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智联全球,共建6G技术创新生态”为主题的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举行。北京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孙硕在会上表示,面向未来,北京市将把6G作为数字经济发展和未来产业培育的重要战略方向,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技术策源、推动成果转化、打造产业生态,着力建设全球6G产业核心技术的策源地、高价值企业集聚地和行业解决方案的输出地,与全球合作伙伴共建6G新生态,为6G创新发展贡献北京的力量。
11月14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北京6G产业发展分论坛上,北京6G实验室十大进展首次集中发布,涵盖高频通信、智能超表面、星地融合、通感一体等多个6G核心方向。
北京6G实验室十大进展包括“256TR U6G基站原型机”、万级振子电磁透镜原型机、智简内生的6G无线编排系统、云化通感一体基站原型、长距离传输新纪录、首个车联卫星低轨在轨环境搭建、面向6G的智能超表面技术创新以及业界首个多站多RIS组网试验、面向6G星地融合的关键技术攻关及高中低轨试验、全息超表面大规模天线阵列、端到端AI无线技术原型验证系统。
北京6G实验室此次发布的十大技术创新进展,在核心通信能力上,已实现U6G频段单用户下行峰值20Gbps、百流级空分能力等重大突破,验证了候选频段价值与先进方案成熟度;在传输与组网领域,长距离太赫兹传输、智简内生无线编排、云化通感一体基站等技术攻克多项瓶颈,为空地数据传输、多样化业务赋能提供核心支撑;在终端与协同技术方面,大规模天线阵列、AI无线传输、车联卫星链路、智能超表面组网等创新成果,进一步完善了6G技术体系,为场景落地奠定基础。
其中,十大进展中有5项重大进展由北京亦庄企业主导或深度参与,成果占比达50%,彰显了经开区在6G研发与产业化的先发优势。
数据显示,目前,北京经开区已聚集80余家上下游企业,覆盖芯片器件、基站设备、卫星通信设备等关键环节,初步形成6G全产业链的产业雏形。此外,经开区还持续引入产业联盟、标准组织等生态伙伴,加快垂直领域标准创制,拓宽上下游企业交流合作渠道,进一步丰富北京6G产业生态。
据悉,2025年北京市成立6G技术总体组,启动北京6G实验室建设工作,系统布局技术攻关、标准研究、企业引育与场景应用,初步形成“1个总体组+1个实验室+2个研发基地+2个产业基地”的协同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一批阶段性成果。
11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信息显示,我国已连续四年组织开展6G技术试验,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我国6G技术试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关键技术试验阶段,明确6G主要技术方向;第二阶段是技术方案试验阶段,将面向典型场景及性能指标,研发6G原型样机;第三阶段是系统组网试验阶段,将研发6G预商用设备,开展6G关键产品测试。
6G是未来十年全球最重要的新一代综合性数字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将实现通信、感知、计算、智能等多技术融合创新,服务对象从人、机、物拓展到智能体,服务空间从地面拓展到空天地一体化,实现“万物智联、数字孪生”的目标。
北京商报综合报道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