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是一场由90后青年科学家发起的沙龙。
![]()
“前沿沙龙:生成式新生命创制”举行
秋日午后,黄浦区老市府大楼的一间会议室里,作为曾见证爱因斯坦阐释相对论的科学热土,坐满了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字节跳动、西湖大学等单位的生命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家、企业家和投资人。
这场沙龙,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合成生物学深度融合——从基础研究到生命创制”,发起人是临港实验室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助理教授郑双佳。围桌而坐的,多是90后青年科学家、博士后及博士生,活动主要由青年主导组织,中青年共同参与。
为什么要谈“生成式AI与新生命创制”?什么又是“新生命”?在郑双佳的开场白里,他这样解释,“新生命”是既要符合现代生命科学共识,具备完整系统、代谢能力、遗传可传等基础生命特征,又区别于自然界发现的已知生命,在形式,功能方面有着新颖性的“活性实体”。
![]()
临港实验室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助理教授郑双佳
“当下生成式AI的快速发展正在引导合成生物领域从‘元件改造’到‘生命体设计’的代际突破。”郑双佳介绍,“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看,‘新生命创制’价值巨大。短期产出能破解海外生物元件专利壁垒,为我国生物制药产业提供先进设计工具;长期可拓展应用到生命医疗、能源环保、极端环境等多个产业领域。”
据悉,本次沙龙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指导,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主办。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主任段晓阳分享了围绕青年科学家打造前沿沙龙的初心和愿景:一是鼓励探索未知、促进跨界合作交流,打造一个“跨领域、跨学科、跨国界”的合作交流平台;二是营造敢于畅想、专注前沿的科学文化氛围;三是愿做大家科研路上的“合伙人”,永远点亮守护创新火种的信任之灯,让每一次思想碰撞,都可能成为未来燎原的星火。
上海科学院副院长宋扬表示,“生成式新生命创制”标志着我们从基因编辑迈向构建完整生命体的新阶段。关于基础研究,我们既需仰望星空追求原创,也需脚踏实地面对现实。她鼓励各位科研工作者坚持开拓性探索,做出真正被看见、站得住的颠覆性工作。
沙龙的上半场,聚焦“生成式AI与新生命创制”,与会专家聚焦AI生命科学发展、智能计算驱动的多组学数据解析、大模型驱动的科研范式变革、AI+机理赋能生命设计及多模态生成式蛋白质建模与设计等前沿方向,分享了最新研究进展。沙龙的下半场,聚焦“合成生物学与新生命创制”,专家学者围绕时空蛋白质组和虚拟细胞构建 、噬菌体临床应用及合成噬菌体未来、荧光RNA、人工多酶复合体理性设计及应用、解码和设计B细胞、大模型驱动的科研范式变革等议题,探讨了生命创制的技术路径与应用前景。
![]()
今年,上海市科委推出了“先锋者计划”,期待选出一些有想法的优秀青年科学家——除了自己领域有一些初见端倪,初露锋芒的工作成绩外,还能够思考更多新方向,能够提出更多新思想。市科委副主任屈炜表示,“先锋者计划”有三个方向需要关注:前沿交叉、高价值和引领。他进一步解释,计划不以单个项目判定成败,而是以这一批的整体探索有没有成果,验证的路线是否可行,能否继续往下走,来下一个结论,“我们要提出一些具有国际引领性方向的,不能只是跟随。当科研人员越来越多走向前沿,边际效益就会出现,我们也要敢试错。”
据透露,“先锋者计划”也关注到了“新生命创制”领域。
原标题:《在爱因斯坦阐释相对论的地方,青年科学家发起了关注“新生命创制”的前沿沙龙》
栏目编辑:王蕾 主办方供图
作者:新民晚报 郜阳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