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昨天(21日),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共有144人当选,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7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别是我国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和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
![]()
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144人当选。央视新闻截图
据报道,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进一步突出国家战略需求导向,向科研和工程技术一线人员倾斜。院士队伍的年龄结构、学科、地区和行业布局进一步优化。那么,本年度两院院士增选名单都有哪些看点?哪些行业、地区、高校、学科成为最大赢家?上游新闻根据公开报道进行了梳理。
地区:北京65人稳居全国第一,湖北11人
上游新闻梳理公开报道发现,目前没有关于两院院士区域分布的详细报道,但多地媒体均在第一时间对本地院士增选情况进行了报道。
![]()
傅向东,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日报
据千龙网,21日,2025年院士增选名单出炉,有7位北京学者当选,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据了解,累计已有21位北京学者当选两院院士。本次两院院士增选中,北京地区达到65人,覆盖两院全部学部,数量稳居全国第一。目前,在京院士数量增至885人,占全国院士总数的46%。
据极目新闻,在全国新产生的两院院士中,唐辉明、刘泉声、何舜平、张锦岚等湖北11位科学家,成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的7人榜上有名,一名外籍院士诞生于华中科技大学。报道称,湖北省11位专家学者位列其中,位居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前列。5年新增了24位两院院士。加上今年新当选的两院院士,目前,湖北两院院士数量突破90人,总量在全国位居前列。
据新华日报,73位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人事关系在江苏的院士有6位;71位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人事关系在江苏的院士有2位。此次增选后,在苏两院院士达122人,总数位居全国第三。此外,两院新增51位外籍院士中有5位在苏。
据湖南日报,11月21日,备受关注的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8名在湘专家光荣当选。其中,国防科技大学教授胡德文、湖南大学教授李树涛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据大众日报,记者从山东省科技厅获悉,此次院士增选,山东共8人当选(5位两院院士、3位外籍院士),超过过去两轮总和(2021年度3人,2023年度3人),是上轮次的2.6倍,圆满完成“十四五”既定目标(增选10人),是1995年以来最好成绩。
高校:清华、北大、中科大位列三甲
据澎湃新闻,本次新当选的两院院士中,来自清华大学的学者最多,共9位,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8位,中国工程院院士1位。来自北京大学的学者共6位,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1位。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学者共5位,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1位。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在京高校的专家学者当选情况。 新京报制图
除上述三甲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均有4名学者当选两院院士。
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武汉大学均有3名学者当选两院院士。
山东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均有2名学者当选两院院士。
学科:技术科学、能源与矿业工程领跑
2025年共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73人。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4人,化学部11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3人,地学部9人,信息技术科学部11人,技术科学部15人。本次增选后,中国科学院共有院士908位。
2025年共选举产生中国工程院院士71人。其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1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9人,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10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12人,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7人,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6人,农业学部8人,医药卫生学部8人。
此次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中,女性科学家有8人当选,还有一批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承担重大任务的专家、多位民营科技领军企业的专家以及6位扎根西部边远地区的优秀专家当选。本次增选后,中国工程院共有院士1002位。
年龄:首位80后院士来自北大数院
据央视新闻,2025年共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73人。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57.2岁,最小年龄44岁,最大年龄66岁,60岁(含)以下的占67.1%。
![]()
首位80后院士刘若川。极目新闻
据极目新闻,在新当选的两院院士当中,最年轻的是现年44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刘若川,他也成为中国首位80后院士。
据北大官网介绍,刘若川,现任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他于1999年至2004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获学士、硕士学位,2008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2012年回到北大,先后在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数学科学学院任职。
刘若川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算术几何与代数数论,在p进霍奇理论、p进自守形式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他独立完成的“p进霍奇理论及其应用”项目获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22年获中国数学会“陈省身数学奖”,2024年获由国际物理中心和国际数学联盟共同颁发的拉马努金奖。
据人民日报,小学时,刘若川就在数学领域表现出了很高的天赋,很喜欢挑战难题。“一天想几个小时想不出来,就第二天再想,可能反反复复琢磨一年,突然有一天豁然开朗。”后来,刘若川获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保送至北大数学科学学院学习,5年内完成了本硕阶段全部课程。
企业界:比亚迪、宁德时代等民企专家当选成亮点
据国资小新、北京日报,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中,来自中央企业的4位科学家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8位科学家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别来自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18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别来自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等央企。
![]()
来自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的廉玉波院士。南方+
多位民营科技领军企业的专家也当选两院院士,引发关注。据澎湃新闻,在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中,来自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的廉玉波,以及来自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吴凯当选。
廉玉波出生于1964年4月,1986年7月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修飞机制造工程。廉玉波曾在中国汽车研究中心任职参与设计,历任上汽仪征汽车公司副总工程师、上海同济同捷汽车设计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并于2004年2月加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7月,比亚迪发布公告,廉玉波将担任公司首席科学家职务,辞去副总裁职务,继续担任公司汽车总工程师、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职务。
吴凯出生于1968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博士。1998年至2002年,任东莞新科磁电厂研发经理;2002年至2015年,任东莞新能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2011年至今,任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2023年6月21日,宁德时代公告称,近日收到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吴凯的书面辞职报告。辞任后,吴凯仍继续担任公司首席科学家,同时将担任公司电化学储能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军工:电弹航母、歼-35A专家当选引军迷点赞
据长安街知事、新黄河,研究方向为电磁发射理论与技术的鲁军勇,此次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因不久前(福建舰入列时)接受央视公开采访而备受外界关注,不少军迷在社交平台为他留言点赞。
![]()
鲁军勇此前接受央视采访。央视新闻
鲁军勇出生于1978年6月,47岁,为海军工程大学教授。11月5日,我国第一艘电磁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交付入列。鲁军勇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福建舰电磁弹射系统作为我国自主设计、自主研发、自主制造的航母核心设备,从项目立项到系统上舰、从静态试验到弹射成功,一批批科研工作者坚守着每一个日夜。
鲁军勇表示,今天我们看到舰载机弹射起飞的时间只有2秒,但为了这一刻足足坚守了20多年。研发初期,很多人不理解,也不相信。国外花了几十年都没有做出来的新科技,我们中国人能做出来?面对质疑的声音,技术的封锁,他们从零起步,在没有任何参考借鉴下,大胆创新。
据湖北日报,2025年9月1日,海军工程大学举行开学典礼。教员代表鲁军勇教授以亲身经历,鼓励新学员们树立远大报国志向,夯实科技强军之能,争做时代海上先锋。
据鄂州市政府网站消息,鲁军勇出生于湖北鄂州,1997年以优异的成绩被海军工程大学录取,2004年硕士研究生毕业,来到海军工程大学某研究所,加入马伟明院士创新团队。
![]()
王永庆。澎湃新闻
据澎湃新闻、红星新闻,歼-35A战斗机研制首席专家王永庆,此次也成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沈阳日报今年5月刊文介绍,王永庆,1965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一直从事战斗机总体设计研制工作,先后担任多型飞机总设计师,是行业内具有极高威望的开拓型飞机设计专家。
王永庆在总师的带领下,参与了首型舰载战斗机歼-15的研制工作。
2024年第十五届中国航展上,歼-35A隐身多任务战斗机一亮相就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作为研制歼-35A战斗机的首席专家,王永庆建立了需求开发的研制流程,突破总体/气动/隐身一体化设计技术。
上游新闻综合央视新闻、新华社、人民日报、澎湃新闻、极目新闻、大众日报、湖南日报、千龙网、新京报、新华日报、长安街知事、新黄河、北京日报等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