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石飞月北京报道
在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浪潮初起的当下,产业链的整合能力正成为企业突围的关键。优必选近期公告将配售募资约31亿港元,其中大部分将用于布局上下游产业链,该公司试图以“链主”姿态强化其于工业制造场景的布局。这一选择并非孤例,多家人形机器人厂商都在深化产业链布局,如乐聚机器人,一场围绕供应链自主可控的卡位战已悄然打响。
其实在国内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中,优必选已占据领先身位,11月28日,该公司宣布其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2025年全年订单(截至目前)总金额达到13亿元。然而,这些“纸上富贵”何时能彻底转化为充盈现金流的“真金白银”还未可知,从今年频繁的银行信贷和配售中可以看出,优必选仍然面临高昂的研发成本与持续亏损的压力。在此背景下,握住供应链主导权,也是该公司在行业爆发前夜站稳脚跟的一个重要选择。
未雨绸缪卡位产业链
“在未来两年内投资或收购集团业务价值链中具潜力的上游或下游目标企业,或与相关行业整合或成立合营实体,占配售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75%。”优必选在公告中解释了这次配售获得资金的主要用途。而其余25%的资金,15%用于优必选的业务运营及发展(其中包括营运资金、一般公司用途及境内外投资以及工程建设及改造),10%用来偿还优必选相关金融机构授信业务项下的款项(包括本金及其应计利息)。
关于这次配售资金的主要用途,11月28日,优必选方面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旨在整合上下游供应链,巩固及加强公司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链主地位,从而强化公司于工业制造应用场景的战略布局,抓住人形机器人落地工业制造应用场景的历史性机遇,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实力、销售收入及盈利能力。
而在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看来,优必选布局上游产业链,是因为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商用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今年的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企业如果有把握上游产业链的能力,那就可以分担一部分因没有达到大规模商业化所带来的现金流问题;而布局下游产业链,就意味着优必选能承接该公司以外品牌的产品,提高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
和优必选有同样选择的,还有乐聚机器人、智元机器人等公司,虽然人形机器人市场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的规模,但它们都未雨绸缪,已经开始布局上下游产业链。
以乐聚机器人为例,该公司上个月完成了近15亿元的Pre-IPO轮融资的业务,这轮融资所获资金不仅用于强化核心技术研发,还用于深化产业链布局和完善产业场景应用。截至目前,乐聚机器人已经陆续投资了泉智博(一体化关节)、立聚动力(电机)、灵心巧手(灵巧手)、刻行时空(数据平台)、具脑磐石(具身大脑)、具识智能(操作系统)等上下游企业,还与东方精工联合打造了大规模人形机器人产线,与和而泰、东方精工联合成立人形机器人控制器公司。
乐聚机器人在供应链环节的投资,对自身产品的国产化是有很大帮助的。本报记者此前从乐聚机器人方面获悉,该公司机器人的国产化率已经从之前的5%发展到现在的95%。
优必选方面没有透露具体的国产化率数据,但优必选研究院副院长兼人形机器人科学家郑宇今年曾向本报记者透露,在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方面,该公司已经实现了关节模组、核心元器件、传感器、整机结构以及灵巧手等关键部件的完全自主研制。
多元融资补充“血槽”
加上这次配售,上市以来,优必选已发起六次配售,此前五次分别在2024年8月、2024年10月、2024年11月、2025年2月、2025年7月。
优必选的融资渠道不只有配售。今年8月,该公司宣布与国际知名投资机构Infini Capital正式签署战略伙伴合作协议,Infini Capital旗下高新技术基金为优必选提供一笔总额为10亿美元的战略融资授信额度。
除了配售和融资,上市以来,优必选还发布了八次申请银行信贷的公告,分别在2024年1月、2024年3月、2024年8月、2024年12月、2025年5月、2025年8月、2025年10月、2025年11月。而申请银行信贷的原因,都是“因公司业务扩展”。
融资为的无非是资金。人形机器人领域本质上是资本密集型赛道,高昂的研发与制造成本依然是重大挑战。优必选2025年上半年的研发费用为2.18亿元,占营收的35.1%,但其造血能力还有待提高,上半年还处于亏损状态。
不过,今年以来,尤其是下半年,优必选频繁公布订单数据,资本市场对该公司的信心大大提升。截至11月28日收盘,优必选股价年内涨幅达到105.64%,当日收盘价为113港元,市值为533.28亿港元。
单单在本周,优必选就宣布了两个订单:11月28日,优必选称成功中标江西九江市人形机器人数据采集与训练中心项目,中标金额为1.43亿元,该项目将采用优必选最新款可自主换电的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2;11月25日,优必选称中标广西防城港市人形机器人数据采集与测试中心和人工智能科创教育示范项目,中标金额2.64亿元,产品以最新款可自主换电的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2为主,订单预计在12月交付。
尽管今年被称为人形机器人商用元年,但在已公布订单量的厂商中,优必选无疑是收获订单最多的一家。截至目前,优必选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2025年全年订单总金额已达到13亿元(不含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及小型人形机器人“AI悟空”)。
至于实际交付情况,优必选方面告诉本报记者,11月中旬,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2已启动量产与交付,首批数百台已投入产业一线应用,覆盖汽车制造、智能制造、智慧物流、具身智能数据中心等重点领域。“目前,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产能已达到每月300台,预期今年全年交付量将超过500台。”
拿下这么多订单,优必选的业绩走向会如何呢?从上半年的表现来看,还是有一定助力的。今年上半年,优必选业绩有大幅改善,一方面亏损额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另一方面营收同比增长27.5%,毛利同比增长17.3%。
“现在人形机器人还处于从实验室到商业应用的爬坡阶段,所以这个过程不管是采购成本、渠道营销成本还是研发成本,都是非常高的,实现盈利并不容易,所以这也考验企业后续产品的持续创新能力和融资能力。”张毅对本报记者说。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