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财经】美国半导体巨头投资印度逐渐兴起的潮流,但台企富士康却发现了不对劲。在与印度合资的芯片计划中,富士康称去印度投资就像是“骗子遇上大骗子”,最终决定退出该计划。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印度补贴计划的质疑和美企投资印度的风险。
在当前中国供应链和产业链转移的背景下,全世界掀起了一股“淘印热潮”。印度为吸引外国企业入驻,推出了“百亿美元半导体激励计划”,承诺给予高额补贴,直到用尽为止。富士康得到这一消息后,决心与印度金属石油集团韦丹塔合作,建立一个价值195亿美元的合资芯片工厂。该项目备受印度政府的关注,预计能创造10万个就业岗位,并成为印度实现半导体雄心的起点。
然而,富士康实际出资并没有达到原计划,仅投入了1.187亿美元就获得了40%的股份。富士康计划依赖韦丹塔和印度政府的补贴承诺及引进欧洲芯片企业“意法半导体”的技术来顺利建厂。然而,印度并未批准富士康的补贴申请,对其延迟和拖延处理相当明显。
此外,引发富士康退出印度市场的一个因素是印度监管机构宰小米事件。印度监管机构以“向外国实体非法转移资金”为由,没收了小米印度公司相当于其9年利润总额6倍的资产。这使得富士康认识到印度的补贴提议并不可靠,决定及时撤离。
富士康的撤资决定不仅影响了自身,也对其他美国企业投资印度的信心造成了一定影响。事实上,除了富士康,英特尔和IGSS等企业在印度的半导体项目也面临困境。尽管印度总理莫迪访美期间,美国半导体巨头纷纷宣布在印度投资建厂,但由于印度政府尚未兑现补贴承诺,这些企业在获取实质利益上可能面临困难。
印度的补贴计划及其执行方式引发了人们的质疑。这些计划似乎只是为了吸引外资企业入驻而口头承诺,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提供实质性的支持。富士康及其他企业在与印度的合作中踩到的坑,警示其他企业应审慎对待印度的投资环境和承诺,以免落入同样的陷阱。