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房地产 » 正文

干成新的“独角兽”、“静默化债”;四川各地首富今年过得咋样?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任飞扬 科创四川 时间:2025-01-03 14:16:27

2024年,四川“首富”们过得咋样?曾经的中国首富、四川首富刘永好家族背靠新希望集团今年又“干出”一家超级独角兽;四川光伏首富刘汉元家族面临产业“内卷”“二代接班”后正在带着通威股份加速狂奔寻求突破;科创板首富、四川药企首富朱义的2024年是收获之年,带领公司冲刺“A+H”,谋求新发展。川内德阳、雅安首富今年辉煌依旧!然而几家欢喜,几家愁,今年同样有首富“焦烂了额头”,曾经的中国矿业首富刘沧龙身陷纠纷,产业已被重组;四川曾经的“地产一哥”杨铿也在2024年失去音讯……

高歌猛进的“首富们”:

稳坐泰山与新锐崛起

说起川内“首富”,不难发现有几个人始终“稳坐泰山”。刘永好家族背靠新希望,多年占据四川首富之位,甚至还问鼎过中国首富;刘汉元、管亚梅夫妇则借着新能源的“东风”,在2022年起财富身家超过刘永好家族,成为新一任的四川首富;郎酒掌舵人汪俊林今年身家达590亿元,成为中国白酒行业首富;蒋卫平家族的天齐锂业为新能源产业链的原材料供应企业,也曾为钴锂行业首富。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稳坐泰山”的四川“首富”们,目前基本面临新旧传承、“二代接班”的局面。

中国、四川前首富,四川饲料大王刘永好,2024年和其女儿刘畅父女联手干成一件大事——新希望集团旗下消费产业投资控股平台鲜生活冷链获得B+轮数亿元融资,成为超级独角兽。同时,2024年也是新希望“二代接班”的第11年,“创二代”刘畅在接棒之前也曾尝试过多种人生,当过歌手也开店卖过饰品,最终在2013年正式执政执掌新希望。去年,受到“最强猪周期”的影响,作为行业龙头的新希望在去年年底股价缩水,新希望面临着“生存之战”,进行了73.5亿元的定增计划。今年,打赢“生存之战”的刘畅,将新希望整体扭亏为盈,前三季度赚了1.53亿元!

图源:公众号

作为2024年四川首富的刘汉元、管亚梅夫妇,目前同样已经退居二线。从饲料龙头转型到四川千亿光伏龙头的通威股份,在去年迎来了“二代接班”。1989年出生的刘舒琪,目前正在带着通威股份加速狂奔,虽然面临着光伏产业“内卷”“低迷”的重重困难,通威的庞大产能及债务也有一定压力,但若成功扭转颓势,刘舒琪或可在光伏史上书写下极其辉煌的一笔。

图源:通威集团微信公众号

除了上述两家川内“巨无霸”富豪的企业外,其余也有不少川内富豪家的企业也完成了“新老交接”。

2015年9月科伦药业刘革新之子刘思川正式接过公司总经理一职;2023年8月,中国白酒首富、郎酒股份有限公司汪俊林之子任郎酒股份公司总经理。2024年4月,曾经的天齐锂业召开董事会,蒋卫平之女蒋安琪被选举为公司董事长,正式接棒……

自古创业不易,守业难!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二代”们,不仅顶着接班人的种种光环,更背负着沉甸甸的责任,未来“二代”们是否能接替父母成为新一任的川内富豪,我们也将持续关注!

说完“稳坐泰山”的老牌富豪,再来关注近两年来逐渐崛起的“新锐巨头”。

2024年,是科创板首富百利天恒董事长朱义的收获之年。从大学老师到上市公司老总,朱义用了几十年时间,逐步从做仿制药转型为做创新药,在创新药的研制、开发阶段,百利天恒的研发投入逐年攀升,不仅烧钱,更费时费精力。顶着2021年至2023年,三年公司连续亏损的压力,朱义在2023年末终于尝到了“果实”——将BL-B01D1项目授予百时美施贵宝(BMS),后者支付8亿美元预付款,潜在总交易额最高可达84亿美元。朱义也随之身价猛涨,被媒体冠以“科创板首富”称号。

朱义照片 图源:百利天恒官网

今年朱义带领公司冲刺“A+H”,谋求新发展的同时,自己的身价也高达510亿元,登上了四川十大富豪排行榜。

德阳首富“深度绑定”国资?

70岁雅安首富深耕基因治疗赛道

说起四川“首富”,四川各地市的“首富”同样值得关注。四川的地方“首富”中,有2位也常年进入四川十大富豪之列。一位是德阳“首富”李家权,一位是雅安“首富”柯尊洪(仅以企业家对应的出生籍贯地作为唯一判定标准)。

图源:龙蟒集团微信公众号

李家权是龙蟒集团创始人,2024年李家权家族以100亿元的身价位居本次胡润百富榜第585名,同时也是德阳“首富”。

1963年,李家权出生于德阳绵竹市。1985年,他在老家绵竹开了一家生产纯碱的家庭式小作坊,这是龙蟒集团最初的雏形。在后续发展中,李家权出资收购了德阳市磷化工总厂,后又进军钛白粉行业,很快就成为业内的龙头企业。

2016年,李家权将龙蟒集团出售给了河南佰利联集团,双方合并为如今的龙佰集团,在本宗交易中,李家权通过出让股份获利百亿。

2020年,李家权又出卖龙蟒大地100%的股权给三泰控股(川发龙蟒的前身),获得资金35.57亿元。

通过这两次的出售出卖,李家权获利大量资金,同时也实现了两家企业的“曲线上市”。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李家权仍为国资控股企业川发龙蟒的大股东,持股比例高达16.67%。

图源:天眼查截图

李家权的故事是白手起家创立企业,而雅安“首富”柯尊洪则是科班出身,一路稳扎稳打坐稳了雅安“首富”的位置。

2024年,柯尊洪家族评价105亿元的财富,在胡润百富榜上排名第494位,同时也是雅安“首富”。

1954年在四川雅安出生的柯尊洪,早年曾在部队当兵,退役后的他,进入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学习,并在毕业后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在从事科研期间,柯尊洪发现当时我国的药企几乎都在做仿制药,而创新药只能通过进口的方式获取,十分被动。从那时开始,柯尊洪萌生了做创新药的想法。

图源:成都科协

1992年,还是一名医院药剂科工作人员的柯尊洪被派往海南曼克星制药厂担任总经理,在此期间积累了丰富的制药经验。两年后,柯尊洪自立门户创立了成都康弘药业集团。

凭借柯尊洪对医药行业的深入理解和前瞻性的商业眼光,康弘药业也在后来几年迅速发展壮大,成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目前康弘药业,已经形成生、中、化三箭齐发的发展格局,并在积极布局全球前沿技术领域,已经取得了瞩目成就。2024年上半年,康弘药业的基因治疗产品KH658相关研究成果获自然(Nature)子刊杂志接收,5项研究成果也同时2024年美国ARVO和ASGCT会议亮相。

昔日两大明星四川“首富”

一位被限高,一位“化债静默”

有人欢喜有人愁,2024年有两位“首富”的日子不太好过。这两位富豪,一个是刘沧龙、另一个是杨铿。

刘沧龙,曾经为中国矿业首富、四川顶级富豪,2013年身家曾经有160个“小目标”。2024年,刘沧龙的“宏达系”却已经被蜀道集团接手,自己也被“限高”。

刘沧龙的人生经历十分跌宕起伏。1979年,刘沧龙凭借借来的500元,与同厂的工友一起利用业余时间生产磷肥,后来建立了宏达股份的前身,也就是什邡县民主磷肥厂,累积了第一桶金。1993,刘沧龙成立了四川宏达集团。2001年,四川宏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上交所“敲钟”。刘沧龙也开启了他的顶级富豪之路。

此后,刘沧龙开始多次、大量收购矿产,拿下包括云南兰坪铅锌矿、四川甘洛铅锌矿、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等多座大矿。而后,四川宏达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重组了四川信托有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刘沧龙实际上为原四川汉龙集团董事长刘汉的堂哥。刘汉2014年因黑社会组织罪等罪名被依法判处死刑,也是在同年刘沧龙曾“失联”20个月,在2016年9月刘沧龙才重新在公众的视野中露面。在2016年,刘沧龙仍旧是四川十大富豪之一。

图源:宏达股份微信公众号

不过自此以后,刘沧龙的生意不再顺风顺水,“宏达系”也开始走下坡路,2016年刘沧龙退出金路集团,2017年丢失了千亿大矿控制权,2020年四川信托爆雷,直至2021年,刘沧龙被刑拘,身陷囹圄。

2024年3月,上海金融法院发布限高公告,刘沧龙被下达了限制消费令。目前刘沧龙的“宏达系”,目前已被蜀道集团接手重整,四川一代商业帝国,就此落幕。

和刘沧龙的故事比起来,杨铿的故事似乎更多的是“无可奈何”。

这位曾经的“四川地产一哥”在2024年彻底“没有了音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句话在杨铿的创业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1989年,杨铿看到汽配行业的巨大潜力,毅然辞掉“铁饭碗”,在成都创立兰光汽配厂,公司也很快掌握了723℃下铬钒钛铸铁的核心技术,快速崛起。

图源:蓝光微信公众号

1992年,国内房地产市场起步,杨铿凭借着自己敏锐的商业嗅觉,迅速出手创立了蓝光的前身——成都兰光房屋开发公司。1993年,蓝光大厦于春熙路开工,2年之后竣工。自此之后,蓝光又修建了成都玉林生活广场和蓝色加勒比两大标杆商业,打响了西南地区商业地产第一炮,开始引领商业地产的风潮。

得益于商业地产的成功,杨铿又快速宣布进军住宅地产。顺风顺水的杨铿,在商业和住宅地产“双开花”,蓝光一度在成都风头无两。2008年,蓝光决定走出成都、布局全国,并于2008年、2010年先后在重庆、北京拿地。

2015年杨铿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敲响金锣,蓝光发展顺利借壳迪康药业上市。在新的起点之上,杨铿带领蓝光开始了多元化业务布局。蓝光文旅布局全国多地,合计规划超过4000亩地。

上市短短4年时间,蓝光的发展实现从百亿到千亿规模的突破。2019年,蓝光实现销售额1015.37亿元。杨铿的身家自然水涨船高,2019年,他在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的排名,上升至第296位。

可一切看上去都很完美的局面背后,实则早已埋下了隐忧。快速发展的背后,是负债的增加。蓝光发展财报数据显示,2015—2020年,蓝光单年拿地数分别为15宗、18宗、31宗、85宗、48宗、60宗。快速、多地拿地,也让蓝光发展背负着巨额债务。

2015年—2020年,蓝光发展的负债额以每年超过30%的增速上升,2018年突破了1000亿元,2020年达到2118亿元。高销售额的背后,实则是高杠杆、高负债。

2021年,虚假繁荣的泡沫被戳破,蓝光的经营情况急转直下。同年5月,蓝光发展因信托合同纠纷成为被执行人,此后债券、银行借款等陆续违约。为了隔离风险,杨铿也曾经快速反应,辞去公司董事长职务,让其当时年仅26岁的儿子洋杨武正接替职务,挑起重担。但最终还是无力回天。

2023年,6月6日蓝光发展从上交所退市。这位曾经以快著称的商业强人,在想尽了一切可想的办法之后,最终没能成功阻止上交所对蓝光关上的大门。

2024年,四川历任富豪们有人欢喜有人愁,但终归商海瞬息万变,大家都是在寻找光不停摸索。未来四川首富们的故事将会继续书写,也将持续关注,为您带来最新消息。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