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远说:楼市很重要,不信就死给你看。
我们当然知道楼市很重要,而且,也很清楚,楼市不会死给马光远看。问题是,它一直趴在地板上反复摩擦,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又如何让楼市走出困境?
姚洋说:唯一的选择是征收房地产税。
姚院长的意思是说房地产销量上不去,那干脆不指望了。现在房子居民部分的总资产高达300万亿,征2%,GDP和财政收入都没问题了。其实,没那么简单,按国际惯例,实际征收的范围在50%左右,税率在1%左右;真要征收,房地产税抵不上财政每年收取的土地出让金。
更重要的,征收房地产税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改善业主的城市环境,还是去填地方财政收支上巨大的窟窿,姚院长是后者,出发点就是错的。所以,房子的问题,还是要从销量上想办法。
姚洋后来又换了个唯一:救市的唯一选择是降价,降到40-50%,我就不信卖不出去。这倒是,降到大葱价,我坚持一周不吃大葱,也去买一套。能降50%吗?马光远的回答是:一些不懂房地产的知名学者,对着记者张口就来;房价高不高,这个问题很复杂。
怎么个复杂,马先生不说了。
其实,一点也不复杂。房价能不能大降50%,取决于财政,因为决定房价高低的首先是土地价格,土地价格下来了,房价成本也就下来了。
土地出让金对房价的影响有多大?
要占到房价的60%,如果这一块能去掉,降50%完全不是问题,问题是这一部分万万也去不掉,因为,各地方财政第年全指着这笔土地出让金了,哪个城市地价高,哪个城市就富有,杭州这样的城市对房地产的依赖度到了100%,全国各城市总体的依赖度也高达50%以上,这决定了,政策不太可能允许房价大跌,那等于自断财路。
问题是政策可以限跌,可以保交付,可以决定供应端,但是,决定不了需求端,盖房卖地政策说了算,买房子老百姓说了算。
现在又是一个什么情况?
半年的销量不5亿平方,相比2021年销量的天花板18亿平方米,差了40%以上,与之正相关的是土地出让金,半年只有1.5万亿,相比2021年土地出让金的天花板8万亿,肯定是要腰斩了。实际情况是买涨不买跌,下降的趋势没有结束。
供求关系没有得到平衡,相反,在继续扩大。
下半年会出大招吗?
能出的早出了,最大的招就是不允许大跌。用高负债支撑住流动性,现在三、四线城市已经顾不上了,一、二线城市跌幅超过30%,政府坚决收购。
这就又有了一个新问题,背债收购,如果完美执行,大概率是斩断了继续大跌的预期,但怎么化债务?政府的选择是主动通胀,实现报告3%的弱通胀,与刚需进行一场时间换空间的龟兔赛跑,通过十年3%的通用叠加,稀释债务,也考验一下投资人,是忍受货币贬值,还是去买入重资产。
谁是龟,谁是兔?大家看清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