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小米汽车50万辆下线,创行业最快纪录!雷军:坚守安全与交付底线

IP属地 中国·北京 雷科技 时间:2025-11-20 20:12:37

11 月 20 日消息,雷军今天发微博官宣:小米汽车第 50 万辆整车在北京亦庄超级工厂正式下线,他本人也亲自到现场见证了这个重要时刻。



图源:微博

从 2024 年 3 月首款车型 SU7 正式发布,到 2025 年 11 月 20 日第 50 万辆车驶下产线,小米汽车只用了 602 天、不足 20 个月,就刷新了全球新能源车企达成这一里程碑的最快纪录。

要知道,不少新能源车企从首款车发布到 50 万辆下线,往往需要 3 年以上时间,小米作为跨界造车的新人,这个速度放在行业里,确实足够亮眼。

速度之外,市场认可度更能说明问题。第三方统计显示,截至今年 10 月,小米 SU7 稳坐国内中大型轿车销量第一的宝座;首款 SUV 车型 YU7 更猛,连续 3 个月拿下中大型 SUV 销量冠军,10 月还直接登顶国内全品类 SUV 销量第一。

交付数据也同样扎实,今年三季度单季度交付超 10 万辆,同比增长 173.4%,创历史新高;前三季度累计交付超 26 万辆,9 月、10 月连续两个月交付量超 4 万辆,本周将提前完成 35 万台的年度交付目标。

更关键的是,三季度小米汽车业务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智能电动汽车收入达 283 亿元,实现了规模与盈利的双重突破。



图源:微博

能做到既快又稳,核心是硬实力打底。

小米汽车工厂里藏着不少黑科技:1100 多台生产机器人保障自动化生产,98 个质量检测工位搭配 143 台高精检测设备严控品质,2025 年一年就拿下近百项先进制造专利,还完成了 35 次技术改造升级。

新势力车企最容易栽跟头的产能爬坡和品控问题,小米都砸了不少投入和技术,再加上标准卡得严,稳稳扛住了。也正因为这样,它才能交车快还没坏口碑。

如果说 50 万辆下线是小米汽车的硬成绩,那这份覆盖 3334 人的 2937 万股奖励计划,就是它的软实力体现。汽车行业从来不是孤军奋战的赛道,小米的生产直接带动了超 300 家零部件企业协同发展。



图源:微博

就像京津冀地区的核心供应商海纳川,跟着小米合作后,上下游产值增量近 140 亿元,双方早已超越单纯商业合作,形成了价值共生的关系。

小雷认为,一辆好车能造出来,不光得靠研发团队钻研技术、攻克难题,生产工人干活也得特别细致、讲究。另外供应商那边也得跟上,零部件质量得过关,产能也得够,全力配合才行。

这种有福同享的做法,既能凝聚内部向心力,也能让供应商愿意持续投入研发、保障供应稳定,长期来看,最终受益的还是消费者。

不过有个小插曲,和汽车业务的亮眼表现形成反差的是,今天小米港股股价跌了不少,市值正式跌破万亿港元,有点让人意外。



图源:微博

雷军在下线仪式上提到,下一步小米汽车会坚持不懈抓安全、抓交付,在保障品质的基础上加快生产,同时持续加大核心技术研发,推进 AI 和智能制造深度融合。

这句话小雷觉得很实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已进入深水区,光靠速度和销量撑不起长期发展,安全、技术、服务才是立足根本。从小米目前的动作来看,它没有因短期成绩放松要求,这一点值得认可。

股价短期波动本来就很常见,受各种因素影响。但汽车业务实打实的盈利和交付成绩,才是最硬的底气。

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关心能不能买到安全、靠谱、高性价比的车。从目前的销量、盈利和用户反馈来看,小米正在用实际行动兑现当初的造车承诺。

行胜于言,小米汽车这近 20 个月的表现已经交出了不错的答卷。接下来就看它能不能守住优势,在核心技术上持续突破,给用户带来更多惊喜。保持良性的竞争能永远推动行业的进步,最终受益的还是咱们普通消费者。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