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毛巾大王,八连板后“锂”想主义的裂痕

IP属地 中国·北京 每日资本论 时间:2025-11-19 08:20:39

当官方公告撕下“锂电概念”的标签,当财务数据暴露出资金链紧绷的现实,这场资本游戏正迎来关键转折点。



文/每日资本论

如何让股价起飞?试试聊聊锂电池。若涨得太猛心慌呢?再聊10块钱的锂电池,顺道聊聊玄学。

11月18日,孚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孚日股份)股价开盘涨停后迅速下跌,半小时股价翻绿,并放出了历史天量。截至当日收盘,其股价为12.46元/股,下跌2.04%,振幅14.54%。

而就在昨日,孚日股份还强势涨停,且是自11 月 6 日以来的连续第八个涨停板,期间累计涨幅飙升 114.50%,总市值一举突破 120 亿元大关,达到 120.41 亿元。技术面上呈现一根根几乎垂直上升的K线,随后七个交易日虽多数时间一字封板,但换手率仍逐步攀升,市场对其炒作热情可见一斑。

这场突如其来的股价狂潮,最初被市场归因于 “锂电概念” 的催化。作为传统家纺企业,孚日股份于2021年通过子公司孚日新能源切入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领域,投资建设年产 10000吨VC项目,这一跨界动作被部分投资者解读为 “传统企业转型新能源的典型案例”。随着2025年以来锂电行业出现复苏迹象,市场资金开始挖掘相关标的,孚日股份的新能源业务自然成为炒作由头。

耐人寻味的是,11月4日公司在互动平台披露已形成4万吨氯代碳酸乙烯酯(CEC)和1万吨碳酸亚乙烯酯(VC)精制产能,恰逢VC价格自9月以来暴涨超50%,市场资金闻风而动。

更匪夷所思的是,除了锂电概念,网络上还流传出孚日股份为“抗日概念股”的荒诞说法,一张伪造的公司公告截图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截图中赫然写着“目前没有俘虏日军计划”的离谱内容。这一明显违背常识的恶搞,却在股价暴涨的背景下被部分投资者当真,进一步放大了市场的投机氛围。

这场资本狂欢很快遭遇现实拷问。11月11日晚间,孚日股份紧急发布股价异常波动公告,明确提示“下游锂电行业恢复仍面临不确定性,孚日新能源仍面临亏损风险”。数据显示,该子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3032万元,较2024年同期亏损扩大27%。五日后,公司再度公告称“孚日新能源暂无扩产计划”,彻底击碎市场对其产能扩张的预期。

随着两大炒作概念相继被戳破,市场开始冷静思考一个关键问题:褪去概念光环后,连续八连板的孚日股份,是否会面临“见光死”的结局?不幸言中。



孚日股份的前身是成立于1987年的山东高密毛巾厂,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毛巾生产的领军企业。但行业的周期性困境与增长瓶颈,让其早早萌生了跨界转型的想法。2008 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纺织行业面临外需疲软、原材料涨价等多重压力,孚日股份选择跨界进入当时炙手可热的光伏领域,注册成立山东孚日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和埃孚光伏制造有限公司,分别布局 CIGSSe 薄膜太阳电池组件和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生产。

跨界取得短暂成功。2010年,该项目实现净利润1745万元,占公司当年总利润的12%,成为跨界转型的短暂高光时刻。但好景不长,随着欧美“双反”调查落地,光伏产品价格暴跌70%,埃孚光伏于2014年彻底停产,第一次跨界转型以折戟告终。



时隔十年,孚日股份再次启动跨界征程,这一次的目标是新能源赛道中的锂电材料领域。公司此次采取了“家纺+新材料”的双主业战略,试图在稳固主业的基础上培育新的增长极。2021年,孚日新能源投资建设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项目,目前已形成规模产能。

需要注意的是,与十年前光伏业务快速成为营收支柱不同,此次跨界并未让孚日股份脱离家纺主业的依赖。2025 年半年报显示,公司新材料业务营收占比不足10%,核心收入仍来自家纺产品销售。

更关键的是,尽管营收增速亮眼,但新能源业务尚未实现盈利,孚日新能源 2025 年前三季度亏损 3032 万元,成为公司业绩的拖累项,这与当年光伏业务初期的盈利表现形成鲜明对比。而且,目前孚日新能源与头部企业合作情况以及在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方面的研发投入都未有明确披露



跨界转型未达预期的背后,是孚日股份日益凸显的财务风险。从经营业绩来看,公司已出现明显的增长乏力迹象。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38.41亿元,同比下降4.45%;净利润2.96亿元,同比下降12.05%;扣非净利润更是暴跌57.51%,创下2018年以来最差季度表现。

货币资金与短期债务的失衡的问题较为凸出。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孚日股份货币资金5.54亿元,较年初减少33%;而短期借款就高达惊人的11.24亿元,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也达4.63亿元。显然,货币资金远远无法覆盖短期债务,资金链紧绷。

截至2025年9月30日,孚日股份的流动比率为 1.19,2024年同期则为1.26;速动比率为0.66,2024年同期为0.72;均有所下降。一般来说,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高低的两个重要财务指标。



应收账款与存货的双高压力也不容小觑。截至今年三季度,孚日股份的应收账款8.27亿元,存货为10.61亿元,都保持在高位。这两项相加,相当于当季营收的近五成,当期净利润的约6倍。

商誉压顶是另一潜在风险点。截至今年三季度,孚日股份商誉为1.44亿元。若新材料业务盈利进一步不及预期,相关资产组则可能出现减值迹象,商誉减值计提将直接影响公司净利润,加剧业绩波动风险。

由此不难看出,孚日股份的八连板狂欢,本质上是资本市场对“转型故事”的集体想象。当官方公告撕下“锂电概念”的标签,当财务数据暴露出资金链紧绷的现实,这场资本游戏正迎来关键转折点。

对于投资者而言,随着锂电概念与荒诞传言的相继澄清,股价炒作缺乏基本面支撑,短期回调风险不容忽视。而放眼未来,孚日股份的转型之路仍充满挑战。如何让新能源业务尽快实现盈利、降低对家纺主业的依赖,如何化解应收账款与资金压力、改善财务状况,是公司管理层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

对于传统制造企业而言,跨界转型不应仅仅是追逐市场热点,更需要具备清晰的战略规划、雄厚的资金实力与持续的技术研发能力,否则再好的“锂”想也难以持续。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