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讯(记者 邵雨婷)华夏幸福(600340.SH)预重整风波再起。
11月19日晚,华夏幸福现任董事王葳在《券商中国》刊登一份《董事登报声明》,就华夏幸福日前宣布启动预重整一事提出质疑。
王葳表示,对华夏幸福正在进行的预重整事宜完全不知情,该公告严重违反了公司章程规定的董事会议事规则和公司治理的基本程序。此外,她在向公司提出问询经多次催告后仍未收到回复,现已向监管部门投诉。
对此,记者致电华夏幸福,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仅表示,相关事项请关注公司公告,后续如有最新进展将第一时间披露。
(券商中国)
未与债权人沟通?董事登报质疑 预重整
11月16日,华夏幸福公告称,收到河北省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通知书》,债权人龙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向河北省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启动华夏幸福重整及预重整程序,目前法院已受理。
据悉,债权人龙成建设曾作为总包方承接华夏幸福的市政工程项目。项目经验收结算后,华夏幸福仍拖欠其工程尾款417.16万元。在多次催讨无果的情况下,龙成建设最终据此向法院申请对华夏幸福进行重整。申请人认为,华夏幸福未能按期偿还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具备重整价值。
华夏幸福还在公告中表示,在预重整期间,华夏幸福将提前启动债权债务及经营工作的清理等相关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债权申报登记与审查、资产调查、审计评估等,并与广大债权人、意向重整投资人等提前进行沟通和征询意见,全面掌握各方主体对重整事项的反馈意见和认可程度,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可行的重整方案,提高后续重整工作推进效率及重整可行性。
至18日,华夏幸福发布公告表示,已向债权人发出债权申报通知,并披露了此次预重整的专项自查报告。华夏幸福在公告中强调,公司对预重整无异议。
然而,公司董事王葳却表示,公司未在公告发布前通过任何形式告知本人,未向本人提供相关文件资料,更未就此事项征求本人意见或召开董事会会议进行审议。本人已于公告发布当日第一时间以邮件形式向公司提出问询,但经多次催告,公司至今仍未回复。
对于预重整事项,王葳在登报说明中强调本人不认可该公告的发布程序及相关表述,公司对预重整事项是否无异议应经过董事会审慎研究审议表决后提交股东会表决。本人已就上述情况向监管部门投诉,恳请广大投资者及社会各界关注此事,审慎判断相关公告内容及风险。本人将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及广大投资者的正当利益。
对此事不知情的还有其他债权人。
据《深圳商报》报道,有债权人也对公告流程合规性提出疑问,廊坊中院的公告显示,10月29日华夏幸福就被申请预重整,按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公司收到相关通知书后应当2日内发布公告,为何不上报董事会,反而直接发公告?此外,公告指定华夏幸福司法重整清算组担任临时管理人,但司法重整清算组的构成却未公开,债权人一无所知。
有债权人表示,并不反对华夏幸福重整,但前提是公开透明、流程合法合规,且给予同债同权的平等机会。
对于此事,记者采访北京市中友律师事务所王迪律师,王律师认为,王葳董事提出的质疑具有充分法律依据,合理性明确。
预重整属于影响公司存续的重大事项,需经董事会提前通知全体董事、召开会议审议表决,董事依法享有了解事项详情、查阅相关文件的权利,而公司未告知、未提供资料,侵犯董事知情权(《公司法》第一百一十条)及董事会议事规则(《公司法》第四十八条、第一百一十一条)。
王律师表示,后续,监管部门或介入调查程序合规性,若查实违规,可能出具监管函、责令整改甚至处罚,公司需进行协商,或召开临时董事会补充审议,补正程序瑕疵,若协商无果,王葳可能通过诉讼主张公告无效,部分投资者或因信息披露违规发起维权。
这起股东间博弈使决策焦点从推进重整转向化解内部分歧,王律师认为,华夏幸福管理层需耗费大量时间对接监管、协商股东诉求、应对潜在法律纠纷,若公司快速补正程序、与平安系达成共识,可减少实质干扰;若分歧持续升级,平安系可能否决后续重整议案,导致重整方案难以通过,甚至引发重整程序终止的风险。
因417万工程款,千亿房企被申请重整
资料显示,华夏幸福从事的主要经营活动为产业新城开发、运营及产业招商发展,房地产开发经营,自有物业管理,对外投资及咨询服务。
此次重整事件为2021年华夏幸福多只债券构成实质性违约的余波。事实上,此前华夏幸福庭外协议债务重组事宜已推进数年,目前,华夏幸福实现债务重组的金额累计约为人民币1926.69亿元。
2021年9月,华夏幸福公布《债务重组计划》,提出以卖、带、展、兑、抵、接六类方式化解2192亿元金融债务,该方案获债权人委员会表决通过。次年9月,公司引入幸福精选平台及幸福优选平台股权抵债方案,相关债务规模逾160亿元。
尽管持续推进重组,公司仍未摆脱偿债困境。
据财报,2025年前三季度,华夏幸福实现营业收入约28.82亿元,同比下降72.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98.28亿元,亏损不断扩大。
2025年9月期间,华夏幸福新增未能偿还债务0.15亿元,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累计未偿还债务总额为240.07亿元(不含利息)。
此外,公司归母净资产从2021年的63亿元变成了-47.38亿元,资产负债率达96.44%,超1600亿元金融债务仍悬而未决。四年期间华夏幸福新增逾期债务冲到245.69亿元,四年累计亏损超600亿元。
公告提示,根据相关规定,若法院裁定受理重整申请,公司股票交易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此外,即使法院裁定受理重整申请,公司仍存在因重整失败而被宣告破产并被实施破产清算的风险,根据相关规定,若公司因重整失败而被法院宣告破产,公司股票将面临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缘起置换带交易,平安系董事王葳曾提出反对
值得一提的是,王葳不止一次地对华夏幸福的公告提出反对意见。
8月25日晚间,华夏幸福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公司表示为客观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和资产价值,对应收款项、合同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资产进行了减值测试和价值确认,金额合计超过28亿元,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0.98亿元。
《关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和公允价值变动的议案》显示,期内华夏幸福按欠款方归集的前五位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汇总金额约784.76亿元,占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期末余额合计数的53.85%,相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汇总金额51.06亿元。华夏幸福的应收账款较期初减少44.02%,主要是本期置换带交易带走所致。
据悉,置换带是指华夏幸福通过出售资产来置换债务,由收购方有条件承接相应的金融债务。按照该方案,华夏幸福以2元的象征性价格将其下属公司廊坊泰信和廊坊安尚100%的股权转让给廊坊市资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以置换华夏幸福对廊坊银行的约225.75亿元债务。
不过,在审议《关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和公允价值变动的议案》过程中,身为董事及审计委员会委员的王葳女士提出反对意见,理由为置换带处理不审慎。王葳认为,方案条款存在进一步优化空间,并且建议与金融债权人全面且充分沟通,优化及提升金融机构对置换带的参与度,从而促进化债的实施进度。
资料显示,王葳是大股东平安系在华夏幸福董事会的唯一代表。
公开资料显示,王葳1967年出生,曾任平安银行特殊资产管理事业部副首席风险专家等职。2022年5月起,她担任平安人寿投管中心投资管理团队风险专家,2023年1月起兼任华夏幸福董事。
2018年,中国平安首次入股华夏幸福,并在2019年再度增持,价格约为23元/股,两次交易后,平安系合计持有华夏幸福25.25%的股权。
2021年,在华夏幸福债务暴雷后,第一大股东华夏控股所持部分股权被强平,导致其持股比例被动下降,平安人寿被动接盘成为了华夏幸福的第一大股东,但中国平安并不寻求实际控制华夏幸福,华夏控股仍是控股股东,王文学仍为实际控制人,公司现管理层亦为其旧部。
华夏幸福的巨额债务危机,也给主要股东和债权人的中国平安带来财务上的沉重压力,2021年上半年,中国平安计提减值损失359亿元,导致净利润下滑15%。在当期业绩会上,时任中国平安联席CEO姚波公开表示,如果剔除这部分减值准备,中国平安上半年的营运利润的增幅应为18%。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4年末,中国平安对华夏幸福的风险敞口累计高达约540亿元,已计提减值约432亿元,剩余敞口仍有约108亿元。
2025年8月9日,华夏幸福发布公告称,平安人寿及平安资管自9月1日至11月30日,计划减持所持股份不超过1.1741161亿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不超过3%。
10月23日,华夏幸福发布公告称,平安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平安资管于2025年10月20日至2025年10月21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减持公司股份7,815,487股,占总股本的0.20%,减持后平安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由25.19%减少至24.99%,其权益变动触及5%整数倍。
此次减持后,平安系持股比例跌破25%股权,且未来12个月将继续减少权益持仓。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