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开幕在即的成都车展将会有哪些看点,是新车、新技术还是某些面孔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赵静 天和Auto 时间:2024-08-29 12:07:07

8月30日,成都车展将要开幕。

此次展馆共计布置了12个展厅和1个室外活动区,规模相当大;并且参展车辆超过1600辆,其中有多少新能源汽车占比依旧很高,但是燃油车阵营也不容小觑。但是在相关的话题讨论中却出现了很奇怪的现象,有一些汽车爱好者的关注点并不是某些品牌和具体车辆,而是关注此次车展会出现“哪些老面孔”——谁会成为本年度成都车展的“Super star!”会是谁呢?

且不论会是谁,现在真需要想一想车展的意义是什么了。

关注焦点的变化

举办车展的核心意义是展示汽车当前和未来,要看当前的技术和设计理念,要看未来的技术与产业发展趋势。车企通过车展可以展示出新技术产品,通过这个舞台可以吸引更多的关注和订单;汽车爱好者通过车展可以对当前和未来进行真实的、合理的和主观的分析与判断,以规划购车或换车。重点是通过车展可以让车企和用户进行最直接的交流,这对于一些汽车用户而言可能是为数不多的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与渠道。

可以说车展是非常有意义的,它不仅是一场展览会,同时还是一个互动与交流的平台。

可是车展出现了一些变化,曾经的汽车爱好者往往很珍惜参展机会,会端着各种拍摄设备对着自己感兴趣的车辆;也会通过展台的工作人员获取最新的信息,这是一次成长的机会。而一段时间内,车展成为了模特走秀的平台,甚至于有些汽车爱好者撑起为“肉展”——低俗营销污染了展台。

车展在这个阶段里丢失了大量的真实车主,许多全家去看展的人总会考虑到对少年儿童的影响。

现在的车展逐渐回归正轨,低俗展销逐渐离开了展台,可是又出现了一种怪异的现象。

车展的主角是车企、参展的选手是汽车,软实力自然是展示的各类技术——车展是“技术角斗场!”而现在逐渐演变成“营销角斗场。”真正值得展现的技术内容往往一笔带过,更多的话题是围绕着某些汽车领域里的Super star的“个人秀!”拼的不再是技术实力,而是各家台柱子的口条。如果这些争论依然是围绕技术那自然是值得关注与分析的,可是许多话题已然不再围绕技术而在围绕一些云里雾里的理念,甚至是围绕这些台柱子的个人魅力。这样的车展依然不是汽车的秀场,完全Super Star的口舌之争,显得很是滑稽。

车媒成为参展生力军

真正去看展的个人汽车爱好者有多少?

似乎更多是车媒。

并且现在还有一些业内或业外的顶流明星企业家也来掺上一脚,且在汽车领域里也能轻松成为顶流,毕竟自带流量光环。于是这样的角色成为了车展的关注焦点,可正如某些知名圈内人士所讲:一个连脚都没有资格放在油门上的人也去评车!实在是滑稽。然而在人们习惯于关注顶流和相信顶流的碎片信息的阶段里,就是这样的业外顶流也能够成为一场大型车展的焦点。

车展、车企、车媒,一条线拉开究竟能展示出哪些内容,其展示的内容又是否是汽车消费者们真正想要看到的内容——这两个问题值得研究。如果此次成都车展最终再次成为少数Super star的秀场,上演着你来我家做做客、我去你家串串门的虚情假意,把拙劣的演技当成真诚筹码的桥段,那么未来的车展所能起到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弱。

那么作为汽车爱好者的你我,究竟想要看什么呢?

文末讲讲个人观点,期望看到的有:

新车 新车售价 新技术 新设计 储备技术预告

这就足够了。

不要“卖关子”、不要“挤牙膏”、无需“个人秀”,作为汽车用户无所谓车辆的品牌,更无所谓车辆是由谁来主导研发;汽车消费者只需要高性价比或高品质的产品,任何品牌故事都应基于这样的汽车产品。如果反其道行之,将品牌故事纯粹基于故事或某些个人IP,那么这种脱离用户实际需求的虚假热度的降温速度也会超出想象的快。

那是那句话:

汽车产业是工业的基石,汽车产业应当脚踏实地,汽车产业不应该娱乐化,汽车领域不需要那么多的“热搜”。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