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数万项高校专利,如何激发其产业化活力?在科技创新成为国家战略核心的今天,谁有能力接住颠覆性创新带来的变革?
由复旦大学发起成立的上海祖泉创新转化研究院(以下简称“祖泉研究院”)将在12月3日举行的2025复旦科创大会上正式揭牌,量子计算、脑机接口、可控核聚变、类脑智能等首批“祖泉合伙人”也将正式亮相。
这个得名于“中国爱迪生”蔡祖泉的全新研究院,有什么特别之处?肩负着怎样的使命?近日,澎湃新闻记者与祖泉研究院院长、复旦科创基金董事长孙彭军进行了对话,试图揭开这一新型机构的面纱。
![]()
“中国电光源之父”蔡祖泉(中),被称为“中国爱迪生”。复旦大学 供图
兼容并蓄的新型机构
2025年5月,祖泉研究院正式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孙彭军这样定义:祖泉研究院是一个兼容并蓄的新型研究机构。
这一定位源于复旦大学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反思。过去两年,复旦大学作出了建设祖泉研究院的重要战略决策,研究院秉承“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重在所为”的理念,采用市场化机制和开放合作态度,致力于成为复旦大学重大科技成果高质量高效率转化和产业化的核心平台、关键窗口和试验田。
祖泉研究院的核心定位十分明确:通过建设高质量的概念验证平台,组织高水平的“科学家合伙人”队伍,构建高能级的转化创新生态,主导性地培育一批具有鲜明复旦特色的顶尖科创企业及科创企业家。同时,它还将成为代表复旦大学参与全球顶尖科创竞争、对接全球市场的战略支点。
聚焦“核爆点型”科技成果转化
“复旦现在已经积累了大量知识产权,但很多没有真正转化出去。”孙彭军说,“祖泉研究院的首要任务,就是识别出这些知识产权中最具价值的部分。”
祖泉研究院将聚焦知识产权中最具产业化潜力的“核爆点型”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通过专业的熟化、赋能和产业化流程,培育顶尖的科创企业及科创企业家。
这一过程中,祖泉研究院坚持“不鼓励科学家简单创业”的理念。“科学家创业,不一定要自己当CEO。”孙彭军认为,“重在资源的有效匹配,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为此,研究院还打造了“F-LAB”培育体系,F-LAB中的“F”有三层含义:复旦(FUDAN)、未来(FUTURE)和向前(FORWARD),而LAB(实验室)重在探索可复制的成果转化模式。培训体系包括科学家创业营、科学家合伙人计划和天才少年科创营三大项目,每年计划培养100位顶尖创业人才。其中,科学家创业营已成功举办首期,34位科学家学员顺利结业;科学家合伙人计划旨在培养能够协助科学家创业的专业人才;天才少年科创营则面向复旦在校生,培育具有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潜力的年轻苗子。
“我们一年培养100人,坚持5年、10年,这里面一定会长出了不起的成果。”孙彭军对这套培育体系充满期待。
构建高能级的创新生态体系
祖泉研究院的创新生态建设呈现出清晰的层次结构。研究院计划建设两类创新中心:前沿创新中心面向未来产业,聚焦量子信息、可控核聚变、脑机接口、人工智能、新一代半导体材料、新一代生物技术等方向;卓越创新中心则与科创龙头企业和地方政府合作共建,聚焦当前行业重大前瞻需求和经济发展。
在各个创新中心内,祖泉研究院将建设高质量的概念验证平台或中试(小试)平台,设置概念验证专项资金,提前锁定重大的前瞻性转化项目和团队。目前,研究院已与青浦、嘉定、昆山等地方政府,以及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在人才引进方面,祖泉研究院形成了“祖泉给平台、复旦给身份、上海给政策”的顶尖人才引进策略。首批祖泉合伙人包括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李晓鹏、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青年副研究员加福民等顶尖人才。
“祖泉研究院就是一个码头,无论你是一叶小舟,还是一艘巨轮,都可以在这里停靠。”孙彭军用这个比喻形容祖泉研究院力图构建的开放创新生态。
直面颠覆性创新的挑战与压力
在孙彭军看来,最大的压力来自如何持续推动颠覆性创新。“我们现在做工作不能画延长线,不能只是把过去的东西延长一下就行,现在需要的是跨越式的创新。”
这种压力体现在多个层面。首先,祖泉研究院要识别原创性和颠覆性成果中哪些具备产业化潜力,并进行熟化培育,这需要超越传统的科研评价体系。其次,研究院要打破学科壁垒,推动有组织的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尤其是牵引复旦大学新工科六大创新学院开展产业需求导向的科技创新。
孙彭军坦言:“在AI等技术快速迭代的今天,我担心我们跟不上,因此需要不断地进化。”为此,祖泉研究院在理念上对标美国ARCH、Flagship、Y Combinator等机构,但在机制上更贴近中国本土需求,致力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路径。
在运行机制上,祖泉研究院明确表示“不和科学家争利,也不和合伙人争利”。研究院虽为“民非”,但通过与政府、企业、投资机构的合作,构建多元化的资源支持体系。孙彭军表示:“前五年的基本保障已经到位。我更相信,只要做出真正的价值,就一定有人愿意买单,从而打造更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祖泉研究院目前已在多个前沿领域播下“种子”,这个承载着复旦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希望的新型研发机构,正试图走出一条既不同于传统高校,也区别于一般企业的成果转化新路。孙彭军说,“在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必须创新。祖泉研究院,就是我们的一次重要实验。”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