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智驾普及元年”年终大考:奇瑞猎鹰智驾的承诺兑现了吗?

IP属地 中国·北京 钛媒体APP 时间:2025-11-28 22:09:53


2025年,中国智能驾驶行业正式从“参数竞赛”迈入“落地验证”的深水区。

当特斯拉FSD、华为ADS、小鹏XNGP等玩家在高阶智驾赛道激烈角逐,消费者对智能辅助驾驶的期待已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用”和“靠不靠谱”。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年初各大车企的“智驾普及”承诺能否兑现,成为检验技术实力和企业信用的标尺。

今年3月,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在智能之夜公开承诺:猎鹰智驾辅助系统将于年内实现全品牌全系车型搭载。

这一承诺在当时引发了行业热议,因为此前多数车企的高阶智驾集中在中高配车型或特定旗舰产品上。全系标配L2+级以上智驾解决方案,不仅考验技术成熟度,更对成本控制、供应链整合能力提出极高要求。

如今年末将至,奇瑞在“年终大考”的答卷上给出了答案:猎鹰智驾辅助系统已实现全品牌全系车型搭载。广州车展前的“猎鹰征服广州魔鬼路”实测中,奇瑞猎鹰智驾在老城区、城中村、极端复杂停车场等极限路况中的表现,更印证了其技术落地的真实性。

这场“承诺与兑现”的实践,不仅是奇瑞智能化战略的里程碑,更折射出中国智能驾驶行业从概念走向实用的阶段更迭。

智驾普及的“理想与现实”鸿沟

目前,中国智能驾驶行业正处于技术爆发与落地阵痛并存的阶段。

随着L2级辅助驾驶成为新车标配,消费者对智驾的需求不断提高,但行业发展仍面临着核心痛点。

例如,不少车企在新品发布时高调宣传智驾功能,但实际交付时往往存在“减配”、“功能延迟开通”、“仅顶配车型搭载”等问题。

此外,多数智驾系统在高速、城市快速路等结构化道路表现稳定,但在乡村小路、老旧城区的非结构化道路上,或是暴雨、大雾等极端天气下,以及鬼探头、施工占道等突发场景中,仍存在识别准确率低、决策迟缓、误判率高等问题。

行业数据显示,当前主流智驾系统在非结构化道路的失误率是结构化道路的3-5倍,这成为了制约智驾摆脱“辅助”角色的瓶颈。

智驾的核心诉求是“安全”,但有的智驾方案为追求“零事故”过度保守,频繁出现无端刹停、过度避让等影响驾驶体验的行为;另一部分方案则为追求“丝滑体验”降低安全冗余,增加了潜在风险。

如何在安全防护与驾驶体验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所有智驾研发团队的核心课题。

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猎鹰智驾在奇瑞全系车型上的落地与全场景实测表现,不仅是对自身承诺的兑现,更提供了一套可参考的行业解决方案。

猎鹰智驾的“硬核”技术底座

奇瑞猎鹰智驾的落地,离不开数据、算法、硬件三方面的协同。

猎鹰智驾之所以能实现全场景覆盖的稳定表现,是因为其底层逻辑构建了“数据闭环-算法突破-硬件冗余”的三重技术底座。一方面这与当前行业主流的智驾技术架构形成呼应,同时还具备自身的差异化优势。

数据是智驾系统的“燃料”,海量且多元的场景数据,是提升智驾系统泛化能力的关键。为此,奇瑞打造了天穹智算中心,构建了端到端的数据闭环,为猎鹰智驾提供持续迭代的动力。

天穹智算中心积累了240亿公里以上的驾驶辅助场景数据,覆盖了高速、城区、乡村等多元路况,甚至包含无车道线、高落差等特殊场景数据。

这种数据积累并非简单的数量堆砌,而是通过“全球实车验证+数字仿真验证”的双重模式实现高效迭代。

一方面,每年20亿公里以上的全球实车验证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另一方面,2000万公里/天的模型学习里程与100万公里/天的数字验证能力,提升了算法迭代效率,使猎鹰智驾的算法迭代周期缩短至每周一次。

奇瑞的数据闭环能力,使猎鹰智驾在应对小众场景、极端路况时,具备更强的决策精准度。这也是猎鹰智驾能在老城区无车道线道路、城中村窄路等场景中稳定表现的核心原因之一。


此外,奇瑞依托1800万+全球用户基数,构建了星海大数据闭环平台,每年新增1000万+高价值训练数据,结合180万+世界模型生成场景,形成了“真实数据+合成数据”的双重数据供给。

这种模式既解决了真实极端场景数据稀缺的问题,又通过合成数据扩大了场景覆盖范围,正是当前行业“真实数据打底、合成数据补全”的主流数据策略。

如果说数据是燃料,算法就是智能驾驶的“大脑”。

猎鹰智驾搭载的Momenta R6强化学习大模型,采用“世界模型+强化学习”机制,区别于传统的模仿学习算法,这一技术路线是实现“拟人化驾驶”的关键。

传统模仿学习算法依赖大量人类驾驶数据的“复刻”,在未见过的场景中容易出现决策失准。

而强化学习机制允许模型在模拟环境中自主探索驾驶行为,从成功与失败中快速迭代策略,实现“从类人到超人”的能力进阶。

这种算法模式的优势在突发场景中尤为明显。面对动物横穿、路口鬼探头等数据未覆盖的场景,模型能通过世界模型推理未来场景演变,做出更快的决策。

同时,R6模型采用一段式设计,实现了“感知-规划-执行”的一栈式决策,避免了传统多模块架构的信息传递延迟问题。

在实测中,猎鹰智驾面对路口多向车流、辅路车辆“探头”等复杂场景时,加减速平顺性、避让时机的选择均接近人类老司机,体现出一栈式决策架构的优势。

算法的高效运行,离不开智驾硬件的支撑。

例如,风云A9L基于E0X原生高阶智能驾驶平台,配备了多种类型的感知单元,包括1颗激光雷达、2颗800万双目摄像头、5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形成了“视觉+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的硬件冗余。


一方面,激光雷达提供精准的3D空间定位与障碍物识别,不受光线影响;同时,800万双目摄像头提升远距离识别精度与语义理解能力;而毫米波雷达则在雨雾等恶劣天气中表现稳定。

三种传感器的融合互补,确保了猎鹰智驾在复杂环境中的感知可靠性。

在算力方面,猎鹰智驾的联合算力达到16Eflops,虽然低于部分旗舰车型的单芯片高算力,但通过“算法优化+算力合理分配”,实现了数据处理无延迟。

这种“够用即优”的硬件策略,既控制了成本,又避免了算力浪费,而非单纯追求算力数值的竞赛。

值得注意的是,E0X平台的原生设计为智驾硬件提供了更好的集成性,避免了后期加装带来的兼容性问题,这也是奇瑞能快速实现全品牌全系车型搭载的重要基础。

技术上的优势并不代表智驾体验上的水平,智驾的价值最终要在真实道路中体现。


因此奇瑞选在今年广州车展前,联合罗嘉良开展了“猎鹰征服广州魔鬼路”实测。选择了老城区狭窄街道、城中村复杂路网、狭窄停车场等行业公认的高难度场景,不仅验证了猎鹰智驾的技术实力,也展现了其“去虚向实”的产品逻辑。

智驾行业中的“奇瑞路径

猎鹰智驾的成功落地,并非一蹴而就的技术爆发,而是奇瑞15年智能化技术深耕的结果。这种“长期主义”的技术布局,在当前追求快速迭代的行业氛围中,显得尤为难得。

奇瑞是中国最早布局智能化的车企之一,其智能化发展可追溯至2010年。当年奇瑞在上海成立智能化公司“雄狮”,启动智能互联技术研发;2013年,艾瑞泽、瑞虎系列产品开始搭载智能化车机体验;2015年,研发出第一代自动驾驶汽车艾瑞泽7;2016年,eQ无人驾驶车队亮相乌镇;2019-2023年,先后在美国加州、国内重庆、合肥、芜湖等多地拿到自动驾驶测试牌照。

15年的积累,不仅沉淀了技术与数据,更培养了一支千人规模的智能化开发团队,构建了覆盖智舱、智驾、Robotaxi、Robobus、人形机器人、智慧运营等全领域的研发体系。


全链条的研发能力,确保了猎鹰智驾从算法、硬件到系统集成的自主可控,避免了依赖供应商方案、技术迭代受制的问题。

然而,智能驾驶的复杂性,决定了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单打独斗完成所有技术突破。因此奇瑞采取了“自主研发+开放合作”的生态模式,与华为、阿里、科大讯飞、地平线、英伟达、博世、文远知行等企业共建协同创新生态。

不过,这种合作不是简单的供应商采购,而是深度的技术协同。例如奇瑞与Momenta合作开发强化学习大模型,与地平线、英伟达合作优化算力芯片适配,与科大讯飞联合开发语音交互与语义理解技术。

通过整合资源,奇瑞在保持核心技术自主的同时,快速补齐了非核心领域的技术短板,加速了猎鹰智驾的研发与落地进程。

归根结蒂,技术的最终价值在于规模化应用。奇瑞当前实现猎鹰智驾的全品牌全系搭载,这种规模化落地的策略,不仅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智能驾驶带来的便利,更能通过海量用户的实际使用数据,反哺智驾系统的迭代优化,形成“落地-数据-迭代-再落地”的良性循环。

奇瑞的智驾普及策略,背后是其技术成熟度、成本控制能力与供应链整合能力的综合体现。本质是通过标准化的硬件配置、自主研发的核心算法,降低了智驾系统的量产成本,使猎鹰智驾具备全系搭载的可行性。

猎鹰智驾的落地,是奇瑞智能化战略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中国智能驾驶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智驾行业正在向“全场景自动驾驶”逐步演进,而奇瑞的实践也为行业提供了启示。

在智能驾驶行业信任危机频发的背景下,车企的“承诺兑现能力”正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未来,行业竞争将从“参数比拼”转向“场景落地能力比拼”,那些能精准匹配用户需求、在真实道路中表现稳定的智驾系统,才能获得市场认可。

智驾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的技术,没有捷径可走,需要企业在数据、算法、人才等方面进行长期布局,只有这样才能在技术迭代中保持竞争力。

对于奇瑞而言,猎鹰智驾的落地只是起点。根据时间表,奇瑞计划在2026年,实现融合式端到端(VLA+WM),具备多样驾驶生成策略与未来场景推理能力。同时,未来将通过持续的OTA迭代,猎鹰智驾的功能将不断完善。

结语

2025年,中国智能驾驶行业告别了“野蛮生长”的上半场,进入“精耕细作”的下半场。在这场以“落地验证”为核心的大考中,奇瑞用猎鹰智驾的全系搭载与全场景稳定表现,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猎鹰智驾的成功,不仅在于其技术底座的硬核实力,更是因为奇瑞“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产品逻辑:不追求华而不实的参数,而是聚焦真实道路场景的痛点,以执行力兑现承诺。这种“务实主义”的技术路线,在当前行业中难能可贵。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持续演进,未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些坚持长期主义、注重技术积累、聚焦用户需求的企业,终将在这场变革中脱颖而出。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