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深挖骁龙X2 Elite:真正决定下一代 PC的,是这些隐藏细节

IP属地 中国·北京 雷科技 时间:2025-11-20 22:12:14

很多人以为,9 月骁龙峰会已经把骁龙 X2 Elite 讲得够透了:18 核、5GHz、80 TOPS、对标 M 系列和 x86 的各种跑分大战,新闻稿和 PPT 看下来,你甚至能感受到那种「Windows ARM PC 终于要翻身」的兴奋。

但那场峰会其实也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悬念:它为什么这么强?

高通当时给出的是:性能图表拉满、游戏帧率翻倍、AI 算力超过 Copilot+ 门槛,可 CPU 到底是怎么分层的?GPU 为什么能做到「90% 游戏兼容」?NPU 那 80 TOPS 到底是算法堆出来的,还是架构重写的?最关键的——它在真实 PC 上,能否保持高性能与低功耗的平衡?

很多问题在那场峰会上都没有答案。



骁龙峰会 2025 现场,雷科技

直到这两天,高通办了一场骁龙 X 系列 Architecture Deep Dive 2025,更详细地解释这颗 SoC 靠什么对标苹果、挑战 x86 的底细:从三集群 18 核 Oryon,到 Adreno X2 的四切片设计,从 80 TOPS 的 NPU 如何跑大模型,到 INPP 能耗模型如何让「拔电不掉速」成为现实。很多之前没讲、不能讲、不方便讲的内容,这次一次性摊开了。

从性能到调度,新架构重塑Windows on ARM

回到 9 月的骁龙峰会 2025 上,当时我们掌握的关于骁龙 X2 Elite 的信息其实还非常表层:18 核、5GHz Boost、12MB~44MB 的大缓存、228GB/s 的 LPDDR5X 带宽,NPU 80 TOPS、GPU 性能翻倍……这些数字当然够惊人,但它们更像结果,而非答案。

不过这次高通终于把骁龙 X2 Elite 的 第三代 Oryon CPU 摊开了:两个 Prime 集群、一个 Performance 集群,每个 6 核,共 18 核。原本以为这只是把上一代的「12 个大核」拆成了「大小核」两种,但按照高通这次的说法:

这不是常见的大小核,而是三段不同的性能–能效曲线。



高通

Prime 集群的角色很明确,就是为了「极限性能」,单核 5.0GHz、双核 4.8GHz,6 核能加速到 4.45GHz,同时还带 16MB 二级缓存,配套更宽的前端和更深的乱序窗口。Performance 集群则是长续航、持续负载的主力,它的功耗与频率曲线更平滑,全负载稳定在 3.6GHz 左右。

而三集群设计的意义,在于改变了 Windows on ARM 的线程调度方式。

过去 ARM PC 的体验问题之一,就是系统分不清「高响应任务」和「长尾负载」。X2 Elite 这次把 Windows 的调度表重写,把单线程爆发任务(比如网页渲染、办公软件的瞬时操作)全部打给 Prime 核,把视频编码、模型推理等长时间任务放进 Performance 区,用三个性能区间去压低延迟、压住功耗。

换言之,2026 年的骁龙 PC,很可能会在「高响应」和「长续航」之间找到一种 x86 长期难以实现的平衡。

同时高通把 ARM PC 的单核性能,真正推到能和 Apple M 系列正面对抗的水平,也有希望解决 Windows on ARM 长久以来的单线程性能问题。这就意味很多之前在 ARM 平台体验不稳的场景,可能将在下一代骁龙 PC 上获得体验的大幅提升。

另一方面,相比上一代的三切片设计,Adreno X2 GPU 采用四切片并行架构,搭载了 2048 个 32 位浮点 ALU(运算单元),直接增加了 33%。同时配合新增的 21MB 片上内存(Adreno HPM cache)以及 228GB/s 带宽,游戏性能直接提升了 2.3 倍,也更适合 PC 工作负载。至于游戏兼容性的问题,我们先按下不表,下文再展开。



高通

相比 CPU 与 GPU,骁龙 X2 Elite 上 Hexagon NPU(第六代)的升级可能被很多人忽略了。

事实上,新一代 Hexagon NPU 基本与骁龙 8 Elite Gen 5 保持一致,5W 下的性能是上一代的 1.6 倍,而在实际基准测试中,Procyon AI Computer Vision 的性能是 Core Ultra 9 285H 的 5.7 倍,是 Apple M5 的 1.95 倍,Core Ultra 9 288V 的 2.22 倍。



高通

更重要的是,Hexagon NPU(第六代)得益于更大的片上内存,减少了模型推理时的内存压力,还是支持并行多路 AI 任务(Local Agent + 实时翻译 + 降噪)。这些也说明下一代骁龙 PC 在本地 AI 方面的定位或许远不只是「能跑大模型」。

这也会是明年 AI PC 的关键差异点,不是比谁参数更大,而是比谁能在系统层面把多模态、长链路、常驻型 AI 做得更稳定。

高通INPP:取代TDP成PC功耗的「金标准」

性能对于一款 PC 而言,自然是至关重要的,但并非全部。而 Architecture Deep Dive 2025 上最值得所有 PC 厂商和消费者在意的概念,可能就是高通首次提出的 INPP(Idle Normalized Platform Power)。

目前 PC 行业使用的 TDP(热设计功耗)、PL1/PL2,本质上都只是处理器的「自我描述」。但整机的功耗不仅是 CPU 和 GPU 的事,还被内存、主板供电、系统管理芯片、I/O 等环节牵着走。一台名义 55W 的轻薄本,有时真实能效还不如一台名义 28W 的 ARM 机型,原因就在于 x86 的平台功耗已经高得难以压下。

高通 INPP 则是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把整机的空闲功耗归零(Idle Normalization),那么一个平台在「同样的增量功耗」下,能干多少事?



高通

用这种方式,INPP 统一了平台级性能功耗比的比较方式。

而在这种标准下,x86 很难藏住电源转换效率低、主板空耗高的历史包袱,而 ARM 的轻量级平台特性反而成为优势。按照高通的说法,骁龙 X2 Elite 在电池模式能维持约 97% 的插电性能。相比之下,许多 Intel/AMD 的轻薄本一旦拔掉电源,性能直接砍掉一半甚至更多。

换个角度看,INPP 实际代表的不仅是拔电不掉速,更重要的是指明未来 AI PC 的「常驻运算」——agent、实时翻译、笔记总结、系统感知等会始终运行,而 TDP 已无法反映真实体验,必须用整机效率衡量系统在被持续 AI 负载咬着跑时能否稳定。

与此同时,下一代骁龙 PC 将天然适配多任务、多模型、长时间推理场景,或许我们就不需要为性能掉速或风扇暴走做妥协。

不只是能跑,Windows on ARM迎关键拐点

不管是 Windows 还是 Mac,过去 ARM PC 最大的嘲点就是:游戏几乎不能玩。

但高通这次在 Architecture Deep Dive 2025 上宣称,90% 以上常见的 Windows 游戏可在 X2 Elite 上运行。如果这个「常见」的范围足够大,或许将是整个 ARM PC 生态的一个里程碑。要注意的是,这不是能打开,而是能玩。要实现这种级别的兼容,高通确实下了很大的功夫。

首先为了让 Adreno X2 真正跑得动主流游戏,高通做了大量「非移动 GPU」的重构,除了前文提到的四切片并行架构和 21MB 的高速显存,还支持了 DirectX 12.2 Ultimate 全套功能,包括光追、Mesh Shader、VRS 等。同时考虑到大量老游戏的运行,也针对 DX11 引擎做了特化优化。

对应的,高通也宣布了 Adreno 控制面板和显卡驱动面向所有骁龙 PC 用户开放下载,后续很多驱动优化也会通过控制面板推送到骁龙 PC 上,以此不断改进游戏体验。



骁龙控制面板,高通

但这还不够,游戏毕竟是一个非常庞杂的产业。

根据高通透露,微软提供的编译器的 ARM 版本也已经完成,而 Unity 和虚幻引擎等主要游戏引擎 ARM 版本的开发也在进行中,很快可以在骁龙 PC 上进行游戏的开发。同时高通也突破了上一代的「制约」——反作弊系统。

之前骁龙 PC 跑不动大量网络游戏,很多时候并不是性能问题,而是反作弊系统直接拒绝启动。高通这次宣布已经解决了主要反作弊问题,等于打通了 Windows 游戏生态的最后一道硬墙,Epic Anti-Cheat、BattlEye 等反作弊系统开始支持 Windows on ARM。

或许以 2026 为节点,Windows on ARM 将真正进入 PC 玩家的视角,不是靠云游戏、手游联动来证明自己,而是能在本地让大多数 Steam/Epic 上的游戏跑起来。对于 PC 行业而言,这可能也是一次关键转折。

骁龙 X2 Elite 的细节一旦摆开,方向其实已经很清楚了。第一代骁龙 X Elite 很大程度上其实还是从过去「移动」的思路改造 PC,这不是说高通错了,而是多少有些缺失「PC」的视角,比如显示驱动直到今年初才向开发者推出。

而在骁龙 X2 Elite 上,高通继续强化了自身在能效、AI 等方面的优势,也把 ARM 在 PC 上最短的几块板逐步补齐。接下来怎么走,其实已经不再需要铺垫了,生态怎么选、OEM 怎么选,都将从这颗芯片的能力出发。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