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卖一块儿童手表,短短几年,就能从家长们的口袋里掏走几百亿?
独占35.3%的市场份额,小天才的销量一度超过了排名第二到第五品牌的总和,可谓无人能敌。

点击上方视频立即观看
快刀财经的朋友们,好消息来了,为了满足大家多元化的需求,「快刀财经」的视频内容我们会同步在公众号上发布,还是熟悉的配方及味道,还是犀利但有温度的内容,还是足够多的增量信息,还有你在公众号上可能看不到的独家重磅。快去视频号、抖音、B站、小红书搜索「快刀财经」,关注我们,每天为你解剖一个新商业真相。
以下是本期视频脚本:
你敢信,卖一块儿童手表,短短几年,就能从家长们的口袋里掏走几百亿?
在咱们这两代人眼里,华为、小米,可都算国民级别的大品牌了吧?不过在10后的孩子们眼里,这些品牌反而都属于“杂牌”,但凡见了“小天才”,都得靠边站。
独占35.3%的市场份额,小天才的销量一度超过了排名第二到第五品牌的总和,可谓无人能敌。
若按照中国14岁以下的人口数量粗略计算,几乎每10个孩子里,就有一个在用小天才手表。
然而这款原本主打儿童安全的设备,却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异化成了孩子们的“社交门票”,甚至是颜色产业滋生的土壤。
前不久,"小天才手表灰色产业链"这个话题登上热搜,从孩子们的视角来看,一个"125万点赞"的小天才账号,在二手平台售价高达1200元,驱动着不少中小学生经营自己的账号,以求“卖个好价”;甚至还有向成年人兜售未成年人联系方式的灰色交易,也求“卖个好价”。别看这些现象如此“尖锐”,小天才手表近年营收与销量,却一直都在持续攀升。
十年前的小天才,一年的出货量就高达百万台,截止2020年,更是累计销售了超过2000万台。今年第三季度,小天才的线上市场份额高达48%,远超第二名华为(11%)和第三名小米(4%),且上半年的销量同比增长了74.7%。
一块小手表,怎么就这么让孩子们趋之若鹜?
抓住了孩子们的社交,也就抓住了家长们的钱包。
如果不买小天才,那么孩子大概率会成为班级里的“被孤立者”,这可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小天才确实有着一套“社交垄断”的招儿。
不同于华为、小米等很多互联网大厂实行的“开放策略”,可以在智能手表上安装各种APP,小天才有套自身的生态系统,采用了闭环式的社交方法。
即只允许本品牌用户之间互加好友,不支持微信、QQ等主流APP,内置独家"微聊"功能作为社交软件,加之"班级圈"功能所构建起的校内社交网络,形成了"不买小天才就交不到朋友"的群体效应。
这招可犹如布下了一张天罗地网,每个进入其中的孩子,又成为了新网的编织者,捕获着更多孩子的加入。
并且还有着从199元入门款到2000+元旗舰Z系列大跨度,形成了一套清晰的"社交鄙视链",想要自家孩子不被其他孩子孤立的话,家长们只能往上疯狂抬预算。
光买了手表还不够,后续的增值服务,包括会员订阅、表盘皮肤、虚拟礼物等毛利率最高的业务,也持续收割着孩子们的零花钱。
在用户粘性上,小天才也有一套。
通过运动、社交和签到等操作所获取的积分,可以用来购买虚拟商品,形成用户活跃度闭环,并且这种排他性的社交网络,用户的迁移成本极高,牢牢绑住了本就社交途径有限的孩子们。
然而这个属于儿童之间的社交帝国,也有灰暗的一面。
账号拥有的点赞数量,能直接决定账号价值,在孩子们之间形成了一个标准化的交易市场,同时也催生了所谓的“刷赞”产业,批量制造"社交资本"。
针对没时间维护账号的学生,每周收费30-50元,提供点赞、互动等全套服务,不乏有的孩子为了累积赞数,在社交圈里抢着给人“当小弟”。
甚至只需花上100元,便可雇人破解家长监控,关闭定位、通话限制,满足孩子们的"自由"需求。
总的来说,小天才手表的崛起,虽是企业精准把握用户需求的典范,毕竟小天才还真是第一款把“儿童需求”放在“家长需求”之前的现象级产品;而灰色产业链的滋生,也是过度商业化的警示。
对家长而言,需警惕孩子陷入社交泥潭;对小天才而言,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才是后续运营的关键。
- End -
快刀财经已同步入驻:36氪、虎嗅网、钛媒体、i黑马、品途网、商界、趣头条、砍柴网、梅花王、艾瑞专栏、亿欧网、创业邦、知乎、雪球、今日头条、百度百家、界面新闻、一点资讯、网易号、搜狐自媒体、凤凰网、新浪财经头条、新浪看点、UC大鱼号、天天快报、企鹅自媒体、投资界、思达派、猎云网、简书等30多家自媒体平台。
快刀财经
社群 | 内容 | 连接 | 商学院
商业快媒体、思维孵化器、价值试验场和洗欲中心。专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正在影响的其他行业。有趣、有料、有态度,加入我们,拥有您的私人商学院。致力于为用户提供营销策划、社群电商、创业投资和知识充电服务。
投稿、转载、内容合作,请添加微信ikuaidao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