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丰奥威(002085.SZ)的前任董事长陈爱莲不仅自己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企业家,她还培养了三家上市公司董事长儿子。
从1994年借贷数十万元创办摩托车轮毂厂,到掌舵三家上市公司、构建横跨汽车零部件与航空制造的千亿商业帝国,这位被业界称为“轮毂女王”的女企业家,用二十年时间完成了从车间女工到实业传奇的蜕变。
2019年,当她将万丰奥威帅印交予次子陈滨时,人们发现,陈氏家族的产业版图早已通过两代人的接力,悄然覆盖了A股市场的多个战略新兴领域。
![]()
企业家的远见
万丰奥威、日发精机、派斯林,三家深耕制造业又从属不同细分领域的上市公司看似毫无关联,背后却都有陈爱莲的身影,都依托着陈氏家族的管理体系。
“远见”可以说是老天爷赋予陈爱莲的天赋,在她每个事业转折点的选择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76年,18岁的陈爱莲第一次参加工作就进入新昌县孟家塘公社,彼时,国家为了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决定使用拖拉机进行耕种。陈爱莲果断报名,并成为培训人员中唯一的女性;1986年,在一次偶然机会下,陈爱莲“跳槽”到纺织器材厂,以出色的工作能力很快从普通职员上升到了车间主任;1993年,中国的摩托车行业兴起,陈爱莲察觉到未来车轮行业的前景广阔,随即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创业初期并不容易,没厂房,没技术,没资金。于是,陈爱莲在原有的厂房中建设了一个简易篷作为临时厂房,还向银行贷款了数十万元用来购买设备,在废弃仓库里创办了新昌县万丰铝合金制品厂,也就是万丰奥特的前身。
1997年,这家成立仅数年的企业便逆袭成为行业第一,其首创的“重力铸造+旋压技术”将轮毂生产周期大幅缩短,成本降低约40%,产品迅速打入重庆嘉陵、建设摩托等头部企业供应链。
2000年,当摩托车市场增速放缓时,陈爱莲及时转型汽车轮毂。通过引进德国DURR全自动阴极电泳线和日本新东工业低压铸造机,万丰成为国内首家掌握轻量化镁合金轮毂技术的企业。2006年万丰奥特控股的万丰奥威登陆深交所,募集资金5.2亿元用于年产300万件铝合金轮毂项目,正式开启了资本市场的征程。
同样是凭借着过人的远见与市场洞察力,2016年,已过花甲之年的陈爱莲力排众议,决定进军通用航空领域。先推动公司收购加拿大钻石飞机(2016年12月交割),再收购其母公司奥地利钻石飞机(2017年12月交割),形成“奥地利研发/适航+加拿大制造+全球渠道”的完整布局,使公司在短短几年就跻身全球通航第一梯队。
在她的带领下,万丰奥威逐渐成长为一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企业,而陈爱莲也成了中国制造业领域的一面旗帜。
陈滨:“双引擎”战略执行者
从拖拉机女工,到器材厂主任;从摩托车轮毂,到汽车轮毂;从轻量化零部件业务,到飞机制造业务……陈爱莲所带领的企业,每一次进步都踩准了时代发展的节拍,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与坚韧,在男性主导的制造业领域开辟出一条独特路径。
如今,万丰奥威已成为家族产业的核心支柱,在陈爱莲次子陈滨接棒后延续了“全球第一”的发展轨迹。
据介绍,陈滨为英国赫尔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正高级经济师。2005年进入万丰奥特控股集团,历任管理中心总裁助理、浙江万丰车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等职;2011年出任集团总裁后,主导布局通用航空领域;2015年成立万丰航空工业有限公司并实施全球并购策略,收购加拿大钻石飞机公司等企业;2019年起兼任浙江万丰奥威汽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推动企业形成汽车部件与通航产业“双引擎”发展战略。
在陈爱莲奠定的“汽车轻量化+通航制造”双引擎战略与陈滨的高效执行之下,万丰奥威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铝合金轮毂供应商之一、全球最大镁合金零部件供应商之一、全球前三大通航飞机制造商、全国最大环保涂覆加工基地之一。
从业绩角度出发,万丰奥威的历史业绩增长虽存在波动,但整体始终保持在稳健的盈利状态。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14.2亿元,同比增长0.40%;实现净利润7.29亿元,同比增长29.38%。
![]()
汽车零部件板块,万丰奥威已构建起“铝镁合金全覆盖”的产品矩阵。轻量化合金轮毂年产能达4200多万套,轻量化镁合金部件产能超1800万套,成为比亚迪、大众、赛力斯等主流车企的核心供应商。新能源汽车转型浪潮中,公司轻量化技术优势凸显,通过智慧化工厂改造,摩托车轮毂业务实现“中国筑基、印度核心、全球辐射”的布局。这一领域的持续盈利,为航空板块的研发投入提供了坚实支撑。
通航制造板块,万丰奥威已在奥地利、加拿大、捷克建立三大研发中心,青岛、新昌两大制造基地联动,旗下钻石飞机成为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认证的设计组织。2024年通航业务营收28.14亿元,首款电动固定翼飞机eDA40进入适航审定阶段,收购Volocopter核心资产后更构建起“固定翼+无人机+垂直起降飞行器”全场景矩阵,抢占低空经济赛道。
吴捷:机床与航空的AB面
上文提到,万丰奥威、日发精机、派斯林三家企业都依托着陈氏家族的管理体系,陈滨拿走了万丰奥威,长子吴捷则接手了日发精机。
由吴捷执掌的日发精机,是陈爱莲家族布局智能制造的重要落子。这家聚焦高端装备的上市公司,已形成“智能机床+航空装备+运营服务”的三维业务体系,成为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领域服务商。
公开资料显示,日发精机2010年登陆深交所,核心业务为智能机床与产线、航空航天装备及零部件加工、航空运营服务。现任董事长吴捷长期在日发体系任职,曾任日发控股集团CEO、总裁,新加坡/香港子公司总经理等,深度参与公司从机床制造到全球化并购、航空转型的全过程。
在智能机床板块,日发精机有七大系列的产品,具体涵盖轴承磨超自动线、轴承装配自动线、数控螺纹磨、滚子磨超自动线、轴承专用数控车床、数控通用磨床及单机数控磨床等产品。
公司自主研发的数控螺纹磨床自2023年完成研发后,因高效且精度符合客户要求备受认可,该产品用于加工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工业母机等行业的丝杆与螺母。
2024年,其市场开拓如期推进并取得一定的进展,已与部分客户如贝斯特、五洲新春等签署合同或达成战略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公司持续加码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的产业链核心环节,其子公司浙江日发精密机床有限公司在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等行业核心部件的数控磨削设备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航空板块,2014年,日发精机收购意大利MCM,切入航空航天专用设备与零部件加工,后续取得中航复材合格供应商资格,拓展国内航空配套;2018年完成新西兰Airwork收购,进入航空运营服务领域。
但可惜的是,MCM与Airwork受全球宏观经济环境波动及地缘政治冲突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均出现资金周转困难与持续亏损的情况,这直接影响了日发精机的整体业绩。在2025年半年报中,日发精机明确MCM已启动破产保护程序,Airwork也将接受破产管理。
业内人士认为,日发精机的航空板块受疫情与全球冲突影响较大,如暂停对航空运营的投入回归主业,其业绩崛起则指日可待。吴捷作为核心掌舵人,其战略决策与资源整合能力对公司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吴锦华:智造突破战
派斯林由三子吴锦华领军。
据悉,派斯林的前身为长春经开,且早在1999年便已登陆资本市场。彼时,公司业务集中于房地产开发与物业管理;2018年3月,万丰锦源成为控股股东,5月设立长春万丰智能工程、上海万丰经开信息科技,启动智能制造布局,逐步剥离地产相关资产;2021年9月,公司完成收购美国万丰100%股权(间接持有派斯林及其子公司),交易对价约15.99亿元,正式切入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12月公司名称变更为派斯林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变更为“派斯林”,主业由地产转为专用设备制造。
可以看出,从地产转型到制造,万丰是背后的重要推手,在种种操作当中,吴锦华都发挥着作为领导者的重要作用。
公开资料显示,吴锦华出生于1990年,23岁时在国外获得金融学硕士学位。2015年,吴锦华正式加入家族企业,在万丰系成为长春经开股东之后,2018年,年仅28岁的吴锦华走马上任,成为长春经开第九届董事会董事长,他的任务是完成派斯林借壳上市,这是公司发展至关重要的一步。
在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之后,吴锦华担任派斯林董事长、董事至今。据悉,目前派斯林正经历从传统制造向高端智能制造的战略转型,其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开发的仿生智能机器人目前处于调试阶段。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43亿元,净利润 6443万元,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大增78.13%。虽受转型期投入影响,2025年三季度出现短期亏损,但长期发展逻辑已逐步清晰。这种“以短期阵痛换长期成长”的决策,延续了陈爱莲创业初期“舍短期利求长远势”的风格。
派斯林的转型路径精准契合产业升级需求。公司已将业务重心转向工业机器人集成、智能产线设计等高端领域,重点服务于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行业客户。
值得注意的是,派斯林与万丰奥威、日发精机形成了清晰的产业分工:前者聚焦智能制造执行层,中者主攻核心零部件,后者提供高端生产设备,三者构建起“设备-部件-系统”的智能制造生态链。
如今,陈爱莲的下一代支撑着陈氏家族的产业,67岁的她仍担任万丰奥特董事局主席,陈氏家族用两代人的接力证明:真正的产业传奇,不仅需要创业者的胆识,更需要守业者的智慧与传承者的创新。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