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今年,我们不会降息了!

IP属地 中国·北京 米筐投资 时间:2025-11-19 08:19:31


明天就是11月20日,又到了央行决定要不要继续降息的关键时刻。

关于这个问题,我发现最近很多财经媒体和券商都在反复说“降准降息可期”,理由听起来也挺有道理。

比如:

央行说要继续“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高层会议也再次强调要“促消费、稳投资”,政策可能会加码……所以大家觉得降息有戏。

不过,我觉得 今年我们不会降息,而且接下来的降息节奏整体也会慢下来。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 央行在时隔一年多之后,又一次提到了“跨周期调节”——这其实反映了货币政策在时间安排上的思路变了。

“跨周期调节”可以这么理解:经济遇到困难,就像开车碰到陡坡。如果只顾眼前这个坡,猛踩油门冲过去,后面怎么样先不管,这叫“逆周期调节”;要是不仅考虑怎么上这个坡,还想好怎么平稳下坡、怎么应对下一个坡,那就叫“跨周期调节”。

从去年9月开始,我们基本都在做“强化逆周期调节”。

还记得去年9月24日吗?还有去年12月,我们时隔11年再次提到“适度宽松”,这些都是力度很大的逆周期手段。

在强调了一年多之后,现在央行在正式文件里 重新提“跨周期调节”,其实相当于轻轻松了点油门,政策力度没那么猛了。

所以,近期降息的必要性自然也小了很多。

那什么时候才会降息呢?从以往经验看,“跨周期调节”通常出现在年初发力的阶段,或者年中经济压力比较大的时候。

所以我判断, 如果接下来真的降息,最早也得等到明年一季度“开门红”时期 。而今年剩下的两次降息时间窗口,大概率是不会用了。

不仅如此,笔者 以为 ,这可能 还是我们 经济政策重新调整(回归)的一个新起点。

下面这张图展示了近五年“跨周期”和“逆周期”被提到的情况:


2020年7月,我们第一次提出“完善宏观调控 跨周期 设计和调节”。从那以后,“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不大水漫灌”这些偏中性的说法就经常出现。只有在疫情期间,以及今年年初经济压力特别大的时候,才短暂用了比较强的逆周期手段。

所以我有时候在想, 最近五年,包括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经济政策的主线可能一直都是“跨周期调节”,而临时踩油门的“逆周期调节”只是发展过程中的小插曲、小意外。 这次时隔一年多重提“跨周期”,是不是说明我们又回到了政策主线上 了呢 ? !

如果真是这样,那就能解释为什么今年降息次数少了,同时央行又连续6个月做“买断式回购”向市场投放资金,还在10月底重启了国债购买。

因为降息是通过降低资金价格强行刺激经济,而后面这些操作是确保市场不缺钱 , 保持一个温和的状态。

所以,千万别小看“跨周期调节”这个词的分量。我觉得,它是今年政策信号中最有代表性的表述(财政政策也同步重提了)。

它可能 意味着我们的货币政策在长期内会保持“适度宽松”的总基调,但短期内会有一些“微调”。具体来说,就是遇到大的冲击时,才会动用降准降息这些工具;平时更多是靠买国债、逆回购等方式来保证市场流动性充足。整体上,会是一种“温和宽松”的状态,用更长远的目光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那这对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和投资会有什么影响呢?

生活状态可以参考2023年和2024年的情况。

投资方面,主要涉及两个市场:一个是今年的股市,另一个是很多人理财会配置的国债。

股市:

短期来看,算是个小利空。最近两周股市在调整,除了受美联储意外放缓降息、影响科技股情绪之外,也跟我们近期的政策“微调”有很大关系,毕竟市场对流动性进一步放宽的预期已经明显减弱了。

长期来看,还得观察央行投放流动性的动作会不会持续甚至加大。不降息没关系,但只要国债购买、“买断式回购”这些流动性工具给得足、给得够,也能支撑股市(虽然是结构性行情)。

而且,央行现在不那么强调社融指标了,也说明它更愿意支持直接融资(债市和股市)发展,帮实体经济一把,这对股市 长远来说 还是个不错的信号。

国债:

我觉得,它依然是大多数讨厌风险的投资者 未来五年里 最好 的配置 标的 。

除了宽松环境(或者说低通胀)本身对债市有利之外,动荡的国际经济形势也可能时不时影响到国内,促使央行进一步降息,甚至加大国债购买力度,从而带动国债价格出现阶段性上涨。

这次央行提出“保持合理的利率比价关系”,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1.85%---2%这个区间,大概率已经处于阶段性高位了, 可以分批布局一些 。

总之, 笔者以为 近期的经济政策已经出现了微调,我们又回到了“跨周期调节”的轨道上。整体温和的政策环境,让年内降息的可能性变得非常小,这对于已经调整了一年的国债市场来说, 是个不错的信号 。

风险提醒:

以上仅个人观点,不作为具体的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第四季度有哪些必须关注的重磅事件?资本市场还有哪些机会?大盘如何走?行情接下来调整还是继续上攻?

公开场合不便多说,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进群,免费听直播,免费领破竹产业研究院圈子。

分享最新行业研报、行业发展前景、资本市场分析情报、了解政策趋势和经济走势,找到确定性机会!

THE END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