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看似前景无限的海外并购,却在八年间将一家明星企业拖入资不抵债的深渊,也迫使国资开启了长达百亿的艰难救援。
8年前信心满满地收购欧洲一流的航空零部件公司,以为捡到了宝,没想到,这却成了噩梦的开始,8年来,全靠国资输血给它艰难续命,至今已花掉117亿。
然而,117亿花了还不够,2025年,它资不抵债了,国资不得不继续输血,再砸12亿!
日前,上市公司*ST炼石宣布,破产重整计划已获得法院裁定批准,*ST炼石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ST炼石就是多年来被国资持续输血续命的“航空巨头”,根据重整计划,本次国资以认购转增股份的形式,向*ST炼石注入12亿救命钱。
近日,*ST炼石发布公告,转增的股本马上就要上市,这意味着,12亿救命钱已经到账,加上此前的117亿,国资砸了129亿!
从公开资料来看,8年前*ST炼石收购的欧洲公司确实属于一流,收购前也没有公开信息表明有什么危机,为何买过来后就成了一个吞金兽?国资一直砸钱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
*ST炼石的前身是1993年成立的咸阳偏转线圈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在深交所上市。
偏转线圈是以前CRT彩色电视机显像管上的零件,90年代是香饽饽,但进入本世纪初液晶开始代替CRT后,就没落了。
2012年,陕西老板张政以其控制的炼石矿业借壳咸阳偏转,公司主营业务转向有色金属,更名炼石有色。
原本有色金属没什么稀罕的,但炼石有色经营的不是普通的有色金属,而是比稀土储量更少的稀有金属“铼”。
这种东西稀有到什么程度呢,据统计,全球储量只有2000多吨,而中国只有不到200吨。
金属“铼”号称“航空发动机的壮骨粉”,是航空发动机单晶叶片的关键材料,于是,张政就由此诞生了跨入航空产业的想法。
2012年,张政到成都考察,对成都双流航空港招商政策和产业环境非常满意,于是把成都双流确定为发展航空产业的主阵地。
从2013年到2016年,张政设立了多家航空产业相关的公司,不过,都是光打雷不下雨,并没有产生什么实际的业务,仍是靠着有色金属为生。
直到2017年,有色金属业务没法做了,张政筹划了一场“蛇吞象”式的豪赌,拟收购了英国航空零部件公司Gardner,也就是开头提到的欧洲一流企业。
![]()
如果能吞下Gardner,张政布局多年的航空产业倒是真的落地了,不过,彼时的炼石有色总资产都才16亿,而Gardner要价3亿英镑,约合26亿人民币,根本买不起。
一边是国际一流航空企业的难得机会,一边是炼石有色相形见绌的账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四川国资伸出了援手。
炼石有色没钱就贷款,而提供贷款的就是双流国资兴城投资,后更名西航港投资,前后供借给了炼石有色36.6亿。
收购只需要26亿,为啥借这么多?
收购只是第一步,收购完后在成都建厂、运营需要的钱更多,双流国资借的这点钱还只是打个底。
炼石有色完成对Gardner的收购之后,公司更名炼石航空,航空业务正式上马,上市公司乐观估计,2017年-2021年利润可以达到1.70亿元、2.16亿元、2.67亿元、2.84亿元和2.84亿元,也就是说,收购之后的5年内贡献12.21亿利润,差不多可以赚回收购款的一半。
然而,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太远了。
2017年开始,炼石有色就陷入了连续的巨额亏损,从2017-2024年累计亏损43.5亿,也正是在这样的持续亏损背景下,四川国资不得不持续输血,其中包括16亿的认购定增,以及53亿的借款。
![]()
即使国资不断输血,还是跟不上炼石航空的失血速度,2022年,炼石航空就资不抵债了。
作为实控人的张政自然没有了解决办法,又是四川国资出手,通过认购定向增发的形式向炼石航空注入了10.9亿的资金,从而人为化解了资不抵债的退市风险。
而四川国资这一次认购定增,就把自己认购成了炼石航空的实控人。
但国资的入主也只是暂时缓解了炼石航空的疾病,进入2025年,炼石航空又再次濒临资不抵债,只得走向破产重整。
根据重整计划,这一次输血的不再是四川国资,而是多家央企、地方国企组成的国资联合体,以认购转增股本的形式合计注入资金12亿。
与之前相比,12亿的资金并不多,但重整方案还包括了26亿有息负债的以股抵债,也就是说,重整完成后,*ST炼石的债务就没了。
债务没了,还多了12亿现金,*ST炼石自然净资产转正,可以成功摘星避免退市。
而最重要的是,债务没了后,每年的债务利息就没了,可以每年节省1个多亿的费用。
不过,*ST炼石的毛利率向当地,不足8%,远远低于航空零部件行业的平均水平,重整后能不能真正实现扭亏为盈,仍是个未知数。
虽然*ST炼石表示,重整完成后,公司将“聚焦航空航天高端制造领域,加大产业布局力度,实现业务结构转型”。
但结构转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简单。
![]()
当然,表面看起来这么坑的一桩海外并购,也不是毫无意义,四川国资的持续输血有超乎纯粹经济利益的考量,战略意义不容忽视。
首先,打通了高端航空制造的国际通道。
通过收购Gardner航空,*ST炼石直接获得了空客一级供应商资质,进入了全球航空制造的核心供应链体系。
Gardner航空作为空客的15大供应商之一,其制造的机翼结构件对飞机安全性至关重要,这一收购使中国航空制造业得以切入全球航空高端制造环节。
其次,获取了关键技术与生产工艺。
Gardner航空和随后收购的NAL公司拥有欧洲最大的“超长”龙门铣床加工工艺,可生产长达54米的机翼,这是航空制造行业的关键技术。
这些技术和工艺对支持国产大飞机C919的相关订单生产和航空制造产业升级具有重要价值。
再次,还有炼石航空本身具有的从“铼元素→高温合金→单晶叶片→航空零部件→航空发动机→大型无人机整机”的完整产业链。
所以,回头看这场持续八年的并购与救援,国资的百亿投入,表面上是在挽救一家企业,实质上是在投资一条完整的航空制造产业链和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不过,企业毕竟是要通过商业来体现价值,*ST炼石接下来如何赚钱,仍是国资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