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1000亿元!央行买卖国债,什么信号?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吴俊 中国商报 时间:2024-08-31 17:12:47

1000亿元,央行开始买卖国债了。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8月30日消息,为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相关要求,8月人民银行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买入短期限国债并卖出长期限国债,全月净买入债券面值为1000亿元。

01

央行下场买卖国债

此前,央行官网上线“公开市场国债买卖业务公告”专栏,再次释放买卖国债的信号。8月30日,上述央行公告专栏出现第一次更新。央行称,8月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全月净买入债券面值为1000亿元。

有分析认为,从今年开始,国内印钞方式将逐步过渡到央行买国债。通过央行买国债,增量的基础货币将直达财政,支撑经济发展。

国盛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杨业伟表示,央行净买入1000亿元国债的规模,从流动性角度来看即投放1000亿元中长期流动性,在不降准的背景下,客观上起到补充中长期流动性的作用。

华泰证券认为,如果央行将国债操作纳入常规工具箱,将有助于平滑货币政策操作、加强财政和货币政策协调以及推动市场的长期发展。

02

买卖国债并非QE

需要关注的是,把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并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QE)。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此前表示,一些发达经济体央行在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用尽的情况下,被迫大规模单向买入国债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我国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我国央行买卖国债与其他国家央行的量化宽松操作是截然不同的。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买卖国债本质上只是一种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工具,央行会根据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操作方式来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央行操作国债的行为并不是QE或现代货币理论(MMT)的直接体现,而是其货币政策工具的一部分,旨在维护市场流动性和金融稳定。因此,不能简单地通过购买国债与否来划定是否为QE乃至MMT。

今年以来,央行多次公开提及对长期收益率的关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此前表示:“当前特别是要关注一些非银主体大量持有中长期债券的期限错配和利率风险,保持正常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保持市场对投资的正向激励作用”“把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是将其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既有买也有卖,与其他工具综合搭配,共同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

03

释放多重信号

有分析认为,央行此举释放了多重信号,既有利于维护国债收益率曲线的稳定性,也体现了央行对短期和长期经济前景的态度。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发布的报告认为,过低的短期国债占比一定程度上影响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效率,因此,在当前尚存相当规模发债空间的情况下,决策者可以根据目标,相机扩大超长期国债和短期国债的占比。建议“短期多发(买)长,长期多发(买)短”。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8月净买入1000亿元国债相当于净投放流动性,有效支持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买入短期并卖出长期国债,有利于维持斜向上的收益率曲线,稳定金融市场运行,防范金融风险。

“在未进行降准的情况下,将央行买卖国债作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有积极意义,传递出货币政策加大力度支持稳增长、扩内需的明确信号。”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

来源丨微信综合自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中国证券报、经济参考报

责编丨白雅琦

校对丨张斌

审核丨彭婷婷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