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夯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物质技术基础的重要举措,更是必然趋势。
观势者明,析势者智,顺势者成。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走进区域重大战略覆盖的重点城市,寻找中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熠熠生辉的亮点,开启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数字化深调研第3季活动——今年5月至8月,羊城晚报携手全国多家媒体开展新质生产力全国行,通过深度调研报道为读者呈现科技创新潮涌,产业迭代风起,数智化动能澎湃的新质生产力“焕新”图景。
在安徽巡鹰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巡鹰新能源”)的展厅内,羊城晚报采访团们看到了智慧能源管理的全流程。这家以“新能源产业后市场的探索者与引领者”为定位的公司,真的在践行着自己的使命。在合肥,走进巡鹰新能源,羊城晚报与新安晚报共同深入科创和产业一线,探寻其构建新质生产力的“秘笈”。
抢抓机遇布局,补链、强链新能源赛道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白名单企业、安徽省绿色工厂、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区域中心企业……巡鹰新能源身上挂着的牌子很多,在公司董事长褚兵的心目中,巡鹰新能源是一家深耕新能源产业后市场的集团化公司。
细挑、装配、集成、组装、测试、包装……在位于合肥市新站高新区的巡鹰新能源生产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一派繁忙景象。
随着“十城千辆”电动汽车示范应用工程的启动,属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时代开始来临。巡鹰新能源紧抓机遇,2013年,正式切入到新能源赛道。
“善于发现机遇、顺势而为”,是巡鹰新能源保持持续进阶的法宝。2018年,第一波动力电池退役潮开始,巡鹰新能源早前一年就已经切入到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2024年,第二波动力电池退役潮开始,巡鹰新能源早2年就开始布局汽车级动力电池、储能系统及后端施法材料再生板块,完成了全产业链补链、强链。
2023年,巡鹰新能源启动年产20万吨的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循环利用项目,同年,巡鹰出行智能换电项目落地,其运营数据在不到一年间已达行业领先水平。巡鹰新能源持续创新商业模式,从一家做产品的公司,迭代成一个做产业链的公司,已全面完成后市场全产业链布局。
“服务第一、效率为王、成本制胜是巡鹰的三大经营关键点。”褚兵说。
做合肥新能源产业蓝图中的关键一环
新能源后市场全产业链布局,是巡鹰新能源对外一直传递的信号。
如果把电芯作为新能源前、后市场的分割节点,那么专注后端的一整个产业链闭环便可称之为后市场。通过动力电池、储能系统、梯次利用、材料循环、智能换电等核心业务板块,巡鹰新能源在新能源领域率先形成电池“资源—材料—应用—回收—梯次利用—循环利用”闭环技术体系。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内部也在发生剧烈变化,产业分化进程加剧,动力与储能电池产业步入新一轮残酷竞争与洗牌周期。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褚兵认为,整个新能源产业是长链条,若只做一个板块或环节的话,可能对未来企业竞争和产业发展不利。基于此,巡鹰新能源形成了“产业+市场+资本+数字化”的“3+1”体系化解决方案。
具体来看,包括在产业端向上下游合作伙伴开放所有的设备、产线、技术等,如动力电池系统集成及应用、电池的梯次利用以及回收等等;在市场端向上下游提供更多的应用场景等。“产业端离不开资本端的推动,所以解决方案中配套有电池资产服务、金融服务等。”褚兵表示,数字化其实是一种辅助工具,通过智能物联网(AIoT)+区块链结合的方式,实现设备数据可信上链,打造新能源设备区块链平台。
依托于安徽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起步早、速度快的优势,尤其是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的完善,使得巡鹰新能源得以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
此前接受采访时,褚兵曾表示,2024年锂电行业依然充满希望与挑战,作为一个有耐心的长期主义者,他将带领巡鹰加快创新,扎扎实实、心无旁骛地做好每一件事。
巡鹰新能源正在全力打造一个高产值、高增长、高效益、强拉动的区域产业平台——城市级电池资产管理平台,该平台致力于实现不同城市区域内的新能源产业建链、补链、强链、延链,推动城市新兴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使电池资产价值最大化。
文丨记者 杭莹
图丨记者 李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