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鲸出海
GTC 2025 全球流量大会(上海)双日入场总人数 14000+,双日入场总人次 24000+。
数伴 CEO 李巍佳
李巍佳认为,全球独居人口快速增长,中美日三国趋势显著,催生了对情感陪伴型 AI 硬件的旺盛需求。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与大语言模型等技术发展,正推动 AI 产品从功能工具向情感伴侣演进。目前,AI 陪伴设备的核心用户是以二次元文化为代表的年轻群体。全球泛二次元用户规模近 10 亿,其中中国达 2.6 亿。这类用户对虚拟互动接受度高,活跃性强,为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Creao AI CEO 程凯
程凯认为,AI 正在走向软件第一使用者席位,而原本使用软件的人类则转向监督与决策的角色。为了适应这一趋势,AI 原生系统形态Agent OS由 4 个模块构成,从底层往上,分别为数据、集成、后端与沙箱环境 Agentic Data Layer;依据意图生成全栈应用的 Full-stack Coding Agent;跨应用编排与对话执行的 Copilot、以及人机协作指挥台 Workspace。
Agent OS 在企业落地的路径,大概会分为 3 个阶段:最初会应用于单点能力、高频单一任务;之后为多应用/多智能体之间的协作;最后则为通用智能体实现跨部门协同。而企业在构建并使用 AI Native 应用时,需要注意编排成功率、人工介入点、审阅通过率、从意图到上线时间等关键指标。
非游增长新飞轮:Moloco开启应用腾飞新路径
Lessie AI 创始人 于北川
Lessi AI 创始人于北川,为抖音初始成员,连续创业者,曾覆盖游戏、电商等多个行业。而这一次的创业起点是 AI Agency,利用 AI 加速网红营销合作,做到了单月营收 50 万美金。而在 Claude 3.7 之后,模型底层能力的变化让 Agent 变得可行,Lessie AI 在判断国内和海外市场的情况后,转型 AI Agent,面向欧美市场,通过生产力工具变现。
如今,Lessie AI 的定位找人 Agent,切入点是目的社交里面的泛关系链接。同时于北川也分享了如今 AI 创业的窗口期、如何拉长窗口期,以及如何将前期积累转换为竞争壁垒。
平衡成本、毛利与用户价值:
明星 AI 产品的营收增长逻辑
在 11 曰 6 日上午 AI 峰会的圆桌会议上,白鲸出海内容负责人殷观晓,与 AI 硬件创企数伴 CEO 李巍佳、无限流解谜游戏「白日梦 Online」发行公司白日梦科技创始人兼 CEO 孟诗洋、定位找人 Agent的 Lessie AI 创始人于北川,一起就 AI 创业初衷、创业过程中 AI 技术与用户需求的匹配、如何解决 AI 那些让人崩溃的问题、以及公司如何分配精力强化自身竞争壁垒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白日梦科技创始人兼 CEO孟诗洋:我们的游戏是一个无限流游戏,无限流本身流量很大,但商业转化的落地场景基本没有。用 AI 去做,是因为 AI 架构非常适合无限流的世界观。从用户的反馈来看,他们觉得 AI 驱动的原生模式和他们自己阅读无限流小说的体验高度一致。其实 AI 泛娱乐领域有很多伪需求,我们创业其实还是从用户喜好本身出发,AI 可以帮助事情形成闭环,没有 AI 反而不行。我们第一周去做自媒体营销,首周获取了 5w 新增用户。
基于提示词工程去做 AI 驱动的游戏内容,幻觉不可能为 0。我们反而会从产品侧的设计去配合幻觉率。举一个例子,其实近几年有很多在 steam 上很火的游戏,都是在玩抽象,很容易破圈。我觉得一个公司的整体项目,关乎到产品技术以及营销侧的完整动作,所以如果可以整合持续制造爆梗这样的产品能力,加上适当营销,会让整体用户增长速度更快,包括用户之间的裂变和社交性会特别强。
举个可能适用于我们游戏的例子,在一个副本剧情里边,我把一根雪糕喂给前面的狮子,然后它可能一下会暴怒把我吃掉,或者说他吃得开心会把我放过,其实都是有一定出现概率,我们可能提供一个录屏功能,把这些内容转化成短文或者漫剧,让用户变成创作者,产品则借助于内容实现增长。
关于长期投入和壁垒的建立,我们更多投入在产品与 AI 技术的联动上。在当下,AI 技术快速迭代,不可能产品等技术成熟再推。另外对于我们所做的 toC 娱乐行业来说,增量和知名度非常重要,要抓紧时间站住生态位。我们全网的话题相关曝光量应该已经突破了 2 亿次,明年设定的目标是在七八月份之前完成 2000 万注册用户,然后正式成为在这个领域的一个头部玩家。
数伴 CEO 李巍佳:从第一性原理出发,用户消费文创内容时有情感投射与角色认同。以《圣斗士星矢》为例,用户所期待的不仅仅是静态的手办摆件,而是能展现天马流星拳的动态人物这正是数字化赋予角色的生命维度。2023 年 AI 技术的实质性突破,使得数字角色从单向的内容载体,进化为具备交互能力与反馈机制的数字生命体。用户不再只是被动观看,而是通过与角色的实时互动,实现角色真正活过来的情感满足。
面对 AI 的基础能力目前越趋于同质化,数伴的核心任务协同 IP 方共同面对并接纳 AI 技术现阶段的幻觉现象,赋能开发者与创作者,借助 AI 技术更精准地还原角色内核与人格特质。针对对话场景中出现的幻觉问题,我们已构建包含主动交互发起机制与多轮反馈循环的优化路径。该问题的解决不囿于技术层面,更是一个通过持续数据迭代与算法演进可系统性完善的工程。
我们认为:真正的竞争壁垒应该取决于硬件载体之上的软件体验深度,软硬件一体化融合是必不可少的。对此,我们正构建多维竞争,希望在硬件与软件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在叠加 IP 合作生态的广度与创作者社群的厚度,通过多维度协同构建优势,从而在高度同质化的市场中保持强竞争力。
Lessie AI 创始人于北川:我们的产品专注于生产力场景,这个场景下企业的需求其实一直没有变化,投放、找人等等。但生产力的供需两端都发生了变化,供给侧,生产力的提供方更多变成了 AI,需求侧,则是需求方的组织结构正在变化,例如人员数量变小、AI 参与更多。这种情况下,就会带来新的机会,这是我们的起点。但现在 AI 的水平确实没有办法能够 100% 完成一件事情,要选择一个简单的切入点,然后逐渐把事情闭环。
幻觉问题的讨论也是有一定前提的。比如我打 15 个字,就希望 AI 能够圆满地完成一个任务,这基本是不可能的。很多幻觉问题是因为上下文缺失引起的。所以会有 3 个事情可以改进,一是底层模型如何将上下文做得更大,更精准地去提炼上下文;二是在应用层,产品设计如何自然地让用户给出更多上下文,如何构建更好的记忆与知识库。最后,我们其实也应该想办法让用户合理降低预期。
我们做纯软件需要时刻避免巨头的碾压,所以我们的更多精力投入在 AI 之外,例如用户抽到正确的卡,我们会将其作为用户日志记录下来,然后重复其成功路径。第二是记忆的构建,让用户再次输入的成本不断降低,对产品产生粘性。
二、短剧出海峰会麦芽如何打造高效运转的短剧内容引擎
Adjust 中国区销售负责人 Juno Zhu
Juno Zhu 围绕短剧出海这一热门趋势,深入剖析了短剧应用在全球市场增长背后的归因挑战与解决方案。数据显示,2025 年 Q1 全球短剧 App 内购收入已达近 7 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近 4 倍。其中美国市场贡献近一半收入,拉美与东南亚成为主要下载来源。
她还分享了短剧 App 的变现模式包括单集付费、会员订阅、广告和广告变现,以及欧美与东南亚在用户题材偏好的差异。同时,Juno Zhu 也提到了海外短剧的典型用户画像为 25-44 岁女性为主的中青代和宝妈人群。
出海短剧增长-从广告投放到支付闭环
Lucky short CEO 邓先耀Luckyshort 用一年时间拿下亿级用户,并率先跑通了纯广告变现模式。邓先耀强调,短剧赛道具备指数级增长潜力,核心在于精准选赛道、找对细分玩法并建立高胜率模型。
剧短情长 ,与全球观众同频-短剧营销解决方案
之桃影视 双语商务负责人 朱雨轩
朱雨轩在本次分享中提出了一个明确命题,如何在预算有限的前提下,持续产出具有市场爆款潜力的短剧内容。
圆桌会议2025 年短剧出海新机遇与挑战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