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危急情况下无线广播不可取代,汽车要强制安装收音机吗?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钟景轩 北京交通广播 时间:2024-09-26 12:50:38

导 读

日前,《车载无线广播接收系统》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公开征集意见。无线广播是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公益性、应急性、普遍性的特点,既是传递权威声音和新闻资讯的重要传输方式,也是突发应急状态下确保民众迅速有效接收权威应急信息的重要基础设施。

前不久,台风“摩羯”过境海南,造成部分地区断网,不受网络影响的无线广播就承担了关键信息传播作用。然而,随着车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很多车企却对车载无线广播接收系统进行了减配。那么,车载无线广播是否不可替代?汽车应该强制安装收音机吗?

传统车企基本还会搭载无线广播接收器,少数新能源车企保留了无线广播收听功能。

传统车载无线广播/图源网络

为什么如今许多车企会减配车载无线广播呢?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表示,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网络覆盖率和稳定性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习惯和依赖智能软件获取信息、娱乐消遣,再加上国家并没有强制要求车辆搭载无线广播,这些都影响了车企的选择。

钟师:厂家主要考虑的也不是成本问题,这个东西实际上成本不高,因为太传统,成本已压得很低了,对厂家来说不是一个负担,价格竞争也不在乎这一点。一个是法规没有明确规定,另一个厂家觉得现在人们都手机听歌、看电影了,他们认为车主没这个需求。新一代人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他们买了车以后也是按照手机模式去用,可能没这个习惯听广播。

消费者怎么看汽车上的无线广播功能呢?采访中,有市民表示,开车收听广播没有那么必要,有市民表示,是连网在线听广播还是无线电听广播,没有太大区别。

市民:一般我不开。

市民:这个功能也不用吧,没有了就不听了。

市民:全国各地除了深山老林里没有网,一般在城市,包括农村,这网是断不了的。

也有市民认为,车载无线广播功能应该保留。

市民:原来燃油车有的新能源车也应该有,开车偶尔也会听一下,不管有没有用,有比没有的好。

市民:我觉得在车上还是应该保留,虽然网络目前来看覆盖比较广泛,但是它的这个稳定性、便利性可能还是比广播要差一些。

新能源汽车常见中控屏幕/图源网络

采访中发现,大多数消费者往往只关注到无线广播的信息获取和娱乐陪伴功能,而并不了解无线广播的应急功能。实际上,无线广播接收系统在向驾乘人员主动发布突发自然灾害和其他安全信息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调频广播发射台的覆盖半径超过100公里,中波电台的覆盖距离可达上千公里,灾害发生时,广播发射台因为距离灾害区域较远,可以保证应急信息发布不中断。而通信网接收终端到基站的无线传输距离最多为几公里,灾害发生时驾乘人员与通信网基站同时遭受灾害影响的可能性极大,驾乘人员往往接收不到来自通信网的应急信息。因此,突发紧急情况下,车辆上的无线广播接收系统作用十分关键、不可取代。车评人王垠表示:

王垠:现在的情况确实越来越先进,但是大家可能没有考虑到应急的情况。实际上在灾害、极端危险发生的时候,咱们的广播模式、一些传统的保障模式是有必要的,尤其是跟应急灾害处置相关的。所以我觉得车企在可以的情况下,应该尽量保证这样一个模块存在,对消费者来说有好处。你可以不听,但是你关键时候需要用。

台风过后可能发生通信基站断服/图源网络

许多国家高度重视车载无线广播接收。欧盟2018年发布的《欧盟电子通信法规》要求,在欧盟市场上出售或出租的M类新车中集成的任何车载无线电接收器应包含数字音频广播功能。美国正在推进《AM每辆车法案》立项制定工作,计划在汽车上强制安装AM(调幅)广播接收模块。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介绍:

钟师:欧美还比较传统,不轻易丢车载收音机这个东西,一旦有点风吹草动都要听收音机。什么地方路不好了,地质灾害了或者天气变化了,刮台风了地震了,这时候他们的应急系统都跟传统传播方式搭配着来,传达信息特别快。主要还是要有救灾意识,万一有需要的时候,广播毕竟是很好的技术,虽然传统但经久耐用,不管怎么迭代,它有它的作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去年8月、今年5月先后出台通知、召开会议,提出加大无线广播接收终端普及力度,推动车载无线广播接收模块作为车辆基本配置,做到应配尽配。日前,《车载无线广播接收系统》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公开征集意见。车评人王垠认为,完全依靠市场选择并不能保证车载无线广播的普及率,从源头上做到应配尽配需要国家和行业推动。

王垠:现在车设计的比较集中化,这个模块它认为你可能很少听,直接用卫星信号或者以互联网节目的形式下载去听,可能效果会更好。车企更多从舒适性要求或者出行配置角度去考虑。现在硬要加回来,不太容易做到。应该从源头上,在标准上面,一开始就定出这样的标准,必须要有这个东西,可能会更好办一点。

内容 记者 路瑶

编辑:刘慧明

值班主编:彭菲

监制:赵鹏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