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9月13日讯(记者 杜方奇)9月12日,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加大高成长企业培育力度 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新闻发布会,市中区工信局运行办副主任王文彬就市中区在贯彻落实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工作回答记者提问。
王文彬说,积极推进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工作,对进一步提升企业和产品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影响力,增加企业和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推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制造强国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制造业单项冠军申报门槛相对较高,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要求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3且全省第1位;创新能力强,重视研发投入,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企业近3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4亿元及以上,工信部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工信厅认定的专精特新企业,近3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2亿元以上的,优先推荐。目前全区共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及企业3家,特别是泰和科技,率先打破了全市在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荣誉领域的空白,并于去年通过国家复核。
一是把握关键要素,明确培育基本盘。全面梳理主要行业龙头企业,紧密关注营收规模、产品市场占有率及创新能力等关键要求,定期更新完善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库,摸清制造业单项冠军潜力企业底数,确定培育主体时序优先级。
二是加强鼓励支持,增强企业申报积极性。增进对企交流效力,鼓励引导工业企业提技术、增产能、扩市场、强效益,提升企业申报信心和底气。强化政策正向诱导,优先保障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高成长型企业发展,认真配合落实市对首次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分别给予 100 万元、50 万元奖励的激励政策,使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真正享受到政策实惠。
三是做好跟踪指导,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重点跟进制造业单项冠军潜力企业发展状况,全力优化服务水平,积极加强要素保障,真心助企排忧解难,指导制造业单项冠军潜力企业对标行业领军企业,加强研发创新支撑,挖掘内外市场需求,不断增强产品竞争优势,从而提升企业的专业化、精深化、创新性、高效性发展,逐渐带动全区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