方复杂的自营不一定接得住流量。即使加派人手,也难以挣钱优惠券满减后,一杯饮品只卖几块钱,刨去各种成本,根本是赔本赚吆喝。

可不参与,消费者全被低价吸引走,一天凑不出几单。那个吃到时代黑利的年轻人正是如此:开业小半年,生意始终不温不火,靠不断拉长营业时间硬撑。

相比于不是今天关门就是明天关门的自营商家,连锁品牌在大战中显得游刃有余。

5万、10万、20万外卖大战开打后,球球发现同行们投流的金额越来越大。见过最夸张的一位,营销费占营业额比例超过50%,卖一杯奶茶一半都是广告费。

只要做外卖,一定会带来更高的平台抽佣和包材支出,以及更低的实收和利润。球球说。但砸钱做外卖不是找死,而是打不过就加入:资本要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我们无力对抗,但可以利用窗口期搞钱。

于是,在补贴闸门大开的时候,商家们纷纷拿出柠檬水、冰美式等简单产品做低价,快速提升单量的同时,利用连锁品牌集中采购的成本优势,放大经营的杠杆。

球球的一个朋友,三四月每天单量只有一两百,投流后猛增到五六百,成功从亏损变成月赚3万。

这在新茶饮的财报里,也可窥见一斑。最快响应大战、让利最大方的古茗、霸王茶姬、蜜雪冰城,上半年营收增速格外抢眼。

论价格,这家奶茶的定价不如蜜雪冰城有性价比;论口味,坚持真材实料的茶饮也一抓一大把。但球球观察发现,这个区域性奶茶品牌,在本地人心里分量十足,想喝奶茶首先想到它。

认定品牌有价值,她火速谈妥了加盟,前两家店开业即爆,业绩喜人。因此得知一个传统商场有租金便宜的铺位,她又趁热打铁,开了第三家店。

然而,这家店开业3个月,几乎没有营业额,最终以亏损10万草草收场。

我太自信了,忽略了周围社区老年人居多,没人喝奶茶。这一次失败,狠狠警醒了球球,我赚的不是这个行业的钱,而是点位资源的钱。

任何品牌都有赚钱的铺位,也有倒闭买单离场的铺位,关键是要找到那个黄金坐标,匹配红利期的产品。

回归入行的初心 , 球球开始关注茶咖以外的新机会, 等哪天 发现 更 吸金的买卖 , 我可能 会马上 改换 门面,重新出发。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