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让技术平权成为可能。“即便一个人没学过计算机,现在也可以用大模型开发专属的AI智能体。”Oceanbase首席技术官(CTO)杨传辉从中看到的是,未来对数据库的需求将出现数量级的增长,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1月18日,国产数据库企业Oceanbase(简称OB)在北京举办2025年度发布会。会上宣布推出并开源首款AI数据库seekdb,称开发者仅需三行代码即可构建AI应用,实现百亿级多模数据的混合搜索。
在该公司CEO杨冰看来,混合搜索正是AI原生数据库的关键分水岭。未来数据库必须同时服务“人”与“智能体”。在一个数据库中支撑事务、分析与AI混合搜索,在数据源头驱动实时、可信的智能。
面向未来,这家数据库企业瞄准了两个关键词:全球化和AI。杨冰强调,OB将持续深化“Data×AI”战略,以“一体化”理念推进架构、存储与负载的全面融合,同时加大全球开源投入,融入本地生态,加速全球化布局。
谈及最近热议的“AI泡沫论”问题时,杨冰对南都记者表示,不管是AI还是其他技术,都会有发展周期,从过高期望的峰值期,再到泡沫化的谷底期,最后沉淀出成熟的技术。过程中,还需要有很多“科技树”同时被点亮——如果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无法得到完全解决,也就无从谈规模化应用。
AI带来技术平权,混合搜索成数据库的关键分水岭
一个非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人,要想写程序、开发应用、使用数据库,放在以前是一件困难的事,但AI带来技术平权化,现在普通人使用大模型也能搭建起网站、开发出专属于自己的AI Agent(智能体)。
作为公司AI战略一号位,OB首席技术官杨传辉从这样的变化中看到,AI时代,数据库能够处理的数据量会变得更大,使用数据库的用户、租户也将迎来数量级的提升。
![]()
发布会现场。南都记者李玲/摄
“当非专业人士也能搭建AI智能体,自然会成为数据库的使用者,但AI场景的负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杨传辉告诉南都记者,AI智能体这个生态有点类似于网红生态——虽然数量很多,但是大部分是默默无闻的,只有少数的AI Agent常被使用,而且具有流量大和突发性强的特点。
这意味着,AI需要弹性的底座,即对数据库提出具备Serverless(是一种云计算架构模式,其核心是让开发者无需管理服务器即可构建和运行应用程序)能力的要求。
杨传辉还提到,大模型的记忆能力有赖于数据库,帮助其存储和管理上下文。为了保证大模型能精准输出结果,数据库就不能只会存储,还要能分析、理解语义,学会多模混合搜索。这也是AI技术平权,给数据库带来的新需求。
面向AI时代,OB发布首款AI数据库seekdb,该产品支持向量、全文、标量及空间地理数据的统一混合搜索,深度融合AI推理与数据处理,并兼容Hugging Face、LangChain等30余种主流AI框架。
据OB介绍,seekdb现已在GitHub开源,新域名oceanbase.ai同步启用,全球开发者可免费下载使用。其商用LTS版本将于2026年2月2日推出。此举也是该公司践行“Data×AI”战略的关键一步,旨在推动行业加速迈向“智能原生”架构,为全球智能化转型提供更普惠、更可落地的数据底座。
值得一提的是,发布会结束后,OB两位高管接受了南都等媒体的采访。谈及如何看待AI技术发展,是否存在泡沫迹象,杨传辉对南都记者表示,技术发展是一个曲线变化的过程。AI在短期内是不是过热?之后会不会冷却消退?这些都是有可能的,“但是我相信AI最终一定会全面改造软件生态,因此基于长远考虑,我们需要提前为AI布局。”
杨冰对AI技术发展同样持乐观态度。根据Gartner曲线,技术发展周期会经历过高期望的峰值期,也将迎来泡沫化的谷底期,但最终会筛选留存出成熟的技术,并找到明确的应用场景,被市场广泛采纳投入生产。
“一个技术要成熟,需要很多‘科技树’同时被点亮。”杨冰告诉南都记者,最近阿里新推出了AI应用千问APP、蚂蚁集团发布AI助手“灵光”,其实背后是在用AI整体重构传统的电商、支付等服务。诸如此类的基建一旦被点亮,将迎来AI生机勃勃的景象。反之,如果基建等问题无法得到完全解决,也就无从谈规模化应用。
技术、生态、场景,企业加速全球化布局的关键
据南都记者了解,Oceanbase是蚂蚁集团100%自研的原生分布式数据库,自2010年从支付宝核心账务系统起步,目前已走过15个年头。
在11月18日的年度发布会上,OB晒出自2020年商业化以来的成绩单:全球客户数突破4000家,连续五年年均增速超100%。其技术已深入金融、政务、通信、零售、制造、互联网等十余领域,服务覆盖16个国家和地区、60多个地域、240多个可用区。
打造一款世界级数据库,是这家公司始终明确的目标。今年10月,OB宣布启动“全球拓展计划”,加速国际化布局。在杨冰看来,和世界级的玩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中国数据库企业拥有更多机会——因为中国具有互联网应用发达、数据基建发展迅速、用户数据量大等优势。
全球化浪潮下,大量的中国企业选择出海,既有软硬件厂商,也包括云厂商。杨冰认为,企业出海除了产品本身过硬,技术的生态和业务场景背书,也缺一不可。他提到,在与海外客户沟通时,技术指标是一大竞争纬度,但企业自身所服务的客户质量、在全球处于何种身位、有无重要业务场景支撑,也是重要考量因素。“如果这些条件都满足,对方就会相信你的技术可帮他们成为世界级玩家。”
杨冰还注意到,以前业内更多说的是要走出去,现在则更关心本地化——“就好比说,在印度的肯德基可能需要有咖喱味的鸡肉卷,在泰国的麦当劳也许需要冬阴功口味的汉堡。科技是无国界的。”
在杨冰看来,全球化过程中,中国科技公司如何融入当地的市场,怎么在人才和场景等方面突围,是当前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挑战。而要破局,他认为在科技上更好融入的手段就是打造生态,包括做社区、开源等。
![]()
OB发布首款AI数据库。图据主办方。
为此,OB发布并开源了首款AI数据库seekdb,其一大核心突破就是“更开发者友好”。据悉,seekdb以Apache 2.0协议全球开源,开发者可自由使用、修改和扩展。该产品全面兼容30余种AI框架及MCP大模型协议,无缝融入AI生态;并提供SQL及PythonSDK,适配不同开发习惯。
OB还在发布会上提及,同期开源的PowerRAG智能文档解析框架与PowerMem分层记忆架构,后者在LOCOMO Benchmark上以73.70分登顶SOTA,Token消耗降低96%,可节省推理成本。
杨冰也表示,该公司将加大全球开源投入,融入本地生态,加速全球化,持续向做世界级数据库的目标迈进。在媒体沟通会上,杨冰还透露,公司内部提出了Global2.0(全球化2.0)的概念,近期计划对人、组织、制度、基建、品牌定位等层面进行升级。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李玲 发自北京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