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基本面改善”与“高股息吸引力”共振 上市银行增持动作频频

IP属地 中国·北京 中国商报 时间:2025-11-28 16:23:08

中国商报(记者 王彤旭)11月以来,上市银行增持动作频频,其中既有大股东真金白银的大力支持,也不乏高级管理人员的集体力挺。

增持热潮的背后,是“基本面改善”与“高股息吸引力”双重因素共振的结果。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9万亿元。此外,截至11月24日,24家上市银行中期分红合计超2600亿元。与此同时,A股银行板块整体表现强势,中国银行、工商银行股价于11月相继创下历史新高。

“此轮行情体现了在市场不确定性较高的环境下,资金正从追求高增长转向青睐确定性收益,将国有大行视为兼具防御性与价值回报的优质资产。”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付一夫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

增持动作密集落地

11月21日,成都银行发布公告称,收到成都产业资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产业资本集团)、成都欣天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成都欣天颐)的增持进展告知函。

在2025年8月27日至11月21日期间,成都产业资本集团通过上交所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增持该行股份1404.48万股,累计增持金额为2.53亿元;成都欣天颐同期累计增持该行股份2020.22万股,增持金额达3.58亿元。增持完成后,成都产业资本集团持股比例升至6.0618%,成都欣天颐持股比例达4.2737%。

成都银行方面表示,本次增持计划尚未实施完毕,成都产业资本集团、成都欣天颐将按照增持计划以自有资金继续增持该行股份。

11月21日,南京银行也披露了大股东的增持进展,南京银行发布的公告称,大股东法国巴黎银行于2025年9月29日至11月20日期间,以自有资金通过上交所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该行股份1.28亿股,占该行总股本的1.04%。

此外,常熟银行、齐鲁银行、沪农商行等也于近期公告部分高级管理人员增持自家银行股份。对于增持银行股的目的,多家银行在公告中披露,主要是基于股东、管理层对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对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

国泰海通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马婷婷认为,今年以来,多家银行股东、董事、高管踊跃增持,彰显其对自身银行价值、未来战略规划及发展前景的的认可和信心。从横向比较来看,今年以来银行板块获股东或高管净增持金额约为90.30亿元,在31个行业中位居第一。

大手笔分红频现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24日,共有24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2025年中期分红方案,现金分红金额合计约为2637.9亿元。其中,国有六大行依然是主力军,拟分红合计超过2046亿元。以交通银行为例,11月20日,该行发布公告称,拟每10股分配现金股利1.563元(含税),共分配现金股利138.11亿元,占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31.2%。

在股份行中,兴业银行表现亮眼。其首次启动中期分红,拟派发现金股息119.57亿元;中信银行也实现新突破:于11月21日派发现金红利104.61亿元,首次实现中期分红破百亿元;光大银行也已于11月14日披露中期分红方案,拟每10股派息1.05元,合计派现62.04亿元。

招商银行同样首次启动中期分红,拟按半年度净利润35%的比例派息,中期利润分配现金分红时间为2026年1月至2月之间,具体方案尚未公布。

除中期分红之外,还有银行的动作更进一步。近期,重庆银行发布关于2025年三季度利润预分配方案的公告称,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的普通股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普通股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684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约为5.85亿元(含税),占同期归属于该行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11.99%。

付一夫认为,国有大行在此时宣布并进行中期分红,计划于12月上旬派息,对投资者构成了强大的直接吸引力。

“在当前市场利率下行、投资回报率普遍承压的环境中,这些盈利能力稳定、股息率高的银行股成为寻求稳定现金流的‘避险资产’。股价创新高,反映了市场对‘高股息’价值的集中追捧。”付一夫说。

国盛证券分析师朱广越表示,上市银行的中期分红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盈利能力的稳定性和资本充足水平的韧性。在监管层持续引导上市公司增强投资者回报的背景下,高分红政策不仅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也提升了银行股在低利率环境下的防御价值与中长期配置吸引力。

上市银行吸引力增强

业内人士认为,此番银行股增持潮背后,是银行业基本面的稳健支撑。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9万亿元,保持了稳健的盈利能力。

专家表示,主要经营数据保持稳健,成为银行股高歌猛进背后的推手。今年11月以来,银行股涨势喜人,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多家银行股价创下历史新高。

“盈利改善是核心驱动力。以六大行为例,前三季度净利润全部正增长,尤其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巨头增速由负转正,直接提振了市场信心。这也表明在经济复苏的背景下,银行的资产质量保持稳定,净息差压力有所缓解,基本面得到实质性支撑,为股价上涨提供了坚实基础。”付一夫说。

针对股价异动,中国银行董事会办公室投资者关系团队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公司基本面未发生重大变化,目前正持续关注股价波动情况。此番股价上涨,一方面得益于银行板块整体上涨趋势的带动,并非该行个例;另一方面,公司三季报披露的主要经营数据保持稳健,在基本面支撑下股价得到合理反映。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在银行股增持潮与板块强势表现的双重背景下,如何把握投资机会?对此,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建议,投资者应保持理性认知与长期视角,首先要深入分析银行基本面,重点关注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分红政策等核心指标,优先选择经营稳健、风控完善的优质银行;其次要认识到银行股虽具估值优势与分红吸引力,但其表现仍与宏观经济周期紧密相关,需合理设定收益预期;最后建议采取长期配置策略,通过持有优质银行股分享其稳健增长与持续分红的价值,而非进行短期波段操作,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银行股作为价值投资标的的内在机遇。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银行板块行情仍有望延续。长江证券发布的研报称,观察2023年以来的走势,短期市场风格因素和交易性资金始终无法改变银行股系统性重估的方向,只能造成短期的上行或下行波动,而每轮调整都为配置力量带来加仓机会,预计2026年银行股将继续修复估值并压降股息率。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