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国庆里的“辽河身影”

IP属地 北京 编辑:周琳 央广网 时间:2024-10-04 09:01:26

国庆长假期间,1000余名辽河油田外部市场项目管理部员工远离辽宁盘锦,奋战新疆、大庆、苏北,奋战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他们用默默的岗位奉献生动诠释着“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家”的石油精神,用岗位奋斗书写着辽河石油人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深热爱。

28人的岗位坚守

“现场巡检发现红1-34井功图显示异常。”9月30日晚20时45分,江苏海安,辽河外部市场浙油项目部值班调度员在生产群里发布一条工作动态。

在基地宿舍的值班干部沈大坤和采油队长熊叔兵看到消息后,穿好工服,一路小跑来到值班车前。

“这口井生产一直挺稳定。”他们在路上分析着油井情况。“一会儿先憋压看看。”

他们赶到红1-34井场,立即开展憋压作业。憋压10分钟后,井口压力上升缓慢,泵不能正常工作。

“明天组织洗井。”沈大坤立即给调度室打电话。同时,给各班组值班干部打电话,安排相关事宜。

10月1日一早,天刚蒙蒙亮,沈大坤带领着生产组、采油队、捞油队人员赶到红1-34井场。上午8时,所有施工前检查完毕,只听一声令下,洗井作业正式开始。

时钟的指针在一点点地跳动着,气温也一点点地涨到了一天的高点。十月的苏北,气温依然居高不下,再看现场的每个人,都已经是汗流浃背。

“洗井结束,洗井液30方,井口出液正常。”12时09分,经过四个多小时的奋战,洗井作业全部完成。

国庆节长假里,浙油项目组28名干部员工坚守在离家1500多公里的苏北油区,全力保障生产运行平稳,用“石油红”致敬“中国红”。

“辽河礼物”

“咱生产的气将通过管网输送到千家万户的灶台上,想想都骄傲!”话音刚落,突然不知谁的肚子发出了一阵咕咕声,引来现场一连串笑声。

10月1日晚11时,四川威远,还没有吃上晚饭的辽河外部市场西南项目部“自208场”场站站长魏思维和同事们,完成设备抢修准备返回驻地。这个国庆节,是魏思维参加工作10年来,第一次在异地他乡的岗位上度过。

随着辽河油田在西南区域市场业务扩展,今年4月,魏思维成为外闯队伍一员,来到了四川威远。8月份,项目部迎来了天然气回收加注项目——“自208”场站建设,他被委以站长一职。

为了加快项目投产,他和同事们开启了与火炉般夏天的竞赛,每个人的脸上都被晒暴了皮,终于以提前2天完成建设赢得了投产主动。

为了确保新站运行平稳,魏思维主动放弃“十一”轮休,坚守在岗位上。

10月1日下午4时,值班员工在巡检时突然发现发电机有异响,立即向站长魏思维报告。

“马上检修,尽快恢复运行!”魏思维组织技术人员排查发现发电机气阀损坏,立即组织维修。

此时阴了一天的天空飘起了细雨,仿佛在故意和他们捣乱。

经过连续5个多小时的抢修,晚上10时45分,发电机终于重新欢运行起来,再看魏思维他们,如同从水里捞出来一样,工服被汗水和雨水全部浸透。

守护“生命线”

“停下来、停下来!”10月3日,陕西渭南,正在进行巡线的辽河外部市场韩-渭-西煤层气管道运维项目员工、巡线队长李桥一边招着手,一边大声喊着向远处的旋耕机跑去。

一台旋耕机正在工作,而不远处的地下,埋着管输站的气管线和传输光缆,如果被割断,渭南分输站等几个分输站将被迫停运,将影响周边市县近百万户家庭的正常用气。

韩-渭-西煤层气管道跨越7个县区,服务于沿线近400万户家庭用气。为了确保国庆期间供气安全平稳,辽河外部市场项目管理部煤层气项目部组织员工加密巡检。

3日下午,巡线队长李桥按照巡检计划开始下午巡线。当巡至渭南市临渭区李家庄时,他突然发现不远处有一台旋耕机正在作业,心里“咯噔”一下:因为那片区域是管道和光缆的浅埋区。

原来,当地村民正在抢种冬小麦,看到有人叫停,立即围了上来,气势汹汹地质问李桥:“凭什么让停下来”。

“这片儿是输气主管道的浅埋区,地下不到半米还埋着光缆,你们这么耕地,会把光缆线破坏,会导致管道受损,输气中断。”李桥耐心地做着解释。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沟通,村民终于了解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将旋耕机驶出了管道浅埋区。

直到这时,李桥才安心地开始了下一站的巡检。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