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时代周报 作者:曹杨
“直播间的小伙伴,现在下单,就能提到N8L现车!”11月21日,第二十三届中国(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以下简称“广州车展”)首日清晨8点半,腾势展台的主播已火力全开,“目前我们有80多台现车库存,早锁单就能早提车,还能赶上一年一度的价格优惠,立省五位数,错过可要再等一年!”
无独有偶,广汽埃安的主播也早早开启直播,一边在线指导网友下单、预约车展门票,一边对着镜头详细介绍眼前的广汽埃安i60。
通常而言,车展首日的“媒体日”,是车企传递核心信息、展示品牌实力的关键节点,更是其集中举办新车全球首发、战略车型首秀及品牌战略重磅发布的核心平台,堪称车企抢占市场焦点的“黄金窗口期”。
然而,随着汽车产业发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近几年的突飞猛进,尽管车展作为车企宣传核心平台的属性未变,但变化已然发生。
一方面,越来越多车企将重磅车型的发布时间提前,随之而来的车展则更像是扮演了新车集中展销平台的角色。
另一方面,销售导向日趋增强。除了直播卖车的主播,车展现场还随处可见穿梭的“小蜜蜂”。这些工作人员或身着车企文化衫、背着印有品牌LOGO的袋子,在各个展厅间来回奔走,只为添加更多观展人员的联系方式。
![]()
车展现场的“小蜜蜂” 时代周报记者拍摄
本届广州车展上,车企锚定年轻消费群体的趋势明显。其中,最直观的展现是,展台上年轻化元素愈发丰富——展车车身的涂鸦、卡通贴纸别具一格;与游戏IP《黑悟空》联名的概念车创意十足;甚至有人直接把“动物园”搬进展厅……
![]()
时代周报记者拍摄
卖家拼全力,买家作对比
各大车企的相关活动尚未开始,但销售团队已经提前进入“战斗状态”,准备全力抢占客源。
早上8点刚过,比亚迪的销售人员就已经列队整齐,开始了动员工作。其中,服务态度、主动销售成为了站在前面的负责人强调最多的词语。几乎在同一时间,广汽昊铂的销售团队也在紧锣密鼓地召开“战前”会议,明确工作重点与分工。
![]()
比亚迪销售团队 时代周报记者拍摄
或许是尚未到车展观众日的客流峰值,也或许是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早已成为各大品牌既定的销售策略,早早把直播间搬入车展现场的主播们,已然开始了对车展现场情况、自家重磅车型的介绍。
其中,蔚来的主播还不忘提醒线上的网友,“想了解任意一款车型,都可以直接添加主播的微信详聊。”而包下半个场馆的鸿蒙智行,在每个“界”品牌展台前,也都站着持续输出车型信息的主播,以吸引线上线下关注。
![]()
直播中的主播们 时代周报记者拍摄
事实上,这种将展台变成“4S店”的情况,早已不是新鲜事。早在2023年上海车展开幕当天,就已有品牌将销售团队带入车展现场。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尝试”早已变成了行业的普遍现象。
而这背后,是新能源汽车产销的屡创新高,渗透率的不断提升,以及行业竞争的加剧。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1-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01.5万辆和1294.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1%和32.7%。另一组来自乘联会的数据显示,初步统计10月,全国乘用车市场新能源零售渗透率58.7%,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渗透率55.2%。
存量市场之下,每一个用户或潜在用户都显得更为重要。但一个颇为有意思的现象是,奋力卖车的销售,并未真正给到消费者车展“专属优惠”。
一位比亚迪销售直言,车展期间,并没有额外的现金立减优惠,车展更像是一个大的展厅,方便消费者来线下看车,毕竟车型丰富。对于销售来说,核心就是卖更多的车。
广汽埃安的销售也表示,当前的优惠政策、金融政策并无特殊权益。
不仅如此,与卖家的高涨热情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消费者的购车态度更为理性谨慎,“货比三家”成为普遍选择。
车展现场,多位消费者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性价比是购车(换车)的首要考量因素,品牌影响力次之,“即便遇到心仪的品牌,也会多对比几家再做决定”。
其中,有消费者提到,相较于新造车品牌,自己可能更偏向传统整车品牌,与此同时,对智能驾驶的需求并不高,“我目前在纯电和燃油车之间犹豫,但不会考虑增程。”
与上述消费者不同,另一位消费者则将智能驾驶列为核心购车要素,“优先看是否搭载华为智能驾驶技术,其次才是价格和外观,科技感强的设计会更吸引我”。
此外,空间大小也是重要考量点,部分消费者明确表示“大三排车型是首选”。
车展功能转型,车企、消费者各取所需
曾经,车展是新车首发的“黄金舞台”。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汽车品牌选择“另辟蹊径”,将新车上市或预发布的时间节点提前,有的甚至在车展开幕前一两个月就完成了新车的核心信息释放。
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今年4月的上海车展前夕,就有包括问界M8、Firefly萤火虫、方程豹钛3、小鹏X9、阿维塔06、极氪007GT、比亚迪汉L/唐L等数十款车型提前上市。
到了9月的成都车展,这一现象愈发明显。全新小鹏P7、吉利银河M9、全新岚图知音、问界M8纯电版等热门车型,纷纷选择在车展前先行亮相。仅成都车展前两周,就有十数家车企相继发布新车型。
而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广州车展,同样如此。包括新享界S9、小鹏X9增程、智己LS9、银河旗舰7EM-i、岚图泰山、东风日产N6、深蓝L06、哈弗H6L等热门车型,以及华为乾崑与广汽合作的启境品牌、与东风合作的奕境品牌的发布,纷纷选择先于车展与消费者见面。
![]()
新款享界S9 时代周报记者拍摄
这一系列变化背后,是车企对车展功能的战略性重塑:其角色正从单纯的“新车展示平台”,转向加速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催化剂”。
从市场环境来看,车展一方面拥有巨大的“流量红利”,但另一方面也是“明争”的舞台。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参与车展的品牌数量不断增多,无论是传统燃油车品牌、“创二代”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都希望借助车展的高曝光度吸引消费者目光。
官方数据显示,本届广州车展规模达到22万平方米,将展出首发新车93台,展车总数1085台,其中新能源车629台。在这样的“流量海洋”中,即便是重磅新车,也很容易被其他品牌的营销活动分流,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基于此,与其在车展上“扎堆”发布,陷入“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不如提前发布新车,拉长新车的曝光时间。
从消费者决策心理来看,提前发布也给了消费者“理性决策”的时间。毕竟,动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汽车,不是在车展现场看一场发布会就可以下单的。
反之,若品牌仅在车展上发布新车,消费者需在短时间内接收大量信息,不仅难以快速决策,甚至可能因信息过载而放弃深入了解。而通过提前发布,消费者则有充足时间“消化”信息,从而在车展前便能对新车形成初步的好感与偏好。
这种“先认知,再体验,后决策”的路径,大大缩短了消费者从“感兴趣”到“决定购买”的周期。此时,车展反而可以成为推动消费者完成决策的关键一步。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