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小米汽车产能规划曝光:2025年交付30万辆?!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柳晴雪 电动汽车观察家 时间:2024-10-18 11:13:18

某APP曝光的小米汽车供应链调研信息

事实上,订单积压过多是小米汽车推出首款产品以来一直面临的问题。

即便小米汽车两次做出了快速响应(一次是6月开启双班生产、一次是7月进行产线调优),但直到10月才将完成对SU7上市首批订单的生产、交付。

小米汽车一期工厂的规划产能为15万辆/年,即1.25万辆/月。相比之下,目前2万辆/月的排产似乎已经是小米汽车一期工厂的极限。

按照小米汽车11、12月月均生产2.2万辆的目标计算,明年一年满打满算也才能生产26万辆汽车。

而小米SUV产品已经推出,恐怕会复刻小米SU7一车难求的火爆场面。如此看来,该供应商对于产能和交付的担心,不无道理。

不过虽然产能是预期之内仍会存在的问题,但该供应商仍给出了全年30万辆的交付预期,这也意味着或许2025年某(几)个时间点,小米汽车还会针对自己的工厂产线进行调优升级。

针对明年的排产目标,我们也询问了某家小米汽车供应链中的企业,得到的答复为:“小米汽车内部的2025年排产交付预期在30万辆之上,40万辆以下。”

乍一看,小米汽车是对自己的提产能力过于自信了。

但不要忘了,小米汽车明年还会有一座二期工厂会投产。

小米二期工厂已完成结构封顶

小米一期工厂于2022年4月破土动工,2023年6月通过验收。以此计算,小米二期工厂也将于2025年9月通过验收。

不过相信有了一期工厂的施工经验,以及如今从拿地、破土动工,到完成结构封顶仅2个月的时间,小米汽车二期工厂的建设速度会比一期工厂更快一些。

即便算上通过验收后的产线调试环节,可能在明年年中左右,小米二期工厂也能大规模投产了,按照其规划年产能的一半(7.5万辆)计算,也能助力小米汽车完成30万辆以上的交付了。

02

小米SUV,能卖那么多吗?

第一年销量10万辆是板上钉钉了,第二年销量就要涨3倍?

小米的胃口是不是太大了?对自己的预期是不是太高了?

在小米SU7横空出世之前,也没人能预见到这款主打性能的纯电轿跑车型能在极致内卷的车圈内,疯狂揽获订单。

这其中,不可否认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小米集团和雷军的光环太过耀眼,甚至致使很多此前对汽车都不感兴趣的消费者下定。

但另外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在发布半年后,小米SU7还能保持4000-6000辆/周的订单增速。

车fans创始人孙少军在其微博透露的数据显示,理想汽车全系五款车型(包括L系列四款以及MEGA)的同期锁单量在1.4万辆左右,而近期的黑马零跑全系五款车型的锁单量在万辆以上。

相比之下,小米SU7的锁单量并不逊色,其吸金能力可见一斑。

初期的爆单可能是归功于产品的营销工作做得好,但一款产品上市一段时间后,在订单库存过多的前提下还能保持这样的订单增速,只能说明这款产品在硬实力方面(续航、性能、外观、智能化等)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小米SU7在消费者口碑方面的积累,恰恰能够配合雷军的光环,进一步在上市初期放大小米SUV产品的影响力。

雷军在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演讲

在叠加上SUV产品向来是比轿跑产品更受欢迎的车型,或许等到小米SUV产品上市时,其初期的订单规模或许比SU7还要多。

另外,就在10月17日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雷军还透露即将公布小米汽车在智能驾驶方面的新突破。这或许与基于端到端技术的城市领航辅助驾驶功能有关。

并且,雷军还表示:“有些功能件没必要重复投资,比如后排屏。我们倡导一些零部件的共享共建。这一提议已经收到一些同行友商的支持,很快我们也会公布合作进展。”

小米SUV测试车

别看雷军透露的信息很少,但对于小米汽车接下来的产品规划都很重要。智能驾驶领域的新突破、新技术毫无疑问也将进一步提升小米SUV的竞争力。

而一些零部件的共享共建,则有助于小米汽车的成本管控,进而在定价上利好消费者。

以上种种,便是为何小米有信心在2025年规划接近40万辆年销规模的原因,也是其必须进一步加速提升产能的原因。

回顾小米SU7的交付历程:4月份完成7058辆交付,5月份实现交付8630台,6月便实现了交付破万。并且,按照小米汽车自己的规划,有希望在11月,即开启交付的第8个月实现交付破10万。

而有了小米SU7的经验,小米SUV产品实现首个月交付破万,累计月交付破10万又需要多久呢?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