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财经】手机行业面临凛冽的寒风,内蒙古手机店主张晓峰也感受到了淡季的严寒。由于智能手机市场的不景气和消费者需求疲软,手机销量呈下滑趋势,许多手机店主和经销商纷纷表示今年非常难做生意。即使在暑期这个以往最畅销的季节,销量也远低于预期,甚至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
数据显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连续多年下滑,除了2021年略有复苏,销量一直在下降。2022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仅为2.64亿部,较2017年下降超过46%。中国市场的智能手机购买人数不到总人口的20%,几乎腰斩。
智能手机市场的颓势并非突发事件,在疫情前已有端倪。手机厂商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纷纷推出具备超大内存的手机,即将发布的iPhone 15预计起步将是256G,标志着小内存手机的时代已经过去。
手机经销商和零售商们开始感受到市场的寒意。过去几年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光,销售额超过了4亿部,有些店主甚至每年能够获利百万元以上。然而,销量的急速下滑让他们感到无奈,尤其是市县级的店铺,投入的资金主要用于租金、人工和流动资金备货。
手机行业内部存在着严格的利润链条,小米手机的利润普遍最低。手机零售商表示,单台手机的毛利已经从之前的500至600元降至现在的200左右,甚至一些低端机型的利润不过几十块。所谓的走量时代并未带来薄利多销的现实,销量的萧条已经变得明显可见。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负增长趋势已经持续了10个月之久。IDC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为6544万台,同比下降11.8%。手机经销商和零售商们纷纷表示,他们深切感受到这种寒意。原本能够轻松每月卖出100多台甚至一天卖出15台的店主,现在在淡季可能只能卖出30到60台。而且,由于手机价格透明,零售商难以如以前那样提价,进一步削弱了利润空间。
为了追求更高的性价比,很多消费者开始关注二手手机市场。据IDC估计,2022年全球二手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2.826亿台,同比增长11.5%,并预计这种增长趋势将持续到2026年。
手机厂商们将目光投向中高端市场,发布的新机型配置越来越高,价格更加亲民。竞争激烈的焦点也转移到处理器上,不同品牌之间追求卓越性能。此外,内存扩大成为趋势,多款手机的存储起步已经达到256G。尽管手机厂商努力集中火力于中高端市场,但由于苹果垄断了高端市场,其他品牌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
手机厂商们还面临着库存过剩的问题。许多品牌开启了去库存模式,但仍有大量无法销售的存货。当前市场需求疲弱,消费者很难找到更换手机的理由,存量市场已经饱和,用户换机周期延长至36个月。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手机厂商开始押注折叠屏技术。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全年出货量达到近330万台,同比增长118%,高于预期增长率。
尽管折叠屏手机解决了大屏需求和便携性的矛盾,但价格昂贵且易损坏的特点限制了其普及度。然而,手机厂商们仍将折叠屏技术视为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
总的来说,手机行业正面临着销量停滞和库存过剩的困境,手机厂商们面临艰难的挑战。未来的发展路线可能需要更多的创新和差异化,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