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酒旅不赚钱,都怪OTA?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陈丽 字母榜 时间:2025-11-28 20:07:24

11月18日,携程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不少人惊讶于利润表现优异。实际上,这主要由于部分投资处置带来的净收益,与集团主营业务无直接关联,属于一次性投资收益。

营收和利润分别实现十几个百分点的同比增速,这种不紧不慢的增长节奏,才是携程过去两年间财务业绩的“主旋律”。

但是外界对其与酒店、航司之间关系的讨论并未停歇。尤其是当酒店业利润承压、航司经营起伏时,常有人将矛头指向以携程为代表的OTA们。

事实真的如此吗?

A

想要理解携程与酒店、航司的关系,首先要厘清携程的业务模式与收入来源。

携程的收入来源有五大板块:住宿预订、交通票务、旅游度假、商旅管理和其他业务。其中,住宿预订和交通票务占大头,合计贡献了整个公司近八成营收。过去几个季度,这两笔收入都在增长,增速大体与公司总营收同步。

值得关注的是,携程面对酒店和航司的take rate(收费率)并没有显著变化。

中泰证券研报数据显示,目前携程住宿预订业务综合佣金率在8%到10%。这也是携程多年以来维持的水平,与其他平台差别不大。

另一边,机票的take rate更是被早早“锁死”。

早在十年前,机票代理佣金政策调整后,OTA销售机票的代理费已经固定在5~25元。而OTA卖出一张机票,需要承担多项运营费用;如此低的代理费,实际上是无法覆盖OTA卖票成本的。即便如此,包括携程在内的OTA也无法单方面调整机票代理费。

那么,在收费结构保持稳定的情况下,携程要想多赚钱,就只能把交易规模做大。

今年以来,国内外旅游仍在持续复苏。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32.85亿人次,总花费达3.15万亿元,再次创下新高。

与此同时,出入境游客的增多,也给携程带来增长。第三季度,携程入境旅游预订同比增长超100%;出境酒店和机票预订已攀升至2019年同期的140%。

逐渐回暖的国内和跨境旅游,未必会马上体现在各大连锁酒店的业绩上——不少游客会选择民宿或小众、长尾住宿,却会对携程等OTA的业绩产生直接拉动。

此外,携程一直在围绕酒店预订和机票售卖做延伸。网络广告和金融服务等其他业务,也为其构建了第二增长曲线,以此获得更均衡的收入来源。

这也从侧面表明,携程虽然把酒店、航司当成“金主爸爸”,但并没有过于激进地推动商业化,而是保持本分、赚一份该赚的钱。

B

再来看酒店和航司的盈利模式。

当前,国内酒店业面临明显的结构性供给过剩。

作为酒店行业最根本的晴雨表,国内居民出游人次仍在增长:今年前三季度接近50亿人次,同比增长18%。

蛋糕增长并不慢,但酒店数量的增速同样不低——2024年全国共有34.6万家酒店(15间及以上)为开业状态,房间规模1767万间。其中,新开业酒店4.9万家,同比+27.3%;房间规模为217万间,同比+32.3%。

新酒店越开越多、越开越快,供给飞速上行带来的结果就是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承压。

以今年第三季度为例,国内四大酒店集团——华住、锦江、首旅和亚朵的RevPar(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均同比微跌。

此外,这些年,近郊游、反向游、特种兵旅游、美食旅游、演唱会旅游等五花八门的个性化旅行方式不断涌现,旅行者对于酒店的需求和期待也再度升级。消费者变了,酒店却一时拿不出对应的供给。一些酒店选择降价以维持入住率,但这也让利润空间进一步收窄,使得行业整体盈利水平难以随出行人次的增长同步提升。

航司则是故事的另一面。

今年第三季度,不少人惊奇地发现,三大航赚钱了:国航盈利36.8亿元,东航盈利35.3亿元,南航盈利38.4亿元,相比上半年全部扭亏为盈。

盈利背后,一是由于Q3进入暑期出行旺季,客座率也显著拉升;二是国际需求持续恢复,航线布局优化对收益改善有明显影响;三则是得益于航司近年精细化运营管理持续增效。此外,不同于新进者频出的酒店行业,航司市场供给格局则相对稳定。

综上可见,酒店与航司的盈利波动,更多是受行业内部供需关系、运营效率与市场环境的影响。虽然OTA是酒店航司重要的订单来源之一,但无论是业务还是财务上,还远没达到能够反向影响他们生存状态的程度。

C

总是被部分舆论“拷打”的携程,折射出商业社会的一个常识:相关性不等于因果关系。携程遭遇的常见质疑,就是这种“因果谬误”所导致的。

继续深挖下去,“因果谬误”的根源在于,人们天然认为OTA和酒店航司是对立的。但实际上,作为同一商业生态的不同组成部分,两者一直是相辅相成、共同赚钱的关系——OTA为上游合作伙伴带来流量与品牌曝光,协助其触达更广泛的客群;而酒店与航司的健康发展,也为OTA的长期增长提供土壤。

过去几年,虽然酒店、航司的生意不太好做,但随着社会经济不断上行,人们更愿意出门旅行、企业有了更多出差需求,大趋势依然是回暖。而在这一时间段里,携程等OTA的业绩也在水涨船高。

相反,当全球发生“黑天鹅”事件时,酒店航司的生意大幅萎缩、亏损严重,而OTA也集体与上游企业一同过冬。就连行业头部的携程,也到了梁建章亲自出来直播带货的程度。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背后,OTA与酒店、航司存在“反直觉”的共生关系。

以酒店佣金为例,有一段时间,不少酒店觉得OTA抽成太高,拖累了自己的利润,于是希望提高直销比例,把OTA赚走的钱拿回来。这本质上是在推动酒店与OTA“脱钩”。

但时至今日,“脱钩”并未发生。许多酒店发现,自己做直销,需要从零建设一整套基础设施,成本高昂、耗时漫长,最后一算账,反而还不如交给OTA赚得多。

此外,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OTA的酒店预订量和酒店直客预订量成正比。也就是说,酒店从OTA获得的客源越多,直客也会越多。这是因为,OTA除了提供客源,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品牌推广窗口。

航空业也与之类似。尽管航司尝试提升直销比例,但OTA在渠道覆盖与用户服务方面的作用仍难以完全替代。

归根结底,OTA给酒店、航司带来的绝非只有客源。除了聚拢流量、转化订单,OTA也承担起了品牌宣传、品质背书、服务保障、售后支持等一系列工作。

站在OTA角度,他们也愿意看到上游酒店、航司活得更好、赚得更多。毕竟,只有“金主爸爸”欣欣向荣,携程们才能真正长期增长和获利。

当前,旅游市场仍处于复苏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可以预见的是,携程们还是会被质疑。但随着整个行业进入新的上升周期,蛋糕越来越大,能赚钱的酒旅、航司越来越多,困扰多时的“因果谬误”也许才可能消解。

参考资料:

最话FunTalk,《携程正被“华山论剑”》

海豚投研,《携程:静待海外利润释放时》

旅界,《没有“携程们”的世界,真的会更好吗?》

迈点,《2025国内酒店半年报来了,行业复苏新节奏怎么跑?》

观点网,《北京统计局:北京住宿和餐饮业上半年整体利润下滑67%》

标签: 酒店 携程 航司 行业 住宿 利润 业务 关系 盈利 规模 整体 品牌 业绩 北京 成本 来源 流量 社会 无法 商业 状态 公司 佣金 房间 市场 收益 营收 水平 高昂 方式 集团 票务 机票代理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