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财经】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4月份中国新能源车市的恢复速度并不如预期,价格战和消费者观望情绪导致市场热度下降。尽管车企频繁调整价格和优惠政策,但似乎并未能有效刺激终端需求的增长。根据乘联会的数据,4月份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销量约为160.0万辆,同比下降1.5%,环比下降5.3%。新能源汽车零售量预计达到72.0万辆,同比增长37.1%,但环比3月份基本持平。
在新势力车企中,蔚来汽车表现突出,逆势增长,而其他新势力车企虽然同比增速较高,但环比增速放缓,部分品牌甚至出现负增长。例如,问界汽车同比增速高达929.4%,但4月新问界M7的交付量仅为1.1万辆,环比增速为-20.9%,显示出市场竞争激烈。
小米汽车作为新势力中的一员,凭借小米SU7单款车型的强劲表现,月交付量达到7058辆,展现了雷军营销策略的成效。然而,小鹏汽车的情况则不那么乐观,4月份交付量仍未突破万辆,不足去年高峰时期的一半,新上市车型的热卖保鲜期过短,成为小鹏汽车面临的问题。
理想汽车虽然在4月份重新夺回新势力销冠,但与问界的差距仅有几百台。理想L6上市16天,累计订单已突破3万台,后续如何保证车辆的正常交付和提高产能,成为理想汽车维持增长的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新势力车企正面临传统车企新品牌的激烈竞争。4月份新势力交付量超万辆的车企有4家,而传统车企新品牌则有6家。广汽埃安即使在销量走低的4月份,单月交付量也高于理想汽车。
吉利旗下的极氪品牌在4月份的交付量同比增速99%,环比增速23.65%,达到16089辆,刷新了历史新高。长安旗下的深蓝和阿维塔在今年前4个月的销量也在持续增长,阿维塔连续两个月交付超过5000辆,成绩达到合规线。
然而,从整体来看,多家新势力和传统车企新品牌在今年前4个月的交付量不足年度销售任务的20%,这意味着后8个月每月都需要完成年度销售任务的10%以上,面临重大销售压力。
在这种背景下,新能源厂商需要通过多品牌战略、出海战略、价格和营销等组合战略来获取新的增长点。今年下半年,新能源车市可能会迎来新的竞争高度。
新势力的迅速崛起和出海战略面临不确定性,国产新能源汽车的综合竞争力提高,使得国内消费者更加青睐国产新能源车型。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和出口出现停滞,中国作为特斯拉全球第二大市场,直接影响了其全球交付量。
跨国汽车厂商寻求与中国本土厂商合作,如丰田与腾讯的战略合作,日产与百度的合作,本田新电动品牌烨的GT概念车采用中国技术等。德国大众汽车也在加速中国市场的投资,与地平线机器人成立合资公司,向小鹏汽车投资,与中科创达合作等。
海外消费者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印象正在改观,欧洲汽车网站Carwow的数据显示,德国消费者不考虑接受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新势力和传统车企新品牌出海时,需要应对不断升级的贸易战和政策变化。
智驾技术正成为带动销量增长的关键。中国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预计,到2025年L2-L3级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将占总销量超过50%,并在特定场景实现L4级车辆的商业应用。特斯拉CEO马斯克访华后,特斯拉中国官网对FSD技术的推出时间进行了更新,并与百度达成更深度的合作。
特斯拉进行重大调整,裁撤超充团队和新产品团队,暂缓慢充网络布局。马斯克宣布将投入百亿美元开发自驾AI训练及推论,以应对同行的竞争。特斯拉能否继续在中国市场发挥“鲶鱼效应”仍有待观察,但新能源厂商需要提前应对特斯拉FSD的冲击。
性价比策略可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但同时也考验新能源厂商的产能、资金、营销、服务、售后等综合能力。新势力和传统车企新品牌需要在内卷加剧的市场中找到差异化的打法,如蔚来的换电联盟、Bass方案和创新式服务,零跑的产品定义和市场应对等。
在新能源汽车的长期竞争中,新能源厂商高层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迷失自我。随着新能源汽车淘汰赛的打响,未来市场将如何发展,哪些品牌能够脱颖而出,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