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使用减重药后体重下降为何不明显?人工智能试图筛出“超级应答者”

IP属地 中国·北京 第一财经资讯 时间:2025-11-20 20:12:33

随着越来越多厂商加入GLP-1减重药的开发,这给医生和患者带来新的困惑,如何推荐或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减重药?

在中国,目前已经上市的GLP-1减重药就有三款,包括礼来的替尔泊肽、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诺和盈)以及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多位内分泌医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上市的几款减重药物的使用区别不大,减重效果因人而异,没有明确的推荐标准。

而从患者的角度来看,在替尔泊肽和玛仕度肽陆续获批上市后,第一财经记者也收到不少患者的询问,他们并不了解几种减重药有何区别,自己应该如何选择。

事实上,这也是全球面临的科学问题。临床医生都迫切想知道如何才能为患者匹配最合适自己的减重药。


根据近日在线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通过分析超过13.5万名患者的1400万份就医记录和1500万条临床数据,美国研究人员发现,约有12.5%的患者属于“超级应答者”,他们在开始接受减重治疗后一年内体重减轻超过15%;另有35%的患者被认为是“中度应答者”,他们在第一年体重减轻了5%至15%;而更多的群体为“轻度应答者”,占比47%,他们在用药第一年的体重减轻不到5%。

研究人员还发现,使用礼来替尔泊肽减重药的患者中,体重减轻不到5%的比例为23%-28%;而使用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减重药的患者中,这一比例为30%-43%。

这些研究数据表明,并非所有的患者都对减重药敏感。临床医生要知道哪种药物最有利于患者,就需要考虑每个患者不同的健康状况及独特的病史,为他们推荐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少的药物,才能获得更好的减重疗效。

为此,研究人员正在试图探索新方法,以筛查出更多的“超级应答者”。美国马萨诸塞州数据分析公司nference的研究人员开始使用大规模数据分析,借助人工智能工具,以识别患者的一些临床特征,并根据这些临床特征区分患者对GLP-1类减重药的反应,这将有助于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利用人工智能工具,他们分析了对于不同病史的患者使用减重药疗效的差异。例如,在接受减重治疗前存在肌肉僵硬但无膝关节疼痛或骨关节炎的患者,使用替尔泊肽后出现“超强应答”的可能性更高——这表明对于肥胖相关肌肉功能障碍但关节健康状况良好的患者,使用替尔泊肽的减重效果更显著。相反,如果患者在接受治疗前,患有膝关节疼痛、骨关节炎等疾病,那么可能不太容易成为替尔泊肽的“超级应答者”。

随着使用减重药患者的临床数据积累越来越多,未来患者的个性化疗法也有望更加精准。研究人员表示,他们下一步的目标是开发一种算法,能够给出评分,以提示每种减重药在不同情况下的潜在益处和风险,并在前瞻性研究中对其进行验证。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