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面镜子,时间最能够说明一切。
之前在互联网上,大家对特斯拉的意见特别大,有人说特斯拉的哨兵模式。
会让大数据泄露,有安全隐患,有些高速还不让特斯拉行驶,可是后来情况发生了改变,江苏带头采购特斯拉,当时的网友们在互联网上吵翻了天,之前对特斯拉指指点点,结果人家当地带头采购特斯拉,这件事情又该怎么说?
当然了,我觉得很多事情最后都变得特别的模糊,好像成为了一个朝令夕改,就像电动车一样。
可以销售,可以生产,可是等到老百姓买了之后,又是查头盔,又是查脚踏板,这就让人感到无法理解。
这两天媒体通报了一个新闻,也特别的简单,浙江多地出台了这样一条消息,禁止新能源车进入地下车库。
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这样的消息,其实我在互联网上搜索了一下,这不单是一个地方,包括杭州,包括宁波,一些地下车库都不让新能源车停放了,给出的理由特别的简单。
害怕引起火灾,害怕电池起火,害怕难以扑灭,有安全隐患。
这件事情应该怎么理解呢?
我相信任何一个产品都有安全隐患,即便是人走在大街上,也有隐患,也有危险,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有些事情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一边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一边很多地下车库又不让新能源汽车停放,这就让人想不通,就像引进特斯拉可以销售。
可以生产,但有些高速不让特斯拉上路,虽然后面做了改变,但依然阻挡不住网友们的质疑,电池的安全问题,也是在互联网上讨论的话题,直到最后也没有讨论出来一个结果,如果是一些企业这么做。
那么可以理解,因为企业的内部完全可以自己管理,别人不愿意你来停车,那是一个没有办法,可是地方带头这样做,那就让人想不通。
现在大家也清楚,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在逐步的加大,而且这种势头一直在增加,目前很多火灾的事件都是由电动车或者新能源汽车自燃引发的,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是不是应该从源头抓起?
对生产汽车的厂家质量要求更严格,对场地的基础设施多方面的检查,消防能要过关。
现在的问题是,很多地方消防过关了,检查过关了,商家也过关了,好不容易消费者花了钱买了一辆新能源汽车,结果却不让消费者去停车,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道理,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不对。
辛辛苦苦花钱买了车位,买了新能源汽车,到最后因为一句话却不能够停了,这种情况消费者想不通,不能出了问题就让消费者承担,那么企业和当地为什么不想出解决的办法?
而且换一个角度看新能源汽车着火的问题,这要结合多种原因,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概括的,也并不是新能源汽车一充电就会着火。
这种论调是脱离现实因素的,既然可以销售,可以生产,那么无论从技术方面还是消费者保障权益的方面,买到车就应该享受同等的待遇,要么就是明文通知禁止停放,要么就不应该,有些地方可以停,有些地方不可以停。
而且多地的情况还完全不一样,这就形成了一个极端的变化,在宁波不能够停地下车库,跑到河南又能停了,这让消费者心里面怎么想?
有人带头就会有人跟进,这是大家能够理解的。
同时我也看到其他地方也有相同的情况。
广州也有网友发文,也有一些地方禁止新能源去停地下车库了,我看到有网友出主意,比如说进行一个区域隔离,有专门油车停放的地方,有专门新能源车停放的地方。
当然了,网友出的一些想法。
所以我不知道大家怎么想,我想到另外一件事情,在马路上不能乱停车,划了车位就可以停车,这种逻辑是相同的,好像事情越发展越朝着其他地方去推进,这是很多网友不愿意看到的。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看,地下车库有担忧,那么街道上、居民楼、胡同口难道就没有担忧吗?
消防的问题,安全的问题。
重心要在预防,要有检查,要有基础设施,归根结底,大家不能因噎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