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断跳动的鸿蒙生态数字背后,究竟是谁在构建这个庞大的数字底座?
11月24日,随着鸿蒙生态伙伴采访片《心路·新路》的发布,这个问题的答案以一种极具温度的方式呈现在公众面前。没有枯燥的代码展示,也没有宏大的商业宣讲,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巨大的环形空间,以及鸿蒙生态的参与者和他们手中略显陈旧的“老物件” 。
当伙伴们走向舞台中央,将手中的物件拼合成一个闪耀的鸿蒙标识时,我们看到的不再仅仅是一个操作系统的崛起,而是一群人、一个产业乃至一个时代的“心路”与“新路”。——这也正是即将于 11 月 28 日在深圳龙岗大运体育中心隆重举行的《鸿蒙星光盛典》所要传递的精神内核。这场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深圳市人民政府、央视频、总台广东总站共同承办的大型直播晚会,将以“在一起”为核心主题,展现中国科技事业在全社会协同奋进下取得的成就。
![]()
旧物里的“战损”与决心
每一件旧物,都像是一枚枚“勋章”,记录着国产操作系统突围之路上最真实的痛感与质感。这并非一场普通的展示,而是一个生态的成长“史诗”。
生态的破冰,始于一种坚定的互信。支付宝团队那本被雨淋湿的笔记本,定格了项目启动那天早晨的焦虑与未知;京东团队那把“幸存”的车钥匙,则见证了团队为抢占先机而全身心投入封闭开发的决心。 在操作系统这片“无人区”,早期的伙伴们用这些旧物,标记了信任的起点。
![]()
同样“伤痕累累”的,还有高德地图带来的手机支架。这不是一个,而是过去两年里损耗的800多个支架的代表。为了测试鸿蒙版导航在各种极端路况下的表现,高德团队的路测总里程超过了1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2.5圈。每一个断裂的支架,都铺就了鸿蒙版高德地图从基础导航到长隧道车道级导航等创新功能的基石。
这些“战损”的物件,是生态伙伴乃至千行百业的开发者们,在面对“无人区”时,选择坚定同行的决心。
代码背后的温情:一幅画、一杯咖啡、一盒鸡腿与生态联结
技术或许是冰冷的,但创造技术的人是有温度的。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揭示了鸿蒙生态并非枯燥的代码堆砌,而是无数个体的温情联结。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