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由重庆三界元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重庆生物医药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主办的生物医学新技术交流暨技术许可转化活动在巴南区举行。活动旨在落实《重庆市全链条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推进院企协同创新,打造重庆创面细胞治疗技术平台。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与三界元生物签订成果转化合作协议,以西南医院詹日兴教授团队“一种细胞膜片的制备方法及应用”专利为核心技术,围绕创面修复领域的临床痛点,联合开展自体组织工程皮肤研发与创面细胞治疗技术体系构建。
![]()
据了解,创面修复是指对各种难愈性创面进行治疗,涵盖慢性创面(如糖尿病足、压疮)和急性创面(如烧烫伤、冻伤),以及术后伤口感染等复杂情况。目前,创面修复治疗存在供区取材难、二次创伤大、瘢痕形成率高、常规细胞治疗制备效率低、生物相容性差、临床适配性不足等瓶颈问题。
三界元生物将通过院企合作,将其首席科学家、欧洲医学科学院殷勤伟院士研发的细胞培养基与詹日兴教授的授权专利技术进行结合,加快突破相关技术难关。预计将使细胞膜片制备周期缩短40%,大幅降低体外培养时间;与自体组织契合度达100%,显著减少免疫排斥风险;适配多种创面类型,实现“精准修复、减少瘢痕”的临床目标,有效突破创面修复细胞制备效率、生物相容性及临床适配性“三大痛点”。
项目在重庆国际生物城产业化后,预计每年可惠及数万名烧伤、慢性溃疡等创面患者,将难愈性创面愈合周期缩短30%以上,降低治疗成本50%。
“医院将与三界元共建技术转化平台,加快临床试验与产业化,力争让合作项目成为全国首个规模化应用的创面修复细胞治疗技术项目。”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廖通权表示。
![]()
据悉,殷勤伟院士研发的细胞培养基通过精准配比生长因子、胶原蛋白等成分,模拟体内微环境,大幅提高了干细胞扩增效率与成活率,细胞成活率可达95%以上,干细胞体外扩增周期缩短30%,为细胞膜片规模化制备提供了稳定支撑,有望实现关键原材料国产替代,帮助下游企业降低30%以上生产成本。
“公司将组建专项技术转化团队,以殷勤伟院士为担纲,投入最优资源搭建产业化平台,攻克规模化生产、质量精准控制等关键环节,推动创面修复细胞治疗产品规模化,让技术成果快速从实验室走向临床一线,惠及广大患者。”三界元生物董事长卢小平表示。
活动期间还举行自体组织工程皮肤与创面细胞治疗技术体系技术许可转化成果交接仪式、专家主旨交流等活动,殷勤伟院士分享“细胞治疗新型医药新材料开发新突破、新技术”,詹日兴教授分享“皮肤细胞治疗、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
上游新闻 谭柯 实习生 张一诺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