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旨在深入探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发展现状及解决策略的高端论坛在广州黄埔区隆重举行。此次论坛由广州市产教融合行业协会联合广东省科学院工业分析检测中心等机构共同发起,吸引了来自汽车行业的众多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共同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未来发展献计献策。
论坛上,广州市产教融合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乔溪中发表了开幕致辞。他强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其技术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兴衰。广东省科学院工业分析检测中心副主任胡勇杰则从科研角度出发,详细阐述了检测机构在规范动力电池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展示了省科学院在推动技术创新方面的责任担当。
在随后的专题发言中,各位专家带来了丰富而深入的见解。广东省科学院工业分析检测中心部门主任吴清锋详细介绍了锂电池的检测内容,并列举了多个与锂电池检测相关的国家标准。他强调,通过严格的检测流程和先进的检测技术,可以确保动力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提供坚实保障。
华南理工大学汽车行业校友会执行秘书长吕伟荣则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研究与发展态势进行了详细分析。他指出,磷酸铁锂、三元材料和固态电池将成为未来动力电池的三大主流技术路线,其中固态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备受关注,但仍需克服成本高昂和规模供应不足等问题。同时,钠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的涌现也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互动研讨环节,与会嘉宾围绕三个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第一个议题“汽车动力电池行业宏观业态”中,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院长鲁储生、华南理工大学汽车行业校友会执行秘书长吕伟荣及广州益业机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陈兆纯共同探讨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鲁储生指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给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技工教育需要紧跟市场制定规范和培养目标。
第二个议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院长李红强、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汽车专业正高级讲师郭碧宝及广东教育出版社未来教育工作室负责人李红霞就如何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深入探讨。李红强提出构建产教融合体系,引入企业项目;郭碧宝建议借鉴德国模式解决教学与实践脱节问题;李红霞则表示将借助各方力量提升教材质量,共同助力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