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落幕的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上,上海宇宙畅游机器人有限公司(下称 “宇宙畅游”)凭借“高机动非致命性自主对抗系统”获评“创客中国”智能机器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创业组一等奖。
令人惊叹的是,这家扎根于普陀的初创企业,在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生态赋能下,从上海机器人产业研究院孵化起步,仅用一年时间,完成了从团队组建、产品研发到场景验证的全链条突破,在竞争白热化的机器人赛道实现了令人瞩目的“加速度”发展。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大赛领奖
瞄准高危刚需构建产品矩阵
矿山井下的幽暗巷道、森林防火的陡峭山坡、化工园区的有毒环境……在这些人力难以企及的高危场景中,智能机器人成为替代人工完成高危作业的刚需选择。
“通过智能机器人填补劳动力缺失场景,减少对人类的非必要伤亡,这是行业发展的核心价值所在。”据宇宙畅游ceo程嘉伟介绍,创业初期团队就明确将高危场景替代需求作为战略锚点,确立了明晰的业务架构。
![]()
业务讨论
当前,四足机器人作为宇宙畅游商业化推进的主力之一,已形成梯度分明的产品体系。有面向轻型娱乐科研领域的小型四足产品,负载25kg的轮足一体“中狗”,以及负载高达40kg的轮足一体“大狗”等。目前,这些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应急救援、抢险救灾、高危巡检等场景。
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同样遵循实用化导向,具备优秀的手眼协同能力、感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目前,企业出品的1.3米迷你人形已交付于部分科研院校使用,1.7米小型人形产品则顺利落地于特种行业场景,今年年底还将完成1.9米全尺寸人形的开发落地,双臂负载可达20kg以上。
全链条孵化造就“一年破局”
谈及企业快速成长的“密码”,程嘉伟坦言离不开上海机器人产业研究院的全链条孵化支持,“要是没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里突破这么多瓶颈。”
![]()
上海机器人产业研究院
数据支撑成为上海机器人产业研究院赋能的关键一环。机器人算法迭代高度依赖海量高质量数据,而自建数据采集与标注体系对初创企业成本极高。研究院现有的数据采集平台,为企业搭建了现成的海量数据库。“其他企业做数采要自己从零开始,投入很大。我们有上海机器人产业研究院支持,前期推进更快、更高效。”程嘉伟特别提到,研究院近期发布的“浦江x”具身智能标准化数据集平台,为企业算法更新提供了更强有力的数据保障。
此外,通过上海机器人产业研究院的“产学研协同”平台,宇宙畅游快速对接优质合作伙伴和客户资源,在实际场景中积累了宝贵的产品优化经验。这种全方位的支持,让企业在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上迎来高光时刻,斩获重要奖项。
“初创企业就像‘新生儿’,需要外界的包容和多元化环境支撑。”程嘉伟感慨,“没有这些支持,我们可能要摸索两三年,很可能错过行业发展的窗口期。”
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提供成长沃土
宇宙畅游的快速崛起,同样受益于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深度赋能。近年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内行业大会密集举办,企业集群效应凸显,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为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
普陀区通过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立机器人产业重点企业培育库、制定发布《普陀区具身智能产业白皮书》等系列举措,持续优化产业生态。据《2025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外商投资环境白皮书》显示,创新带以沪宁高速为轴,串联“八市一区”,汇聚了南京紫金山实验室、无锡太湖实验室等高能级科创平台,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7.64万家,已建立起完善的“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全链条创新体系。
这一创新要素富集、产业链配套完备的产业走廊,为宇宙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而优质的营商环境更是企业的“成长沃土”。作为公司注册与办公地,普陀区不仅提供便捷的办公空间,属地曹杨新村街道的“管家式”服务更让企业印象深刻。“这里的营商服务非常好,政策、活动、后续对接都很贴心及时。”程嘉伟称赞道,“不用自己去跑部门、问流程,让我们能把更多精力放在研发和市场上。”
面向未来,程嘉伟表示,企业将永葆探索精神,持续以技术迭代深化产品价值。“人类发明机器人,很大愿景是让它帮我们探索宇宙,成为人类意识的延续。我们也希望开拓的场域越来越广袤。”
上观号作者:上海普陀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